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高山“黄连”苦变甜

2018/03/21  浏览量:     

 

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王健深入宣汉县龙泉土家族乡黄连村考察扶贫攻坚情况,与黄连村支部书记胡晓玲亲切交谈,了解该村旅游开发扶贫计划情况。

 

黄连村土家族新村民居。

  2017年底,经上级有关部门严格考核验收,地处宣汉县最边远大山深处的龙泉土家族乡黄连村实现整体脱贫目标,彻底甩掉了贫困帽子,并一步跨入达州市“四好村”行列。带领黄连村实现这一翻天变化的,是一位年轻的女性、村党支部书记胡晓玲。

  黄连村,因产名贵中药材“宣黄连”而得名;也曾因山高坡陡、贫穷落后、百姓生活苦如黄连而闻名。全村海拔1200至2300多米。100来户400多山民分散居住在约20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间,过着喝酸浆子、啃洋芋坨的苦日子。虽有黄连、党参、云木香等中药材和蜂蜜、岩胡豆、猪羊等优质土特产,却因交通制约,运送艰难而缺乏市场身价,成不了山民们摆脱贫穷的财富。人们常说黄连村村如其名,苦不堪言,虽然有点夸张,却也比较形象地表述了黄连村曾经的状况。

  然而如今的黄连村,村名未变,却面貌迥然,成了宣汉县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先进典型。2017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万元,村民住房焕然一新,旅游业起步良好,集体经济开始壮实。村民们住着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土家楼,享受着自然和谐、清新怡人的优美环境,过着温饱不愁的满意生活。谈起这巨大的变化,人们无不夸赞他们的好书记胡晓玲,称她是带领穷村变富窝的“金凤凰”。

  为践行儿时之梦

  今年38岁的胡晓玲,是土生土长的黄连村人。父亲胡清贵身残志坚,拖着残疾之躯扎根深山教育30余年,曾入选全国师德标兵。胡晓玲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和生活艰辛的磨练,励志长大后要为村里做点什么。大学毕业后曾在外打拼,有着不菲的收入,优厚的待遇,但她始终没有忘记儿时的梦想。跳出大山看家乡,村里宝贵丰富的自然资源更坚定了她回村发展的信念。2010年10月,适逢村党支部换届,她毅然回到家乡这块地广人稀的偏僻小山村,成功竞选为黄连村党支部书记。

  当时的黄连村,100余户村民散居在大山里,交通靠两条腿走,通讯靠一张嘴吼,玉米洋芋为主产,遍山药材不卖钱,村民收入低微,生活勉强维持,90%处于当时的贫困线之下,是全县典型的贫困村。更让人忧心的是,受恶劣自然环境和贫困生活现状的影响,村民们精神不振,无所作为,自甘落后。村领导班子思想僵化,畏难情绪严重,措施办法匮缺。山里的优质土特产品卖不出钱,独特的自然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成了生在深山人不识的弃物。

  胡晓玲上任伊始没有什么慷慨激昂的演说和漫无边际的许诺,而是翻山越岭到各家各户了解情况,征求意见,找村干部交换心思,寻找措施。详细考察村里的自然环境、优势资源、开发前景和主要矛盾,确定开辟山区脱贫致富的门路。11月的黄连村鹅毛大雪飞,冰封山道险,胡晓玲将不满周岁的孩子丢给父母,花了整整一个月时间,带领支部、村委一班人走村串户,爬山越岭走遍了全村大小角落,深入了解全村公路建设及村民家庭情况,收集村民发展愿望。

  她针对干部队伍和群众当中存在的问题,狠抓班子思想作风建设和村民精神风貌建设,坚决打压不正之风。在党支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员一对一帮扶等制度;支部、村委队伍年轻化、工作规范化,避免了过去各项制度贴到墙上、说在嘴上,落实不到行动上的现象,不断增强支部、村委班子的整体战斗力。在村民中开展讲艰苦奋斗、争脱贫先进、树文明新风活动,通过树立一批好党员、好青年、致富能手等典型,强化是非分明、赏罚分明导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了,村里风气得到有效改变,群众精神面貌有了好转,攻坚克难、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怎么样融入巴山大峡谷旅游扶贫综合开发项目,打开一扇活泛阳光的窗户,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稳定道路,是摆在这位年轻的女书记面前的一个既现实又具有前瞻意义的课题。

