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红色”精神的传承人

2021/11/18  浏览量:     

  2015年,71岁的老党员张怡华有了一个打算,他要在有生之年做一件事,那就是对红色文化遗址的挖掘、保护和传承。

  张怡华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60岁时担任村民组长,64岁那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时他的心情既激动又不安。激动的是自己一生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不安的是如何把红军精神代代相传,让红军战斗遗址、遗迹成为砺志青年奋发进取的课堂,实现他入党申请时大胆向村党支部的进言:“江山是人民的,我们要守好自已的江山!江山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要把蚂蟥岗的事做好、做实,否则我们愧对先烈” 。

  张怡华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用心一遍又一遍丈量着脚下的这片热土。

  1935年11月15日,发生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八步镇八步村蚂蟥岗的那次战斗,红军牺牲80多人。当地老百姓不忍心红军烈士白骨露天,将红军掩埋在蚂蟥岗。“大集体”时,一不小心就会在耕地中挖出一截人骨头。有时,在山上玩耍也会捡到“地瓜蛋”(土地雷)、子弹壳。想起这些,张怡华老人非常痛心。随着那些知情的老人渐渐离开人世,知道这段历史的人越来越少。更坚定了张怡华保护红军遗迹的决心,通过查阅历史资料,采访经历过那段历史的老人,张怡华记了一大本有关红军在蚂蟥岗一带战斗的经过和相关线索。这些年来,张怡华把蚂蟥岗的七梁八沟走了数遍。大到环型工事、轻重机枪阵地、交通壕和指挥所,小至飞机碎片扎入房柱、村苏维埃主席英勇救义地、红军“万人坑”等一百多处遗址遗迹。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张怡华硬是把当年的情况查了个清楚明白。为了给探访者提供方便,组织本组村民沿遗址遗迹一线修出一条便道。并依次在木牌、石碑、巨石上标出 “八步石临时苏维埃政府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水井湾驻防处 ”“红军路 ”“红军泉 ”“1935年敌机炸死夏德富地址”“蚂蟥岗战斗遗址 ”“中国工农红军烈士公墓 ”“红军蚂蟥岗战斗指挥所”等标识。

  张怡华向游客讲解蚂蟥岗战斗

  蚂蟥岗战斗遗址

  蚂蟥岗红军墓地

  2017年初,八步村支书宦云健,在谋划修建 “红军路”的过程中突患脑瘀血,曾任多年民兵连长、当年44岁的李正林接下了村支书的担子。接交过程中,宦支书语重心长地说:“任支书十年来,苦过、乐过,也有遗憾,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修通到蚂蟥岗的路。你一定要完成我们几任书记的最大心愿,一定要修通这条路,让全村人民能世代记住红军和那些为我们打下江山而牺牲的烈士,永远跟党走......”

  李正林的曾祖父郑万仁,是当年蚂蟥岗红军游击队员,同游击队队长何登贵一起参加了建农会、打土豪分浮财和防守蚂蟥岗的战斗。李正林从小受其薰陶,为人正直。他上任后,第一次支委会和第一次支部大会的中心议题就是怎样修筑“红军路”。他的想法得到大多数党员的支持,特别得到全体老党员的高度赞赏。

  2017年冬,在村支部书记李正林的支持下,动员村民义务投工投劳,将蚂蟥岗战斗遗址保护性地清理出15处,战壕遗迹6处。同时,张怡华把开货车跑运输的儿子张再雄叫回来,同村上一道规划修建108线至蚂蟥岗一带的林区公路。一条占地40余亩,涉及3个村民小组80余户农户,投工2000多个,近5公里长的“红军路”全线贯通。

  毛路落成那天,近十辆越野车、吉普车、双排座、农用车,还有几十辆摩托车,浩浩荡荡地开到了“红军路”的末端,人们望着远方的雪山和蓝天下一片葱绿的故土,个个面带微笑,几代人的愿望就要实现了。

  当人们沉浸在喜悦庆贺的时刻,张怡华却蹲在立有一处不怎么规范的“中国工农红军烈士公墓 ”的 “万人坑 ”前,正有条不紊地燃烛点香烧纸。人们不约而同地慢慢相聚在他身后,默默地看着他的一举一动。良久,张怡华缓缓起身,向“万人坑 ”施礼三鞠躬。他太专注了,并没注意到身后拥簇的人们。看到眼前的一幕,他挥起永不示老的右臂: “共产党万岁! ” “ 红军万岁!”瞬间, “共产党万岁! ” “ 红军万岁!”的高呼声响彻云霄,回荡声在群山中经久不息。

  (李纲 戴定良)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