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6
湖北省建始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重要区域,土地革命时期,贺龙等无数革命先烈曾在官店主战场与反动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武装斗争,建立红色苏维埃政府,堪称革命摇篮。如今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经济蒸蒸日上,处处洋溢着“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祥和气象。
吹响全民守法新号角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普法工作,把全民守法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一起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十六字方针。近年来,建始县委、县政府及县老促会、县司法局等部门,围绕十九大提出的“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全民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全体人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全社会法制观念明显增强”的指示精神,着力推进全县普法工作向专业化、精准化、常态化发展。
8月5日,建始县景阳司法所所长廖兆峰,谈起千里驰援为村民维权的事时激动地说。原来,建始县景阳镇党委派出由廖兆峰牵头,龙家坝村村支书、人社工作人员、司法所援助律师组成的党员工作队,驱车前往江西省婺源县,看望在该地务工致伤的聋哑人刘某某。工作队与用人单位经过6个小时的艰难交涉,为刘某某争取到44万元的伤残补偿。至此,一场涉及残障人士的工伤待遇补偿纠纷画上了句号。
今年以来,建始县司法局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认真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司法行政队伍教育整顿和作风建设的根本目标,将人民调解、法治宣传、法律援助、法律咨询等作为为民服务的有效载体,将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融入日常工作,常抓不懈。并就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集中出台便民利民措施9条,结合业务工作,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290件。
人民调解促稳定
段滔是一名退休干部,曾在镇综治办、司法所等岗位工作多年,算得上“老普法”。段滔退休后,发挥余热,成为建始县业州司法所一名专职调解员。1-6月,段滔办成了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一项涉及685户的购房合同纠纷,经过4个月的调解,得以成功处理,受到群众点赞。
婚姻关系、邻里矛盾、赡养纠纷、山林田界纷争,经过司法所工作人员积极介入和耐心调解,都得到了妥善处理。
业州司法所所长江立介绍,业州镇、村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坚持乡贤调解、层级调解工作制度,为全镇53个村(社区)配备调解人员108名,层级调解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今年上半年,全镇共调解成功各类民事纠纷案件180余件。
红岩司法所建立信息员、村(居)民小组、村调委会、乡四级人民调解预警网络,严格落实矛盾纠纷预警机制、检查考评机制、社会矛盾纠纷调处责任制、首问责任制,并与恩施市崔坝司法所签订联防联调协议,注重县级边界矛盾纠纷化解,确保辖区社会治安稳定。
建始县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最大限度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积极作用。
健全组织网络,提升基层调解队伍素质。筑牢“3+N”人民调解模式,即纵向完善以县专业性、行业性联合调解委员会为中心、乡镇调解委员会为线点、406个村级调解委员会为基点的三级调解网络组织体系,横向拓展“乡贤调解室”“景区调解室”“诉前对接调解室”“警司联调室”等N个调解室的分类分级调解格局。目前,10个乡镇“警司联调室”健全,业州、高坪、景阳、官店四镇已设立“乡贤调解室”,高坪、花坪两镇设立“景区调解室”,业州、高坪、景阳三镇“枫桥式司法所”的创建工作稳步推进。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提高调解队伍专业素质,全县人民调解员培训工作已全部完成。
强化防范机制,构筑“大调解”格局。运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平台的纠纷化解机制,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职能,构建各负其责、相互衔接、相互协作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针对民间借贷纠纷数量极速增长,严重影响人民调解案件履行率的现状,建始县司法局联合各部门齐心协力化解纠纷。“诉前对接调解室”积极参与化解、妥善处理涉及群众与民营企业间的民间借贷纠纷、劳资纠纷、合同纠纷,做好维护稳定工作。
截至6月底,全县共受理调解纠纷951起,调解成功938起。其中,司法所直接参与指导调处复杂疑难纠纷93起,调处成功率98.6%,履行率91.6%,涉及金额4594.47万元。法院指派诉前对接251件,调解成功142件。
普法宣传进万家
在红岩司法所所长龚冰的手提袋里,随时放着一沓关于拒绝酒驾、非法制造枪支罪、防电信诈骗等内容的宣传资料。龚冰说这些宣传资料是她与同事下乡走访时,了解到村民最想了解的法律知识和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案例,是为村民“量身定制”的宣传资料。