  胡晓玲以“致富村民、服务村民”为宗旨,始终恪守为民使命,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她干一行、专一行、爱一行,凭着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公正无私的办事原则和刚直不阿的人格魄力,在村民中竖起了良好的形象。她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一步一步地实践着自己儿时的梦想。

  为改变贫穷之状

  胡晓玲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了全村干部群众的思想面貌和地理、资源,优势、困难等基本情况,制定了自己的工作计划和着力方向,便用尽全力去落实、去实现。

  “争做群众满意服务员”,是胡晓玲为自己确定的目标。村、支两委无固定办公议事场所,许多良好愿景因缺乏阵地而不能正常开展。她的家就成了村办公室和会议室,自己拿钱购买笔墨纸砚等办公用品,保证了全村工作的正常运转。她主动为村民代办有关事务,以减少群众到县、乡办事的麻烦和负担。

  胡晓玲认定,摆在面前最现实的问题就是交通闭塞。她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制定了全村发展策略,决心团结带领全体村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和上世纪九十年代创造的樊哙精神,凿岩穿山,打通通往山村的大动脉。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挂包帮扶下,胡晓玲与村民们一同艰苦奋战,在坚硬的峭壁陡岩间,硬生生地凿出长6.5公里、宽5.5米的坡陡弯急的村道公路,并实现硬化。经过几年连续奋战,公路修到了最高处,通到了村民小组、主要药场。

  饮水困难,是解决山区群众贫困现状的又一个难题。胡晓玲为此而冥思苦想,绞尽脑汁。她带领干部攀爬30多公里高山小路寻找水源、查看水质,起早贪黑深入各家各户动员群众,协调解决山林土地矛盾纠纷,情深意切地向上级领导反应情况,提供资料,争取项目帮扶。她的真情和执着,换来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项目很快得以落实,清泉泊泊流进村民家中,滋润着山乡群众的心田。与此同时,困扰山区信息的通讯难题也被破解,沟通了山区与外界的快速联系,改变了山区长期以来与世隔绝的境况。

  全村最偏远、贫穷的一组,是胡晓玲的挂钩帮扶对象,全组村民居住分散,文化落后,生活习惯不良。但是面积大,山场宽,高山物品独特,且质优品多,具有发展天然养殖业的独特优势。胡晓玲带领村干部规划养殖项目,按照各家文化、生产和地理特点,发展山羊、土鸡等养殖业,为随着巴山大峡谷旅游而来的客人们提供优质食品。全组村民没有拖后腿,

  为稳定脱贫之路

  2017年,是黄连村摘掉贫困村帽子、实现整体脱贫目标的一年。单是摘掉贫困帽子的经济指标并不难。但胡晓玲心中想的是,如何稳定脱贫成果,断掉黄连村苦根,逐步走上富裕,终结黄连村苦味的长久之计。

  胡晓玲为全村脱贫致富而放弃了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展现出男子汉般的巾帼风采。丈夫在50多公里外的另一个乡任职,十天半月难相聚;年幼的儿子交由母亲带着在县城读书,减少对自己的拖累,假期才由母亲带回山里相聚一段时间;她和父亲居住山里,父亲成了照顾她日常生活的“保姆”。然而在贫困村民面前,她又充分展示了女性特有的仁慈和善良。她是全县仅有的几位享受副科级干部待遇的村支书之一,每月有4000多元工资,但这些钱却大多用在了对贫困村民的帮扶上。39岁的胡德生因病缠绕,一贫如洗,胡晓玲带领村支部将其作为重点帮扶对象,除执行政策兜底保障外,发动村干部筹集资金为胡德生治病,使之恢复了健康,摆脱了贫困,目前正在联系外出务工,确保成果巩固和壮大。胡晓玲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帮忙为村民办事的开销,从不主动找村民收取;到农户走访,身上总是带着钱,哪家有困难就慷慨解囊相助;过年过节慰问贫困村民,自己也要掏出很大一部分;她用自己的工资帮助贫困家庭发展项目垫底,扶持他们构建脱贫门路;岩胡豆是山里独有的绿色食品,颇受消费者喜欢。2015年她帮扶一家贫困户种植岩胡豆,秋后收获200多斤,谁知却因交通、价格等原因无人上门收购,种植户有怨言,胡晓玲便用自己的工资,按照预先估计7元一斤的价格全部收买,再寻找销路。一组袁忠全夫妇多病缠身,劳动十分困难,又地处边远,初中辍学的儿子才17岁,是出名的贫困户。胡晓玲定点帮扶袁家,她组织人员每年帮忙挖收20亩云木香,并联系运输、销售;为使袁家实现脱贫目标并稳定发展,她根据袁家居住环境,确定其发展生态养鸡项目,并出资提供200只经过预防处理的鸡苗。问到胡晓玲这样做的感受,她却满不在乎地说,钱国家发的,我吃住在家里,平时也用不了多少钱,给贫困村民一点帮补是应该的,只要他们不穷了,我就满足了。

