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8
湛江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历史,在中国革命的每个历史关头,它都是一片火热的斗争热土。不管是大革命初期以黄学增为代表的革命先驱的建立党团组织活动,还是革命低潮时期的革命根据地的英勇斗争;不管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隐蔽斗争与高雷抗日联防区根据地,还是解放粤桂边开展武装斗争,湛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也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历史瞬间和革命活动的历史痕迹。这些历史瞬间和历史痕迹成了不可再生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成了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的革命遗址。保护和开发利用好我市革命遗址,对于革命老区继承红色传统、弘扬红色基因,培育以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建设和巩固新时代乡村振兴有着重大现实和历史意义。广东省湛江市老促会在湛江市各级政府和组织的支持下,在革命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湛江革命历史与遗址保护现状
湛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地区之一,早在中国共产党创立前后,湛江便有黄学增、韩盈、黄平民等一批进步青年,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和青年团等革命组织。1925年10月在遂溪便创建了雷州地区第一个党、团基层组织——雷州特支;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在中共南路特派员及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在遂溪发动和领导工农武装起义,率先打响了广东南路地区武装反对国民党高压统治的第一枪;在革命陷入低潮时期,南路地区坚持斗争的革命武装力量,500多先烈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遂溪、吴川、廉江、海康等地创建民主抗日联防区,大力组建抗日自卫队,同日、伪军展开激烈战斗,湛江成为高雷地区开展革命活动与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带;解放战争时期,湛江成为南路革命武装的策源地,组建了粤桂边区最早的人民解放军队伍,建立了高雷革命游击根据地,打击国民党反动派,牵制了华南地区国民党军40%的兵力,有力支援了华南各地革命斗争;解放海南岛战役中,湛江是前沿阵地,为解放军渡海作战解放海南提供了强大的人力物力等后勤保障工作,为解放海南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这些革命斗争史都堪载在湛江每个具有纪念意义的遗址中,给后人留下了光辉的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经过革命遗址普查,我市现有老区县(市、区)9个、老区镇59个、老区村庄4981条,革命遗址760多处。这些革命遗址即有大革命时期的遗址,也有抗日战争时期的遗址,还有解放战争时期的遗址,湛江的革命遗址资源比较丰富。这些革命遗址的保护情况不容乐观,其日常管理也很不到位,基本上是资金得不到落实,管理缺失。特别是当年镇村没被列入省市级文物保护的遗址或旧址,无人管理,惨败破旧或被拆除或坍塌,部分已不复存在;许多革命老区村的革命遗址,即使还有原址的,也是损毁非常严重、濒临倒塌,有些连地基都不复存在。面对以上境况,湛江市老促会会长麦马佑带领老促会成员经常下到各县市区调研走访,了解革命遗址的保护及利用情况,麦会长也经常强调革命遗址就是培育革命的摇篮,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红色资源,也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祠堂和精神家园,我们一定要保护好革命遗址,让革命传统、红色精神血脉世世代代赓续下去,湛江市老促会把革命遗址的保护工作列为每年的工作重点。
有序做好革命遗址的修缮保护
面对湛江市革命遗址保护的现状,2019年湛江市老促会重视做好革命遗址的修缮与保护工作,全面出动,每个副会长分管一个县(市、区)抓有关工作的落实,经常组织老促会班子成员及理事单位下基层配合各地老促会对当地的革命遗址进行全面的排查摸底,并在党史、民政、文物、史志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摸清我市各个革命历史时期革命活动的重要机构旧址,重要党史人物的故居、活动地,重要事件、重大战役战斗遗址等重要信息,各县(市、区)对这些信息进行详细登记,并根据革命遗址的完好程度及其价值意义进行分类,有规划地安排修缮维护。
