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巴东县溪丘湾乡白湾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引来和美嬗变

2023/06/07  浏览量:   作者:付瑞勇、王梅芳、曹鸿燕、舒茂蛟、邓传铎  来源:中国老区网

初夏的巫峡深山老革命根据地湖北省巴东县溪丘湾乡白湾村,山川竞秀、田野泛绿。半山腰G209国道横卧,山脚沪蓉高速纵横,右与宜昌市兴山县相邻,左距乡集镇2公里,在“恩施(自治)州北大门”的坐标上,“门户村”“后花园”风光无限。

2020年,白湾村入选溪丘湾乡“美丽乡村”试点。摘掉穷帽、拥抱小康的白湾村,挥好美丽乡村建设画笔,重拾“白湾大米”老产业荣光,建起1800亩茶叶“致富田”,盘活“三资”推出白湾农旅综合体,村集体经济破“壳”重生。

近日,笔者走进白湾村访农家、探基地、看变化,深入挖掘美丽乡村建设背后和美嬗变的实践逻辑。

“白湾大米”渐回C位老产业焕发新生机

“株株苗子都壮实得很,三个月后,这里将是一片金灿灿的稻田。”

今年50多岁的李国治是白湾村老稻农,行走在半尺宽的田坎上,看着移栽成活的秧苗,他心里甜滋滋的。一块块稻田像天空的“镜子”,把蓝天、白云、水稻“同框”定格。

李国治称“闻得到稻香,才算得上是白湾”。

白湾曾用名“百万”。 明朝嘉靖版《巴东县志》载:“山川。百万坪,县北五十里。”“百万”后谐音为“白湾”,白湾村由此诞生。“白湾大米”曾盛极一时,种稻历史长、根底深,优质大米香飘四方。近些年,打工潮“卷走”了青壮劳动力,也“冲淡”了白湾村的大米香。水稻种植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三留守”人员劳动力跟不上,大批稻田改旱地或者租赁、抛荒,水稻面积断崖式下降。

守住100亩水稻面积的基本线不动摇!白湾村支“两委”带领稻农打响品种改良行动,走绿色种植、大米定制路线,打造城里人的“放心米仓”。

同时,和落户本地的湖北永晟农业科技公司共建产、供、销一体链条,实行白湾村水稻基地和公司入驻的832平台、国家电网慧农帮平台、中石化易捷平台等直通直供,让好大米卖出好价钱。“白湾大米”荣光再现,在老产业焕发新生机中,渐回C位。“白湾村有肥沃的水稻土孕育,还有水稻文化沉淀,产出的大米体型纤细、亮如晶体,成为市民打开味蕾的‘首选大米’。”

据湖北永晟农业科技公司郑克勇介绍,将持续擦亮“白湾大米”老字号品牌,在坚持原生态品质和线上、线下联动营销模式中,让水稻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一片茶叶致富一方“茶叶饭碗”装满小康

6月3日,太阳刚从山顶探出脑袋,茶农谭明科头戴草帽、手提竹篮,穿行于茶行间,手指在嫩叶上飞舞,篮中鲜叶飘出阵阵清香。“春茶收入接近2万,现在进入夏茶采摘时节,9月还能采秋茶呢。”擦掉额头上汗水,年过六旬的谭明科说:“一块茶园就是一张‘养老存折’。”有着37年党龄的谭明科,当过19年村干部,2015年退休,他在白湾村第一个吃螃蟹种茶,20名党员加入种茶先锋雁阵,带动400户农户发展茶叶1300亩。

横在一面斜坡上的白湾村,海拔从175米爬升至600米,气候温暖多雨、四季分明,清砂土壤遍布,形成适宜茶叶生长的小气候。以前,村民在田坎、边角地带零星栽茶500亩,所产茶叶有看相、口感好,但仅限于自给自足,规模效益上不去。

