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溧阳籍部分精英的家乡情怀

2021/02/25

  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剑春和林化院所的专家一行三人,中国著名伦理学家王小锡教授和南京审计大学以及光明日报社等单位的专家教授一行七人,原南空福建指挥基地胡和林副司令员一行三人,分别在春节前回家乡调研和探亲。2021年2月12日春节下午,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陈志鹏、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钱钢等六人(其中省厅3人,常州市委办1人)回家乡欢度春节,市老促会有关同志和市老领导赵忠保、马小其、凌奋宝等同志,以及市生态环境局主要领导、天目建设集团董事长等有关方面的负责人,分别在强埠、天目湖、南山十一间、原市委党校等地热情接待了溧阳籍的各位精英,向有关同志赠送了《溧阳市革命老区发展史》等文献,介绍了溧阳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他们对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级干部群众的团结拼搏取得的成绩作了高度评价,对家乡的巨大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并寄语溧阳更上一层楼,再创新辉煌。

  一、插上科技的翅膀,提升各产业档次,造就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

  蒋剑春院士指出,溧阳是苏南模式的乡镇企业发源地之一,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璀璨而独特的光芒,“四大开发”铸就了溧阳的辉煌,改革开放推动了溧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广泛开展了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联姻,建立了若干个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建立了大学生实验基地,产学研诸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今后一二三产业要进一步提升档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要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插上科技的翅膀,培植引进和造就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涌现出更多同行业的“中国第一”“江苏第一”“人才最多”“效益最好”的各类优质企业和特级企业。培养和引进人才,加大对人才的投入力度,为创新型科技型城市提升内在动力,衷心祝福家乡发展成为闻名遐迩的“强富美高”新溧阳,衷心祝愿可爱的家乡再上新台阶。

  二、打响红色品牌,挖掘传统文化,扩大溧阳知名度

  王小锡教授说,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最能展示溧阳的历史文化优势。溧阳是全国六大山地抗日根据地之一的茅山老区的指挥中心,在奋勇抗日的同时,铸造了溧阳人引以为豪的革命文化,“共和国从这里走来”一书高度赞扬了溧阳老区精神,今天更需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和弘扬。同时,他认为,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今年3号文件)过程中,要在用足用活上下功夫,助推振兴,为革命老区创更多的辉煌和更亮的新时代特色文化。他还说,他写的《溧阳赋》将4500万年前灵长类祖先曙猿、7000年前后的马家浜文化以及历朝历代名人的故事和传统文化等都铺陈在内,历史是一门教科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目的就是宣传溧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山青水秀、资源丰富、长寿之乡、尚德之都”,打造名人名城名牌名企,重视伦理道德建设,扩大溧阳的知名度。总之,打响红色品牌,推崇传统文化特色,是溧阳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和亮点之一。

  三、充分发挥退役军人建设家乡的积极作用,鼓励激励先进,为“双拥模范城”增光添彩

  胡和林大校对溧阳双拥工作情深意切,为溧阳培养了许多军地两用人才,人民军队是钢铁长城,军地合作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他高度赞扬1998年8月在南京军区六省一市的大会上,溧阳市政府在昆山市大会堂关于双拥工作和充分发挥退役军人作用的经验介绍,《解放军报》作了专题报道。希望家乡人民多扶持象华朋集团、冶建新材料、海斌合作社、水西生态园等一批军人企业家的产业,鼓励老山前线回乡英雄吕正福、陶忠、黄木松等一批退役军人创业创新的优秀代表,退役军人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为溧阳经济社会作出贡献,为双拥模范城增光添彩。胡和林大校每次回溧阳总是说:溧阳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对家乡的父老乡亲、对家乡的山山水水,确实存在着不一样的情结。这种情结永远不会改变,永远不会淡忘,永远不会弱化,一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微薄之力,为家乡效力。胡和林同志在任省环保厅领导和正厅级巡视员期间,为溧阳的生态建设、化工整治和重点企业达标等工作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四、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文明双丰收

  陈志鹏副厅长动情地说,为了保护环境,近几年来我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号召我们保护环境,我长期在省厅工作,家乡溧阳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块“风水宝地”的绿水青山亮点纷呈,不仅为常州增光添彩,而且是全国的示范基地,省厅一直关心关注支持溧阳的生态建设,指导溧阳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帮助溧阳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国家级荣誉的基础上,去年又创建成“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这块牌子含金量相当高,溧阳的各位老领导和市委市政府以及各级干部群众为此都作出了贡献。祝贺市老促会撰写的溧阳老区成为全国先进,其先进事迹被国家、省市老促会宣传报道,希望多宣传生态环境,当好参谋助手。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全面进步,做到完美结合,溧阳的明天更美好。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环境,创特色争一流

  钱钢副主任长期在省委研究室、改革办工作,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在省委机关工作了26年,先后为七任省委领导提供了文稿、咨询服务,参与了许多重要文件起草工作,其中,有两次省党代会报告是在溧阳天目湖撰写修改的。他曾多次在省委调研内参等刊物上报道了溧阳的发展案例和经验做法,得到了省委领导的肯定和支持。比如,溧阳兴建江苏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得到了梁保华书记的高度重视;溧阳发展乡村民宿和旅游的经验得到了李强书记的批示肯定。钱主任还希望溧阳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溧阳的“领导挂钩、企业联村、干部帮户”工程被《新华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推广,希望紧跟省委省政府“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的步伐,再创佳绩,特别是在推进乡村振兴、老区发展上多探索、创特色、做示范、争一流。

  其他专家、教授和省厅、常州市委办公室溧阳籍的处长、主任们,都希望溧阳融入大都市圈,与上海、杭州、南京接轨,为国家和溧阳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蒋剑春院士、王小锡教授、胡和林大校和陈志鹏、钱钢两位厅级领导(包括其他溧阳籍的游子精英们),多年来为家乡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建立院士工作站、创建国家级荣誉、培养人才提供舞台、内引外联引进项目,牵线搭桥用足政策,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宣传家乡溧阳、提高溧阳知名度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谱写了一曲“游子吟”锦上添花的赞歌。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溧阳的精英们,他们为家乡的繁荣而自豪,家乡为他们的业绩而骄傲。期望精英们常回家看看,多作些调研指导,为红色溧阳、美丽溧阳、幸福溧阳建言献策,家乡人民是游子骄子们的靠山和后盾,奋进新时代,开创新局面,共同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溧阳市老促会 长 江 路在脚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