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9
达州市通川区是四川省早期共产主义小组活动的地方,是川陕革命苏区重要组成部分和主战场,是全国第一批命名的革命老区县,走出了11位开国将军。开国将军李中权就是碑庙镇千口岭村的人。全家一共九人参加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光辉的一笔。碑庙镇就是当年川东游击队和红四方面军曾经激烈战斗的地方,红色文化和革命文化厚重,为了让红军精神世代相传,更好地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9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正值全区上下全面贯彻区五届五次会议精神的关键时期,通川区“双红活动”于9月27日下午在中国工农红军达州李中权红军小学(碑庙小学)进行。
该活动由通川区委、通川区政府主办,通川区组织部、区宣传部、区涉老三会党委、区老促会、区老协会、区关工委承办,碑庙镇党委、政府、区科教局、区文体广新局、区财政局、区党史研究室、区文联、区书法家协会、碑庙镇红军小学协办。参加活动的主要领导有区委副书记、区“双红活动”领导小组组长陈军,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大丰,区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区书法家协会主席邵正权,区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区“涉老三会”党委书记兼会长、区”双红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陆祥达,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肖和均、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联群,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区老促会副会长贾玲、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马自强、原区政府副调研员、现区关工委执行主任刘国唐等,碑庙镇红军小学在校师生、碑庙镇村、社区居民等1000余人参加。
活动先由碑庙镇党委书记郭海龙致辞,对“双红活动”走进碑庙表示诚挚的谢意。通川区委副书记,通川区“双红”活动领导小组组长陈军讲话,他讲到今天来到革命老区——碑庙镇,充分体现了区委、区政府对传承红色文化的高度重视,也表达了对碑庙镇及全镇人民的亲切关怀。碑庙镇红色底蕴丰厚。李中权将军就是从碑庙涌现的老一辈革命家。热血铸丰碑,浩气贯长虹。无数革命先烈和老一辈革命家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离乡背井,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历史的丰碑,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红色基因是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陈军副书记强调,今天,我们开展红色文化宣讲,红色文艺演出的“双红活动”,就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军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形式;就是宣传红色达州,打造红色通川示范区的有力举措。通过“双红活动”的持续开展,必将使广大中小学生和人民群众牢记历史,不忘初心,更加爱党、爱国、爱家乡,激发和增强大家参加经济社会建设的信心和勇气,汇聚起领跑达州,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市委四届六次全会和区委五届五次全会精神的强大正能量,在国庆佳节来临之际,代表通川区委、区人民政府祝碑庙镇全体人民家庭美满,幸福安康,节日快乐!祝同学们学习进步,老师们工作顺利。并祝本次“双红活动”圆满成功!
区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区书法家协会主席邵正权代表通川区书法家协会向碑庙镇党委、政府和学校赠送了书法作品,通川区关工委执行主任刘国唐个人向学校建档立卡80名贫困留守儿童捐赠了衣物,通川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退休支部书记肖和均向碑庙红军小学捐赠了足球、篮球等体育用品和通川区十一位将军图谱,并由区人大退休支部委员田正兴上台对十一位开国将军进行了简单介绍,红军小学学生代表向社会各界爱心人士鸣谢致意。
尽管天下着蒙蒙秋雨,文娱演出照常进行,舞蹈《共圆中国梦》拉开了文艺演出的序幕,红军小学的学生身着红军装在舞蹈《穿上红军的军装》中再现了红军在老区浴血奋战的情景,表达了老区人民对红军的思念,京剧选段《痛说革命家史》和《洗衣歌》反映了曾经的烽火岁月和军民鱼水情,观众掌声不断,歌曲《自由飞翔》和清音表演唱《瓜熟果甜乐农家》展示了老区人民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脱贫奔康的决心和热情,学生们在舞蹈《老虎照镜子》表现出童年的天真可爱,女声对唱《采茶姑娘上茶山》、舞蹈《草原英雄小姐妹》专业生动地表演让观众掌声此起披伏,男声独唱《最美的歌儿献给妈妈》、歌剧《江姐》用经典红色的传唱,在高昂的旋律中把文艺演出推到了高潮,演出最后在全体领导、演职工作人员、在校师生和观众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落下帷幕,整台演出红色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受师生和群众欢迎。
红歌嘹亮,唱出声声老区情。舞蹈翩翩,谱写老区新篇章。通川区将一如既往地创新红色宣传的新模式,深入开展“双红活动”,必将教育与激励广大人民群众铭记历史,不忘初心,激发增强参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信心与决心,更加爱党、爱国、爱家乡,汇聚起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劲动力蓬勃的能量。
(达州市通川区老促会 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