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老百姓盼的,就是我要办的”

2020/07/16

  “大爷,天气冷了,一定要注意保暖,一旦受寒,肺气肿又该犯了……”7月14日,夏日的雨后,凉风冷飕飕的,在河南省宁陵县柳河镇梁庄村,驻村第一书记魏风波入户走访时,对贫困户李道修老人嘘寒问暖。这样与群众拉家常的镜头,早已成了魏风波的日常。

  柳河镇梁庄村位于黄河故道大堤上沿,辖4个自然村,有1495人,耕地1257亩。因为人多地少,无产业项目发展带动,又缺少技术和劳动力,曾经人均纯收入仅2000元,是典型的贫困村。2015年10月,柳河镇自然资源所所长魏风波按照组织安排,担任梁庄村驻村第一书记,肩负起全村27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脱贫重任。

  为老百姓做些实事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魏风波一入村,先抓“牛鼻子”——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村里很快形成了向心力和凝聚力。

  “党建工作很关键,具有引领作用,只有党建工作做好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脱贫攻坚就不是难事了。”魏风波如是说。

  通过魏风波的积极争取,梁庄村2016年实施了土地整治项目,新打机井27眼,修路4000余米。2017年争取到农业“千亿粮”项目的实施,又打机井35眼,修水泥路8000多米,实现了全村井井通电,条条都是水泥路。2018年搞九大基础设施建设,建造了标准化村室、卫生室和文化广场,新建了一所学校教学楼,解决了村民看病难、出行难、教育难等问题,也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

  “魏书记一来,就扑下身子干实事。现在的梁庄面貌焕然一新,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采访中,村民纷纷为魏风波点赞。

  做贫困户的贴心人

  “有困难找风波,他是俺贫困户的贴心人。”在梁庄村,贫困户李申生一提起魏风波,一口一个“赞”。

  50岁的李申生以前是梁庄村的“老大难”。他患有严重的慢性病,老伴和小女儿有精神疾病,全家5口人有3个“药罐子”。大女儿还在读大学,因家境贫寒,每年的学费像一座大山压着这个家。

  了解到李申生的情况后,魏风波成了他家的常客。两年间,魏风波往李申生家跑了无数次,先后为他们办理了低保,缴纳了新农合,申请了危房改造,还帮他们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最令其家人感动的是,魏风波还将他们的情况上报给局领导,连续两年给李申生的大女儿筹集学费2.2万元,还给其爱人姚瑞琴安排了公益岗位,当了村里的保洁员,年收入4800元。如今,李申生的家境大为改观,全家人脸上有了幸福的笑容,实现稳定脱贫。

  不仅仅是李申生,魏风波还时时关爱青少年儿童,持续进行爱心助学活动。今年“六一”前夕,他为村里的6名留守儿童送去了学习用品;去年9月,为村里的贫困大学生王凯丽和李雪每人资助1000元。

  “驻村就要驻进乡亲们的心里。”这是魏风波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知行合一的具体实践。

  全力主攻产业扶贫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必由之路,也是根本之策。”为挖穷根,魏风波深深认识到发展产业的重要性。

  4年多来,他积极帮助贫困户想办法、找路子,求发展、解危困,引产业、谋富路,所作所为群众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上。

  2016年,魏风波引导村民积极发展种植业,引进四川香辣椒,并与商家签订回收合同,每亩地增收3000元。2017年,他发动有基础的农户发展养殖业,邀请畜牧专家入村搞养殖培训,成立了聚丰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养殖户14户,户均增收2万元。2018年,他引进的光伏扶贫项目在梁庄村落地生根,发电分红让村集体收益26万多元,为全村脱贫、发展集体经济打下坚实基础。

  引来产业,为群众留下不走的“银行”,这才是长久的脱贫之计。2016年10月,经魏风波牵线搭桥,致富带头人梁现育从河北引进新型墙体机械装备,建成了第一家环保节能型砖厂。该企业利用煤矸石、炉渣等废弃物做原材料,采用压制成型的流水线来生产,每天可生产20万多块砖。这样的项目既节能环保,又节约土地资源,还安置了300多名村民就业,并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脱贫。

  “老百姓盼的,就是我要办的。”四年的驻村生活,让魏风波与梁庄村群众成为了一家人,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铮铮誓言。

    (闫占廷 郭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