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兴安盟革命老区史主要发展历程与资料研究成果应用

——兴安盟已基本完成了盟旗(县、市)两级老促会革命老区史料的搜集整理与审核编辑出版工作

2021/08/06 作者:兴安盟老区建设促进会

  革命老区兴安盟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和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早在20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由共产国际领导的内蒙古人民革命党人曾经在兴安盟地区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经是内蒙古东部民族解放运动的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首创之地、实践之地、成功之地,是中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政权——内蒙古自治政府的诞生地。在这片红色热土上,至今流传着无数个英雄儿女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进行艰苦卓绝、英勇不屈奋斗和拼搏的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谱写了一曲曲兴安盟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英雄凯歌,给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弥足珍贵的革命史料。

  兴安盟的革命是在日本侵略者大举进犯、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爆发的,是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拯救民族危亡于水火、建立新中国为中心内容的。兴安盟的革命老区史,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盟各族群众共同创造的壮丽辉煌的民族解放斗争历史。兴安盟老区建设促进会自2008年成立以来,坚持用心用情用力讲好革命老区兴安盟的故事。为进一步丰富完善兴安盟革命历史资料,弘扬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激励全盟各族广大人民群众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汇聚奋进力量,兴安盟老区建设促进会开展了卓有成效的革命史料搜集、整理和编研工作。

  一、深入开展史料搜集整理工作助力革命老区申报

  兴安盟所辖6个旗县市于2007年和2008年分两批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确认为革命老区。早在兴安盟申请被确认为革命老区的阶段,时任兴安盟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的孙连春同志(2008年6月至今,任兴安盟老区建设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在兴安盟委、行署的全力支持下,多次带领有关人员专程赴北京、呼和浩特、长春、齐齐哈尔、哈尔滨、沈阳、四平、大连、牡丹江等地搜集到大量关于兴安盟的有价值的革命史料。还采访到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第三支队支队长的开国少将王明贵、内蒙古骑兵部队阿木古楞、抗日英雄丛世和的后人等历史亲历者、见证人和知情人,向他们了解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在兴安盟地区开展抗日救国活动、内蒙古骑兵部队开展民族解放运动等大量重要第一手资料。在对这些资料进行反复、认真的考证和核实后,形成了极其珍贵的翔实的革命历史资料,为兴安盟革命老区的成功申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佐证,更为后来兴安盟6个旗县市革命老区享受内蒙古财政厅每年拨付的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500万元、纳入国家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开发特殊困难地区等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针对革命老区的专项扶持政策作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

  二、基本摸清全盟革命遗址遗存分布利用情况

  兴安盟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无数革命先辈和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在兴安盟大地上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留下了许多革命遗址遗迹。为了让全盟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革命遗址遗迹的重要党史价值和教育价值,切实增强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意识,不断助推文旅融合发展,兴安盟老区建设促进会老同志们克服资金、人力、物力、身体患有多重疾病等诸多困难,坚持奉献老区、服务老区人民、不计报酬、不为名利、不给各级党委政府添麻烦的工作原则,基本摸清了全盟革命遗址遗迹的“家底”,现保存有这些革命遗址遗迹及纪念场馆图片近2万幅,其中原址图片1000余幅。

  据统计,目前兴安盟保存着反映党领导开展内蒙古民族解放运动艰辛历程的红色革命遗址遗迹及纪念场馆27处。包括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五一大会”旧址、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工作委员会办公旧址、乌兰夫办公旧址、内蒙古自治政府办公旧址、内蒙古日报社旧址、内蒙古师范学院礼堂旧址、兴安中学礼堂旧址、五一广场、乌兰浩特市烈士陵园、内蒙古林矿总局旧址、乌兰浩特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兴安农村第一党支部纪念馆及旧址、“巴拉格歹惨案”烈士墓、巴日嘎斯台乡革命烈士纪念馆、巴日嘎斯台乡红色记忆广场、“索伦惨案”烈士墓、突泉县烈士陵园、科右中旗前德门山烈士纪念碑、阿尔山温泉建设纪念碑、索伦苏联红军烈士墓、德佰斯苏军烈士陵园等。其中,“五一大会”旧址、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工作委员会办公旧址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乌兰夫办公旧址、内蒙古自治政府办公旧址、内蒙古日报社旧址、内蒙古师范学院礼堂旧址、兴安中学礼堂旧址和索伦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是内蒙古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乌兰浩特市烈士陵园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全盟现有反映日军发动侵华战争、日伪对内蒙古东部实行殖民统治及兴安盟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与压迫历史的革命遗址遗迹18处。包括“中村事件”发生地遗址、阿尔山火车站旧址、阿尔山火车站火车头转盘遗址、侵华日军花炮台地下兵营遗址、白狼南兴安隧道碉堡遗址、侵华日军五岔沟军用飞机场遗址、日军第107师团驻五岔沟司令部遗址、侵华日军好仁军用飞机场遗址、侵华日军巴达仍贵军用飞机场遗址、侵华日军哈拉黑军用飞机场遗址、“八一〇”抗日武装起义旧址、“八一一”葛根庙抗日武装起义遗址、扎赉特旗伪满公署旧址、扎赉特旗“三家子惨案”遗址等。其中,阿尔山火车站、侵华日军五岔沟军用飞机场、南兴安隧道碉堡遗址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阿尔山火车站、白狼南兴安隧道碉堡遗址、侵华日军花炮台地下兵营、侵华日军五岔沟军用飞机场遗址等组成的侵华日军阿尔山要塞遗址是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扎赉特旗伪满公署旧址是内蒙古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日前,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五一大会”旧址、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工作委员会办公旧址、兴安农村第一党支部纪念馆被列入国家“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之中的“革命烽火·红色草原”精品线路。他们正是内蒙古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和革命斗争的历史见证,更是内蒙古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三、深挖革命文化资源编写系列党史学习读物