为了有序的对革命遗址进行修缮保护,湛江市老促会经过层层审批,2020年规划革命遗址修缮或建设项目有61个项目,其中徐闻县有下洋镇下港村中共下港党支部成立遗址、下洋镇那屋村徐闻县第一武装连成立遗址、新寮镇烟楼村的“三雷”地下革命联络站遗址等8个修缮项目;遂溪县有杨柑镇老麦村的革命斗争史展览室、洋青镇西田村的中共遂溪县中心县委成立遗址、杨柑镇祝君村的钟竹筠烈士故居等15个建设维修项目;雷州市有沈塘镇茂胆村“陈氏三房祠”中共高雷地委革命活动据点遗址、雷高镇题桥村抗日据点(炮楼)遗址、英利镇唐宅寮村解放战争交通联络站遗址等6个遗址修缮项目;廉江市有横山镇曲塘村委会三角塘革命烈士陵园、横山镇排岭村委会粤桂边人民解放军新三团成立遗址、安铺镇政府中共廉江县委暨县人民解放政府遗址等5个遗址修缮项目;吴川市有长岐镇良村村委会抗日武装起义指挥部遗址修缮、吴阳镇上能村农民协会遗址修缮、梅录街道梅岭社区居委会抗日救国大刀队遗址等6个修缮项目;坡头区有官渡镇泮北村革命烈士陵园等3向修缮项目;麻章区有湖光镇临一村“元相公祠”抗日游击小组交通站遗址、太平镇东岸村委会卢保昌烈士革命活动遗址等8个维修项目处;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东山街道西坑村“西坑中心小学”地下情报联络站遗址修缮、硇洲镇黄屋村“大王公宫”渡琼作战海练指挥所遗址修缮等4处;霞山区有友谊街道调罗村委“优敏公祠”地下交通联络站遗址修缮、海头街道陈铁村委会“黎明小学”地下交通联络站遗址修缮、新园街道菉塘村委会革命烈士陵园修缮等4处;赤坎区有北桥街道丰厚村革命斗争纪念馆等2处。2020年下达的项目大部分已修缮或建设完毕,还有些项目正在实施之中。
2021年全市又安排了57个革命遗址的建设和修缮项目,计划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对损毁严重、破旧失修的革命遗址的修缮和维护工作,使湛江市的革命遗址保护工作得到实质性的落实。
革命遗址的保护要资金和管理两手抓
湛江市革命老区的遗址大多分布在农村,一些旧址、遗址仅有残存的墙基,如不及时修复完善,加以保护,会给湛江的党史和党建工作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革命遗址是我们共产党员的战斗家园,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殿宇,我们一定要维护好、保护好,让红色基因得到传承,让革命老区精神得到弘扬。湛江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利用,主要抓好两个关键工作,一是落实修缮资金到位,二是要管理措施完善。
湛江市把革命遗址修缮和保护利用工作落到实处,不喊空头口号,多方位的筹措资金,保证资金到位。为了使革命遗址得到完整的修缮和保护,市老促会积极地向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建议市委、市政府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湛江市革命老区的革命遗址的修缮保护。这项建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市委、市政府决定每年从市级财政中安排革命遗址修缮专项资金800万元,并经湛江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通过。 2020年的800万元全部安排到位,全年全市共安排61个项目 ,至2021年7月止,全市已完成项目有40个,完成资金额512万元,完成率为64%;现有在建项目12个,完成资金额155万元,资金占比为19.3%;没动工项目有9个,资金额133万元,资金占比为16.6%。各地在革命遗址的修缮与维护中,除了市财政拨付的专项款以外,还努力拓宽资金筹措渠道,采取市政府拨一点、当地支持一点,集体或群众筹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和企业支持一点等多渠道的筹资方式相结合,分项目建立革命遗址管理基金,切实解决革命遗址修缮保护的资金严重匮乏问题。
2020年市级财政拨付的革命遗址修缮资金均按文件要求及时下拨到各地,其中徐闻8个项目107万元、遂溪15个项目130万元、雷州6个项目90万元、廉江5个项目130万元、吴川6个项目90万元、破头3个项目50万元、麻章8个项目53万元、经济技术开发区4个项目60万元、霞山区4个项目50万元、赤坎区两个项目40万元。其实政府下达的这部分资金对较大的项目来说,根本无法满足项目的资金需求,只能靠各地采用多方拓宽资金渠道来解决修缮维护与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按照湛江市委、市政府关于修缮革命遗址的政策,2021年第二批新下达的57个革命遗址修缮项目的800万元也已经下达,政府也是从非常紧张的财政中挤出有限的资金用于革命遗址的修缮保护,这也是市委、市政府对革命遗址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也对各界筹措资金解决革命遗址的修缮与保护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抓好项目管理是为了管好用好革命遗址的专项资金,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市老促会会同市财政局出台了专项资金的管理制度,以规范和落实对湛江市革命遗址保护与修缮专项资金的管理,保障资金安全、专项合法使用,充分发挥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