2015年,产业扶贫号角在白湾村吹响,茶叶再次走向产业舞台中央。为让茶叶变致富“金叶”,该村在“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效应下,党员干部担当茶苗“搬运工”、种茶“跑腿团”,3年时间,村民家家赶趟儿种茶,全村新、老茶园面积累计1800亩。“乡亲们种茶劲头足,我们不敢怠慢一分一秒,让他们不为茶园外的事操心。”5组组长陈代松回忆,驾驶货车从育苗基地调运茶苗,再分发到农户田块,来回跑了100余趟,茶苗取代了荒田杂草,虽苦却很值得。

据村干部王金晶介绍,1800亩茶园是水稻产业的升级版,在村内金果茶业、金茗茶业、远训茶业3家茶企和周边3个茶企的产业车头牵引下,将400户茶农捆绑在茶业链上,茶农采茶挣收入、茶企收集鲜叶加工有机链接,打消茶农不愁采、愁卖的顾虑。

同时,借助茶企成熟的管护经验和技术,建立茶园托管模式,茶农当“甩手掌柜”,只管采茶一件事。茶满荒山、点绿成金的背后,还有红色基因的植根: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1师3团先遣队曾在白湾片区与国民党残余势力浴血奋战,8名战士壮烈牺牲;巴东江北解放后,白湾卫生所曾作为巴东县人民政府临时驻地。“有红色薪火传递,还有100亩水稻基地、1800亩茶园打底,白湾村亮出了红色沃土、白湾大米、名优茶‘一红一白一绿’金名片,正托起有分量、有味道的‘小康饭碗’。”溪丘湾乡党委组织委员胡茂茂说。

“两金”激活沉睡 “三资”村集体经济展翅飞

“这里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还有淳朴的乡土味,真是一块乡愁发现地。”初到白湾村农旅综合体,来自巴东县城的谭先生惊叹农旅融合下的好风光:吃农家菜,住乡村民宿,在荷花池看花、池塘垂钓、果园采果,恍如闯入一处养眼、养心的“伊甸园”。素有集镇“后花园”之称的白湾村,可谓“天时地利”:紧邻郑渝高铁,沪蓉高速、G209国道穿村而过,处于集镇“5分钟生活圈”和重庆巫山“18分钟高铁交通圈”、宜昌“2小时高速公路交通圈”,且该村“盐池”“峰子岩”泉水丰富、水质优良,村内山青、水绿、田园美。

由于尚未开发,白湾村一直是深闺人未识。从养在深闺到惊艳亮相,始于2020年。作为溪丘湾乡”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该村在湖北省级美丽乡村建设300万项目资金支持下,将原白湾中学教学楼改造成游客接待中心,征地10亩建设垂钓池、荷花池,修建2000米游步道,流转120亩土地,栽种7000棵脆李、樱桃、枇杷、黄桃等小水果,打造集采摘观光、游园垂钓、餐饮民宿、户外运动等于一体的农旅综合体。农业+旅游,“融”出一片好前景。2021年,巴东县委组织部拿出党费扶持资金50万,20%用于游客接待中心固定资产采购,80%用于采摘园果木管护,为农旅综合体茁壮成长添薪赋能。

2023年3月6日,经党员、组长和村民代表提议、研究,白湾村农旅综合体将私人租赁承包改为村股份制经济合作社运营,由村干部专职管理,与农户“七三分成”。试运行2个月以来,已创利1万多元,村集体经济账本不再一片空白。从规模清零到效益加零,王金晶将村集体经济“破茧成蝶”归功于念好“活”“捆”“盘”三字经,农旅综合体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党费扶持资金“两金”撬动 ,让闲置资源转化成资产,资产再延伸农旅链条、创造效益资金,实现闲置资源增值和村集体经济、农户增收“双盈利”,形成资金活资源、资源变资产、资产生资金的“三资”转化效应。精致“后花园”,白湾“和”花开。“坐拥‘门户村’‘后花园’,白湾村通过种好白湾大米、掘金茶山创收、打造精品农旅园、建设直供蔬菜园,引爆米香、茶香、果香、菜香‘四香经济’;沿G209国道线打造民宿、农家乐一条街,构建集群组团式乡村旅游服务圈;借助国道改扩建工程,修建观景台,打通串联农旅综合体的专线公路,让乡村振兴快车跑得更稳、更快。”溪丘湾湾乡党委书记曾凡刚说。

编辑:白雨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