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情系家乡的红后老人

2021/08/20

  一位肝胆脾肺等多个器官都做过肿瘤切除术,家住北京养老的77岁老人,拄着拐杖,踏着泥泞,冒着阵雨,登上了四川省苍溪县东溪镇海拔1200米的小龙岗山上。这使同行的人十分担心和不忍,都劝他待在车里,别上山了,可他却微笑着轻松地说:“没事儿,我行!”

  他叫任戎征,是任荣将军的长子,曾经任武警总队师政治部上校副主任。此次是受他的朋友吴小川(吴忠将军之子)之托,应广元市川陕甘红色文化研究会和东溪镇党委的邀请,前来吴忠将军故里——东溪镇参加考察调研的。

  8月17、18日,任戎征与广元市川陕甘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董正坤、秘书长向申德,苍溪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黄元龙,县老促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李云飞,以及几位情系家乡的企业家,在东溪镇党委书记毛家勇等的陪同下,前往石人寨智慧康养建设项目规划现场、拟开发万亩茶产业的小龙岗山上、计划进行生态红色文化旅游开发的吴忠将军故里和东溪古镇进行实地考察,召开了调研会,对东溪镇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东溪老区发展提出的思路和规划设想,从多角度、多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在考察石人寨康养建设项目要步行近两公里山路,在上龙岗山只有土路且遇上停停下下的阵雨,汽车上不去,最后的道路只能踏着泥水步行的情况下,大家的一致意见是任戎征老人不要下车步行了,可他坚持“跟大家一起走!”“都到跟前了,怎么能半途而废!”

  在吴忠将军88年前参加红军离开家乡时的老旧房前,任戎征老人拉着吴小川堂兄的手,激动地说:“来,我俩在吴老将军当年出生和小时候生活的房前合个影,带回北京告诉小川,我来到他父亲的故居了,我见到他的亲戚们了!”

  发言中,任戎征老人动情地回忆起父亲和吴忠将军等家乡人当年参加红军后的峥嵘岁月、对革命先烈的景仰与缅怀、对家乡人民的关心和牵挂。他说,父辈们从小就教育我们,比起那些为革命牺牲的先烈们,我们为党和人民所做的这些事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你们要像先烈们那样,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为了祖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针对考察研讨内容,他说,看到家乡的变化和人民群众现在的生活状况,我既感到高兴也很担忧,高兴的是已经实现了父辈们吃穿不愁、安居乐业,生活有保障的愿望;担忧的是,跟其他地方比、跟城市里比,地处偏僻山区的家乡还比较落后,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还不高。在全国实施乡村镇振兴战略和国家大力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大好形势下,现在的东溪镇党委政府远着眼、高起点、提出了突出重点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发展蓝图和规划设想,建议要科学论证和规划,要依法遵规立项施工,要坚持首先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要把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要把老百姓的福祉放在第一位,要按照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绘就的蓝图,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继续发扬老区精神,像革命老前辈打江山那样,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任戎征此行多次提出下乡到农家、回镇去食堂就餐,以家常便饭为宜,以不剩饭菜为原则。他说,我知道家乡还不富裕,尤其是工作经费和行政开支还很紧张,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勤俭节约。同行的人们无不为他的言行所感动。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任戎征就开始了对家乡的深情关注。1990年他从武警部队转业后,了解到故乡苍溪还很穷,彭店乡学校的条件很差,他便从工资中积攒出2000元钱,寄给彭店乡中学设立奖学金,鼓励孩子们发奋学习。之后,他又组织兄弟姐妹们一共筹集了6万多元,购买学生课桌椅和教学玻璃黑板,送往彭店中学。同时还先后赠送给该校数千册军事等各种杂志。

  其实在彭店乡早已没有了他们家的遗留痕迹,他父亲1933年6月就参加红军离开了家,他出生在抗日战争岁月里,幼年时代生活在延安。按说,他对家乡彭店是没有印象的,可是为什么他一直关心着家乡,此次回苍溪又到彭店乡待了半月之久?从他1992年4月5日写给彭店中学的一封信里,也许可以找到答案:

  “为学校设立奖学基金的钱,是我从工资中抠出来的,因而是很有限的,但我对家乡孩子们的希望是无限的,只有他们都是合格的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我们的家乡也才有希望。无论多么发达的国家都离不开农业、离不开土地、更离不开科学。我们的家乡虽然还比较穷,但我们家乡的人民从来志不穷,否则,就不可能有几万人为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我父亲常告诉我,他参加革命是九死一生后幸存下来的,比起先烈,他自己是微不足道的。他说他是农民的儿子,他把个人的功利看得很淡,而把人民的功利、人民的事业看得很重!”

  (苍溪县老促会  李云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