  黄连村山高林密,景色秀美,自然资源丰富,地域产品独具特色。黄连、云木香、天麻、厚朴等中药材,纯净的空气、清幽的环境、独特的物产,如何使这些宝贵财富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使之成为市场上的佼佼者,拓宽黄连村发展渠道,提升富裕水平,是稳定脱贫致富一个亟待解答的大题目。胡晓玲深知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故而未雨绸缪,早作谋划。2014年,为凸显山区土家族民风民俗特点,她争取国家新村建设项目修建黄连村土家族民居村寨,以村民自筹、国家补贴的形式,新建土家楼房32套,并将其打造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山乡村寨,建立了黄连村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迈出了山区旅游发展的坚实脚步,吸引不少游客慕名前去游览、避暑,给予高度肯定和赞赏。2017年,村旅游事业起步顺利,实现经营收入约50万元,不仅壮实另外村集体经济,而且为山里大量的土特产品开辟了销路,增加了村民收入,开过了山民眼界。县上打造的“巴山大峡谷”景区纳入国家旅游扶贫开发试点项目,胡晓玲借势而进,主动作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黄连村旅游事业融入“巴山大峡谷”总体布局,成为其重点景区之一。她通过整合以工代赈项目,将公路向大山深处延伸,沿着山脊修到了海拔1900多米的窝坑。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她坚决否定了旧的爆破开山办法,租赁挖掘机,自己每天坚守在工地,先建成5公里森林防火通道,再修通通向药材产地长8公里的致富路。2017年,公路继续向高处挺近,修到了海拔2300多米的轿顶包,连通巴山大峡谷主景区。

  黄连村曾引以为傲的“宣黄连”、“云木香”等药材及土特产品,由于交通制约、运输成本太高而影响群众种植积极性,质疑产品价值,放松管理收采,部分人丧失信心。胡晓玲坚信随着旅游业的兴旺,高山里的土特产一定会市场走俏,身价倍增。她千方百计阻止损毁,保住了500多亩宣黄连和3000多亩云木香,并对上万亩药材进行规范种植、集中经营。为每年收获的药材寻找销路,增加群众收入。果不出所料,2017年公路修通到哪里,哪里的药材、土特产价格就成倍、数倍翻涨,成了村民脱贫致富的金宝贝。药商源源涌进山里,村民收入成翻增加,不仅实实在在甩掉了贫困帽子,还更进一步,为实现小康奠定了坚实牢靠的基础。

  2017年6月9日,经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推荐,胡晓玲出席了首届中国老区红嫂论坛暨“老区脱贫.巾帼建功”活动表彰大会,并被受表彰为“老区脱贫巾帼标兵”。

  胡晓玲坚信: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经济上去了,群众富裕了,其他问题都好解决。而今黄连村已经摘掉贫困帽子,村民的生活在一步步由苦变甜,向着更加幸福美好的日子前进。黄晓玲,这位和山里百姓巴心巴肠,浑身充满激情和朝气的女支书,正在用自己的赤诚和汗水谱写大山深处明天的辉煌乐章。

    (宣汉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张正迪 王顺模)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