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30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淮阳区教育系统迅速行动,强化工作部署,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谋划推进全系统学习教育的首要前提,聚力“1+4+8+N”模式,即1套班子明责任,4类对象重施教,8项任务创亮点,N个清单抓落实,打好“组合拳”,提高政治站位、明确目标任务、注重实效长效,着力领导好机关、指导好学校、引导好战线,确保全区干部师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史力行中增强政治定力、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不断把党史学习教育引向深入,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一套班子明责任
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班子副职任副组长,各局直学校党总支(支部)书记、各乡镇中心校、机关各股室(中心、站、队)负责人为成员的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筹协调全系统党史教育学习工作开展,把握正确导向,压紧压实工作职责,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四类对象重施教
注重分类指导,突出抓住关键少数、突出党员干部、突出局直学校、引导乡镇中心校,通过深入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眼光、增强历史担当、成为学史知史、讲史用史的表率。
八项任务创亮点
。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系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学习培训课程、集中学习交流、把握时间节点、用好红色资源、讲好革命故事、授好党史党课、抓好个人自学、举办系列活动等8项重点工作任务,将教育工作、全年重点任务与党史学习教育充分融会贯通起来,既不折不扣完成规定动作,也结合单位实际突出行业特色,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助推淮阳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N个清单抓落实
实行一日一清单、一周一检查、一月一通报的清单管理方式,确保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
在“1+4+8+N”模式的推行下,该区教体局机关、直属学校、乡镇中心校、全体师生创新学习平台载体,盘活红色阵地资源,开展多元化主题活动,推动全区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有力有序、出新出彩、走深入实、高质高效开展。
教体局机关:举旗定向统全局,矢志不渝抓成效
该局着眼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争当教育强区的强大动力,作为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提升教育系统党建工作质量的重要支撑,作为加强教育系统党员干部政治素养、引领全区教职工思想的有效抓手,与全年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
创新载体“云”上学
多元化学习教育模式。围绕“举旗定向统全局”,经常性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依托学习强国、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平台,将党史学习教育搬上“云端”,让党史学习由“面对面”变为“屏对屏”。,依托现代科技手段将专家“请进来”,通过中共中央党校刘晶芳教授、井冈山干部学院饶道良教授视频在线,全系统500余名党员干部共同在“党史夜校”里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前进动力。 组织局机关全体人员参加“百年圆梦,见证辉煌”河南省党史知识网络大赛系列活动,全体干部职工通过采用小程序、APP等答题形式,积极参与网上答题,掀起学习党史国史热潮,增强了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全区教育系统开展为期半月的“礼赞建党百年,矢志为党育人,争做‘四有’教师”巡回演讲,引导广大教师牢记育人使命,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在全系统固化于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果。
淮阳中学:红色基因永赓续,弦歌不辍薪火传
淮阳中学始名“陈州府中学堂”,穿过历史风云,先后八易校名、十迁校址,1978年正式命名为“河南省淮阳中学”。翻开百年淮中历史画卷,可谓是人才辈出,成就斐然。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原国民政府海军政治部主任、中山舰舰长李之龙和率部参加台儿庄战役的黄樵松、红军师长严图阁、抗日名将张宗衡、世界登山健将王富洲及石油专家方德彭等,都是该校培养出的杰出人才。
2021年4月9日,新四军老战士李克弱之女刘诚莲走进淮阳中学,追寻父亲李克弱求学时的足迹,传承百年红色基因。刘诚莲一行参观了淮阳中学校史馆、科技馆,并在知行楼会客室座谈。她深刻感受到淮阳中学红色百年历史,写下了“愿淮中厚重的历史文化永存”的美好祝愿,并在校史馆留下了真挚的心语——“不忘父辈母校栽培,牢记使命不忘初心”。
淮阳中学在深化红色文化资源工作、讲好红色基地背后故事的同时,还不断创新党史学习教育载体,在全校师生中营造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浓厚氛围,该校斥资打造校史馆,组织师生开展“知党史、铭党恩、跟党走”朗诵比赛和教师征文活动,通过诵读红色经典、传唱红色歌曲、聆听革命先烈事迹,引导教育全校师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断增强师生的历史使命感和新时代背景下的担当意识,让红色基因走“新”走“心”、代代相传。
淮阳一中: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红色主阵地
