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9 作者:童善友
河南省伊川县高山镇谷瑶村,辖9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428户1653人。该村建有扶贫产业园,集蜗牛养殖、鞋业加工、肉牛养殖、光伏发电等为一体,产业扶贫模式受到省市多部门肯定。
从伊川县城出发,沿蜿蜒在丘陵之间公路西行约17公里,便来到了高山镇谷瑶村。
谷瑶村党支部书记冯北方介绍光伏发电情况
2011年,谷瑶村就被确定为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6户260人,经过几年努力,目前脱贫53户246人,全村2016年实现整体“脱贫摘帽”
“俺们村这几年产业发展好,剩余贫困户虽说各有困难,但今年实现全部实现‘脱贫’没问题!”近日,65岁的村支书冯北方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自2000年当选村主任,再到2006年开始担任村支部书记,这么多年过来,冯北方不仅是村民致富带头人,更成为大家的“主心骨”
在老冯看来,扶贫必须先扶智特别有道理。他说,“贫困户之所以贫困,原因有很多,经济基础差、缺致富信息,但思想上的贫困才是主要的。”
为此,他上任之初,便把通过整顿村容村貌,提振村民的精气神作为了突破口。
自筹一些,向上级争取一些,老冯短时间变魔法一样,愣是把村里路灯安了,厕所改建了,水泥路通了,灌溉渠硬化了,还建了一个村民文化广场……几件大事落地,老冯有了威望,村民也越来越拥护他了。
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的安格斯牛
脱贫致富,关键还得靠产业,老冯有了新努力方向。对于习惯了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选项目谈何容易。经过反复讨论,2014年,冯北方选定了一条让乡亲们摸不着头脑的致富路子——养蜗牛。
养蜗牛能挣钱?在村民代表会议上,不少贫困户大眼瞪小眼……经过反复考察,信心十足的老冯,最终确定党员带头,确定8家示范养殖户家中试养。
谷瑶村扶贫产业园内
解决了项目,钱的问题咋解决?最后还是老冯出面做担保,从镇信用社贷了20万元。为了给大家鼓劲,他拍胸口说,赚钱了是你们的,赔了是我的。
冯北方在扶贫攻坚产业园
2014年4月,第一批白玉蜗牛落户谷瑶。当年就让“吃螃蟹”的人尝到了甜头,少的赚了1万多元,多的挣了4万多元。真金白银,让不少贫困户树立了养蜗牛的信心。
可天有不测风云。2015年年初,因市场变化,白玉蜗牛遭遇滞销。
冯北方心急火燎。他想了个“歪招”,带着村干部悄悄跟着外地经销商的送货车,一路跟到了北京。几经周折,他们见到了经销商。听了他的故事,这位和老冯同岁的经销商深受触动,不仅表示要优先收购谷瑶村的白玉蜗牛,还与他成了多年知心朋友。
打开了北京市场,谷瑶村的白玉蜗牛养殖产业很快发展起来。2015年夏天,村里注册成立洛阳青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运作模式,让蜗牛产业发展不断壮大。2016年,为响应当地政府“强村带弱村”号召,伊川县闻名的小康社区——城关镇南府店主动与谷瑶村结成了协作帮扶对子,先后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建成占地13亩的扶贫攻坚产业园。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当年9月,30间蜗牛养殖房在产业园投用,蜗牛养殖实现了由贫困户散养到集中养殖的转变,规模效益持续显现。与此同时,村民冯小利从打工地带回技术,鞋业加工车间很快投产,带动村里贫困户12人就业。村民谷红卫,成立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安格斯母牛养殖,带动贫困户34户。2017年,利用产业园屋顶,村里上马了一座300千瓦的光伏发电站,这一项每年为村里带来15万收益,其中带动48户贫困户每年收益2000元以上……
谈起未来打算,冯北方敲定了美丽乡村的发展方向。他介绍说,今年准备把村里土地流转规模再增加1000亩,全部都种植脱毒红薯。“种好了一亩地能收入2万左右,俺是市里红薯协会副会长,有信心”
在老冯规划里,早就有了旅游开发目标:村里有个明代的大觉寺,开发价值大;村口有水,可建水上乐园;再建几个采摘园……
“这些项目正在积极筹备,建好后俺们谷瑶美着呢,不愁人不来。”他说。
作为伊川老区村优秀党支部书记,村里致富带头人,大家可能不会相信,村支书冯北方在村里没有自己的“产业”,他主要收入仍靠乡里发的工资。他有两个孩子,在外地工作,都很争气,也让他少了牵挂。冯北方说,“作为村支书,干一件事,要成一件,大家才信服,才有号召力,为村里做贡献,心里很温暖”。
(伊川县老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