  为让革命老区兴安盟的党史人物、革命故事更加深入人心,引导全盟广大干部群众充分继承和弘扬伟大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激发奋进力量,兴安盟老区建设促进会通过实地走访、电话交流等方式,深入挖掘兴安盟的史料,并对史料进行了认真整理、结集出版。

  自2008年以来,在已掌握的重要革命历史资料基础上,为了更加深入挖掘兴安盟的革命历史、革命人物、革命故事,会长张利、常务副会长孙连春、副会长苑凤霞、郭翔和办公室主任王佳琳等盟旗县市两级老促会人员又先后赴北京、呼和浩特、通辽、长春、白城、齐齐哈尔、哈尔滨、丹东、沈阳等地,走访当地档案馆、博物馆、革命历史遗址遗迹纪念场馆等单位,查实大量历史资料,拾遗补缺。撰写了《内蒙古自治政府在兴安盟革命老区诞生》《我国史称的“中村事件”》《江桥抗日名将——兴安屯垦军旅长苑崇谷》《东北抗联嫩西游击区抗日英雄——白永盛》《抗日英雄丛世和》《抗日战争胜利后突泉县民主政府诞生记》《苏军突破驻阿日军防线快速挺进东北》《烈士丰碑,英魂永存——苏联红军在兴安盟对日作战的几次主要战斗》《苏联对日作战首先在阿尔山打响——日本关东军第107师团覆灭记》《阿尔山地下红色交通站》《黎明前的战斗》《高力板保卫战》《内蒙古骑兵第1师索伦剿匪记》《追忆骁勇善战的内蒙古骑兵第1师》《平定“满族屯武装叛乱”》《内蒙古共产党兴安盟中心旗委和中共兴安盟委成立始末》《1947:内蒙古牧区民主改革制定实施“三不两利”政策的重大作用与历史意义》《回眸兴安抗战历史  勿忘日本侵华罪行》等百余篇记述兴安盟1921年至新中国成立前的珍稀革命历史文章近10万字,有的是首次追记,填补了历史的空白。

  为充分发挥革命历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重要作用,兴安盟老区建设促进会严格甄选、辨别史料,坚持客观性、真实性、谨慎性、合理性、连贯性等原则,先后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公开出版发行了《魅力兴安》《红色兴安革命简史》《革命老区兴安盟简史》《兴安盟革命老区发展史》《兴安重要遗址遗迹与自然景观珍藏集册》等革命史研究专著,总字数超过150万。其中,《魅力兴安》一书被列为“爱我内蒙古爱我兴安盟爱国主义教材”。还编写了《兴安盟重要历史资料汇编》《新中国成立前兴安盟重要历史资料汇编》两部内部资料,分别送至兴安盟档案馆等有关单位永久收藏。此外,自2018年5月启动1559个《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的编纂工作以来,按照中国老促会、自治区老促会、盟委的总体要求,在各旗县市市委、政府及盟委办公室、盟委组织部、盟委宣传部、盟委党史办等有关部门领导的积极支持下,兴安盟老区建设促进会会同各旗县市老促会把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好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本着对兴安盟革命老区历史客观、真实、高度负责任的精神,严格履职尽责,反复查证历史资料,为全盟6个旗县市的革命老区发展史编纂工作提供了大量有据可循的翔实史料。同时,兴安盟老促会针对各旗县市老促会遇到和提出的疑难问题,经请示中国老促会、自治区老促会、盟委有关领导同意逐一解答,做好出版前后的协调工作,截止到2021年7月末,全盟6个革命老区旗县市革命老区发展史的出版发行工作已全部完成,既填补了兴安盟革命老区发展史的空白,又使丛书编撰出版跻身于全区、全国的前列。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铭记历史才能走向未来。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上,兴安盟老区建设促进会将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正确的政治导向,继续深挖整理兴安盟的重要革命史料,讲好革命老区兴安盟的故事,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并从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为革命老区兴安盟搭上乡村振兴“快车”、推动全盟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和担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