今年以来,红岩寺镇已累计发放防诈骗提示近3000份,平安建设、酒驾醉驾、违反枪支弹药管理规定等宣传材料1500余份,普及公共安全知识2000余人次。
建始县司法局持续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确保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
5月21日,在建始县景阳镇民族小学,来自县司法局的普法宣讲人员,用问答式、解答式、情景式等方式开展的“法治教育、防性侵教育”专题讲座,吸引了全校1400余名师生聆听。
5至6月期间,建始县在全县中小学开展普法宣传进校园活动。县司法局和教育局的宣讲人员联合走进25所乡(镇)直中小学,集中宣讲防校园暴力、防性侵、防网络诈骗等各种法律知识,提升师生的法律意识,维护师生的法律权益。
为进一步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建始县开展“贫困村(社区)‘两委’班子第一批法治培训班暨送法下乡”活动。其中,开展贫困村(社区)“两委”班子第一批法治培训班15场次,参训人数共1218人;开展贫困村(社区)送法下乡活动25场次,参与人数共3698人。
部门联动送法进企业
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给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活动。结合县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要求,县司法局进入20余家企业解答法律问题50余个,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2020年9月3日,建始县总工会与县司法局联合,在食达好农产品工贸有限公司举行《民法典》专题讲座。随后,食达好公司与职工方现场签订了《工资专项集体合同》。
《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讲座从《民法典》的立法背景、重大意义,从总则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编的亮点内容,结合民众普遍关心的诸如“网购快递送达,商品受到损坏,风险由谁承担的问题?”、“租房期间,房东擅自出售,租赁合同是否继续有效的问题?”、“亲属、近亲属和家庭成员范围如何界定问题”等30个典型案例,对应《民法典》提出相应的法律解答。结合新旧法条对比,突出宣传《民法典》中具有时代特点和反映人民意愿的新规定。结合改善营商环境,保障企业职工权益,劳动劳务报酬支付等一系列民事法律知识,重点宣传涉及婚姻家庭、财产纠纷、赡养继承、农民工工资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民法典知识,解决群众不懂法、不知法、不会使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问题。
结合《民法典》颁布1周年,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活动。6月4日,恩施州司法局开展的“学习《民法典》知识”线上答题活动落下帷幕,建始县司法局共组织全县1万余人参加答题活动,组织人数在全州排名第一。
开展党内法规知识学习宣传活动。结合建党100周年,以党史、党章、准则、条例为重点,建始县司法局组织全县各单位干部职工在“法宣在线”平台开展党内法规知识测试。
法律服务暖人心
在建始市民之家3楼,设有建始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窗口。该中心负责人陈伟介绍,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通过拨打“12348”法律服务咨询电话和到窗口咨询的人越来越多,部分咨询者通过咨询,寻求 法律援助,都能满意而归。
今年2月,三里乡槐坦村一残疾人到窗口咨询农民工工资问题并寻求法律援助。建始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人员立即与槐坦村干部联系,不久便帮助该村民拿到了工资。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花坪司法所跨区域提供法律援助的事在当地成为美谈。
7月中旬,花坪司法所工作人员接到黑溪坝村村民吴某的求助电话:吴某的丈夫周某在巴东县某建筑工地做工时意外高坠死亡。由于死者父母年过七旬,小孩未满10岁,吴某在与劳务公司经过两天协商后仍未获得赔偿,于是向花坪司法所寻求法律援助。
接到电话后,花坪司法所立即组建工作专班,驱车前往巴东,为死者家属提供法律援助。在经过30多个小时的协商后,劳务公司最终采用工伤赔偿标准进行计算,赔偿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丧葬费和供养亲属抚恤金,另考虑到死者两个小孩尚小的情况,额外争取到一笔约15万元的经济帮助金。事后,受害人家属对花坪司法所感激不尽。
上半年,建始县把法律援助作为为民服务的切入点,致力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并将未成年人、老年人、妇女、低保五保、特困户、军属作为重点援助对象。制定法律援助“一事联办”事项改革方案,建立与公安、民政、退役军人、扶贫、残联等部门协同配合的法律援助工作联办机制。减免法律援助中当事人提供身份证明的相关材料,县法律援助中心通过恩施州“高效办成一件事”平台与相关单位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让更多困难群众享受到法律援助。将人民调解、公证等司法行政资源纳入法律援助范围,让人民群众感受公平正义、共享法治阳光,将教育整顿和作风建设的成效转化成服务群众的实效。
1-6月,建始县司法局共办理指派法律援助案件153件,其中民事85件,刑事47件,行政6件,司法鉴定9件,仲裁6件,现场或电话接待解答咨询近500人次。并通过恩施州“高效办成一件事”平台申请核实材料10余件。
(建始县老促会 向继武县 司法局 孙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