在目前淮阳一中院内,坐落着一幢始建于1903年的二层砖楼(现李之龙革命活动旧址),洋务运动以来,受“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念影响,时任陈州知府的刘更寿(淮军名将、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之子)奉谕在柳湖书院旧址上修建了陈州府中学堂,李之龙革命活动旧址就是当时的教学和办公场所。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李之龙曾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他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当年就入党,曾是黄埔军校第一批学员,27岁被授予少将军衔,担任国民政府海军局政治部主任,28岁与蒋介石同为中将,担任海军局代理局长,他是著名的中山舰事件的主角,31岁被杀害于广州红花岗。
1921年,李之龙结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董必武、陈谭秋,在武汉参加革命活动,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介绍人是董必武。1922年4月,李之龙从开封来到淮阳,在河南省立第四中学校,也就是今天的淮阳中学(旧址位于目前的淮阳一中)当英语教员。李之龙来到这里后,以教学为掩护,向师生介绍进步书刊,在师生中传播马列主义,宣传救国救民的思想,培养和发展党员对象,积极培养进步教师吴丹坤,使其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鹤壁浚县第一位党员。李之龙在这里从事的革命活动,是中国共产党在豫东一带的最早活动。
2008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将此建筑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省政府划拨专项资金105万在确保原有建筑结构的原貌不变的基础上,对李之龙革命活动旧址进行了修救复旧。李之龙革命旧址历经了百年沧桑,留存了很多红色记忆。目前,走进淮阳一中李之龙纪念馆,讲解员从精彩的红色故事展开,带领参观者重温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背景、经过以及党领导革命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沉浸式的视效呈现搭配妙趣横生的讲解,让人们切实体会到峥嵘岁月中,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精神,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该展馆自2019年对外开放以来,先后接待省内外各单位400余场次、20000余人次。
陈州高中:在“行走的党史课”中汲取奋进力量
陈州高中通过组织开展“学百年党史、走新长征路”教职工青春远足活动,将学党史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引导教职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4月16日,在李之龙革命活动旧址,该校校长白子兴上了一节党史课,生动讲述了最早在淮阳从事党的活动的李之龙的革命事迹,以及周口最早的党组织的建立过程。白子兴的党史课在教职工中引起强烈反响,激发了广大教职工学习党史的热情,大家纷纷表示,要把学党史和自己的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不忘初心,坚定信念,勇担教书育人的使命,用心培养学生的政治之德,培养更多的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努力在平凡的工作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据悉,这堂别开生面的党史课将上线掌门教育平台,让全国各地的学生都能够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鼓励学生成长为国家和民族的栋梁之才,将爱国主义、红色精神传递到更远处。
外国语中学:与党史学习教育“同频共振”
1927年冬,中共党员苏文焕在省立淮阳二师(原淮阳师范,今淮阳外国语中学)发展党员,建立党小组,设组长1人。1928年秋,建立中共省立淮阳二师支部委员会,设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各1人。后来,省立四中(今淮阳中学)也成立党小组。1930年10月,中共豫东特委书记李梅春来到淮阳,以省立二师、省立四中党小组为主,建立中共淮阳支部,成为周口市第一个党组织,党的种子在这里扎根,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当前,淮阳外国语中学充分发挥周口市第一个党组织诞生地的红色资源优势,把本土红色资源、周口市第一个团组织、党组织诞生地作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史、重温初心的生动教材,因地制宜开辟“第二课堂”,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动”起来,成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身边的历史”。该校通过组织少先队入队仪式、团员入团仪式、党员干部入党仪式等体验教学和主题队日、团日、党日等活动,让师生身临其境学习周口共产党的发展史,体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红色精神可感可知,引导师生在体验中感知幸福来之不易,在耳濡目染中传承不怕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
此外,淮阳外实小、文正学校、实验小学、实验二小、人民中学、羲城中学及各乡镇中心校党史教育学习也如火如荼进行中。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淮阳教育系统依托红色资源,围绕党史教育主题,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不断推动党史学习走深走实,落到实处。
(杜高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