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延寿县:农家院里“方寸地”变“聚宝盆”

2021/05/10

  5月6日,黑龙江省延寿县延河镇新华村脱贫户于忠贵喜上眉梢,一场庭院经济种植技术现场培训会就在他家拉开序幕,延河镇与会的乡镇干部和农技人员深入多个农家院,帮乡亲们把农家院里的“方寸地 ”变成增收“聚宝盆”,并将种植新技术和发展庭院经济的新理念播进乡亲们的心田。近年来,延寿县积极引导农户充分利用庭院内外、房前屋后 " 巴掌地 ",探索推进以小养殖、小菜园、小果园、小作坊、小买卖为主的 " 五小工程 "。做好 " 农田 + 庭院 "" 产业 + 就业 " 文章,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推动产业扶贫走向产业兴旺。

  利用“方寸地”,发展立体化种养

  " 环境变好了,又能增收,真好!" 看着自家充满田园气息的庭院,于忠贵感到很满足。作为延河镇第一批尝到庭院经济 " 甜头 " 的农户,老于已在2020年如愿的收获了发展庭院经济的好处。" 地少、人多,没技术、缺资金,过去我家日子过得挺难,还曾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老于说。是党的扶贫政策和合适的产业让他的日子好起来了,特别是发展庭院经济,让农家院里有了更多希望。" 以前我家小院可不这样,长着杂草、堆着杂物,就是一块荒地。" 于忠贵说。是镇政府鼓励农民发展庭院经济,他便主动申请,在镇政府的帮助下,他平整土地,学习技术。2020年,在自家小院里种植大蒜和毛葱,收益超千元。" 今年,我与合作社签下订单,在小院里种下青刀豆,预计能增收 1200 元。" 除了种菜,于忠贵还想在庭院里种果树苗、养肉鸡,打造 " 果树 + 养殖 " 的立体化种养模式,把庭院经济的致富路走得更宽。

  促进“三效”共赢,拓展增收新途径

  房前屋后,种瓜种豆。如今,走进延河镇,很多农家院庭院经济搞得有声有色。毛豆、南瓜、青刀豆、黏苞米 …… 这些投资小、见效快、风险低的 " 庭院经济 " 项目,一经推广就受到乡亲们的普遍欢迎。

  " 许多村民宅基地面积都不小,院落也很大,所以,我们把发展庭院经济作为助农增收的重要途径,鼓励农户利用庭院宅基地及周围的空闲地发展种植养殖业,引导扶持农户在自家的庭院种蔬菜、栽果树、搞养殖,效果还不错。" 延河镇镇长李德生介绍。不仅如此,政府部门还免费为农户提供已做好防疫工作的优质果苗、鸡苗、鸭苗,聘请专业人员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使农户发展种植养殖业的风险尽可能降到最低。

  " 党建引领,在庭院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火车头’的作用!" 延河镇党委书记李大尉补充说。为推动庭院经济蓬勃发展,延河镇由党委牵头,打造 " 庭院经济发展共同体 "。采取 " 党建引领 + 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 " 的运行模式,引导农户以家庭为单位、以庭院为阵地,发展以订单种植、养殖为主的庭院经济。" 通过发展庭院经济,不仅将闲置荒地变‘废’为宝,还进一步美化了村容村貌,把庭院脏乱差的短板补齐成致富道路上的绿水青山,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效’共赢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李大尉说。

  做好“四篇文章”,助力乡村振兴

  创新产业模式,变输血为造血。延河镇成为延寿县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的缩影。近年来,延寿县把庭院经济打造成集约化、生态化、效益化的实体经济,在全县普及推广。据延寿县农业农村局统计,延寿全力做好 " 农田 + 庭院 "" 产业 + 就业 " 四篇文章,推动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2020 年,扶持引导 5404 户贫困户种植大蒜、毛葱、马铃薯、黏玉米等,1981 户贫困户养殖鸡鸭鹅等 4.5 万只,455 户贫困户养殖猪牛羊等 3987 头。

  农家院里 " 方寸地 " 正在变成增收致富的“聚宝盆”,一幅 "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 的乡村振兴美丽新画卷正在延寿农村展开。

  (延寿县老促会  徐国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