在专项资金的申报安排上,我们制定了“分期分批、轻重缓急、价值大小、统筹兼顾、修好建成”基本原则,确保修缮项目申请、安排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专项资金的申报一定要保证申报材料真实、准确、完整,申报的项目应当具备实施条件,一般都是当年申报当年能完工的项目,短期内无法实施的项目不得申报。所有项目不得以同一项目申报多次,项目申报单位应当根据行政隶属关系和规定程序逐级申报,项目由各地老促会会同老区办等相关部门上报并汇总申报材料。对项目实施涉及国土资源、城乡规划、环境保护、林业、水利及产业发展规划等部门业务相关的,申报前应当获得相关部门批准。项目规定程序是逐级申报,申报流程为:村委会→镇政府→县(市、区)老促会→市老促会(牵头有关部门审核)→市政府审批→市财政局下达。各级申报的项目应当由其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送同级老促会, 由各级老促会逐级申报,越级申报的一律不予受理。各级市老促会负责组织革命遗址项目预算评审,申报资金在十五万元以下的项目,由县(市、区)老促会评审上报;十五万元以上(含十五万元)的项目当地老促会应报市老促会,由老促会牵头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实地考察确认。
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要求,各使用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财务规章制度,专项资金要求实行“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项使用”,并接受市财政、审计、农业局、老促会、文物等部门的监督检查。专项资金支付按照支付有关规定执行,专项资金当年项目结转资金可在下年继续使用,但连续两年未用完的项目结转资金,应按照规定确认为结余资金,由项目实施单位同级财政部门按规定收回统筹使用。对因情况发生变化导致短期内无法继续实施的项目,项目实施单位应及时按程序向同级财政部门和老促会报告,由同级财政部门按规定收回统筹使用。项目实施完毕后,项目实施单位应当在当年向县财政局、市老促会提出项目的财务验收申请。由当地财政、老促会委托第三方机构或专家组对项目进行财务验收,出具验收意见。未通过财务验收的,项目实施单位应当根据财务验收意见进行整改,在一个月内重新提出财务验收申请,按规定程序再次报请验收。专项资金实行结项财务验收制度。市老促会和市财政局可以根据需要对项目结项验收情况进行抽查。
加强对修缮维护完成后的革命遗址的管理,明确使用和维修保护的责任主体,改变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不作为无责任人的现象,实行属地管理责任到位,属地村、村民小组为管理责任人,分工到位,专人管理,不让革命遗址管理与保护工作流于形式。
充分发挥革命遗址的利用价值。革命遗址是我市不可再生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革命战争年代的先辈们的高尚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保护和开发利用好我市革命遗址,无论是对于红色传统继承,还是红色基因弘扬,培育青年一代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对于建设和巩固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和乡村振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遂溪县杨柑镇老麦村革命斗争史展览馆,建成后就成了全镇的党史和革命传统的教育基地,经常有镇里各单位、各村、学校及党团组织、村民等团队来此学习和参观,并且使村里的村风、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村民业余时间沉谜与打牌赌博,现在打牌赌博的人少了,到村办革命史展览馆来看书、学习的人多了,村里开始洋溢着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正气,特别是对培养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很好的引导作用。各地的革命遗址建好后,都起到了较大的变化,象徐闻县新寮镇烟楼村“三雷”地下革命联络站遗址、遂溪县建新镇政府革命烈士陵园、黄学增纪念馆、钟竹筠故居、廉江市横山镇排岭村委会粤桂边人民解放军新三团成立遗址、吴川市长岐镇良村村委会抗日武装起义指挥部遗址、梅录街道梅岭社区居委会抗日救国大刀队遗址、雷州市沈塘镇茂胆村“陈氏三房祠”中共高雷地委革命活动据点遗址、坡头区官渡镇泮北村遗风小学广东南路特委旧址等革命遗址,修缮完成后均对外开放,成了各地党团、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基地,也成为很多网红的打卡点,对全市学党史、传承革命传统,赓续红色精神血脉有着重要的引导和教育作用。
(肖晓平、李若兰、支静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