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4 浏览量: 作者:潮州市老促会 郭精奇 来源:中国老区网
南粤三月,百花齐放,而红棉这独特的花,以树高花繁、艳红如火,表达其英雄筋骨又昂扬奋进的风貌。今年3月22日,是革命英烈彭湃之子,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首批及资深院士,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彭士禄逝世2周年,让我们来回顾彭士禄坎坷、激荡、辉煌的一生,以此缅怀先贤,并歌颂伟大祖国的人民。
彭士禄
“童年时期,是潮汕人民哺育了我,我是吃百家饭、姓百家姓、穿百家衣长大的。他们对我比亲生子女还要好。有吃的先给我吃,自己挨饿却让我吃饱。有的妈妈为掩护我而坐牢,甚至失去了丈夫、儿子!我永远铭记这段历史,永远铭记这些可亲可敬的老百姓们!”这是彭士禄生前总是强调这段历久弥新的过往。
彭士禄在潮州人民的护佑中,度过了一段艰辛且难忘的孩提时光。在5年时间里,潮安的20多位“爸爸”“妈妈”,20多个家庭凝聚起巨大的力量,他们挺身而出,舍命相救,只为保护这位革命遗孤。
1925年11月,彭士禄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一个富裕家庭,他父亲彭湃,曾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农委书记,是领导广东海陆丰农民运动、创办农民讲习所的传奇人物。母亲蔡素屏,曾任海丰县妇女协会委员,1928年被捕入狱,英勇就义。第二年,彭湃也在上海被捕,他在临刑前高唱《国际歌》,慷慨赴死,英勇牺牲,此时小士禄才满4岁,一下子成为孤儿。反动派为了斩草除根,派人抓捕“共匪彭湃之子。”
彭湃
为此,党组织让彭述(彭湃的七弟)把士禄送到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潮安,避开敌人的搜捕,并寻找机会转送到红都瑞金去。幼小的彭士禄被隐藏在桑浦山一带潮安彩塘的乡村中。更值一提,潮安的20多位“妈妈”,20多个家庭,不怕坐牢、杀头,接力保护抚养彭士禄。为避开反动派的搜捕,彭士禄跟随着“妈妈”们东躲西藏,两三个星期、两三个月就换一户人家。到了哪一家,就是那一家的孩子,就姓他们的姓,都管人家叫“阿爸”“阿妈”。所以,在潮安彩塘一带,彭士禄有20多位“阿爸”“阿妈”。他曾被转移到彩塘金砂乡山里的一户人家。这户人家只有一个中年妇女,在这位“山顶阿妈”家住了几个月后,又被当地红军队长陈永俊领到金砂乡渔民杨嘉清家里。彭士禄称杨嘉清为“阿爸”,称杨嘉清的儿子杨阿孙为“阿哥”。后来,又在红军哥哥陈永俊家住了一年多。
陈永俊是潮安彩塘金砂乡陈厝村人,他在1925年潮安成立农会时,就带头参加,后加入共产党,还到海陆丰参加彭湃领导的农民运动。金砂乡曾是中共潮澄揭县委机关所在地,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陈家成为我党地下交通站。陈永俊是红军队长、中共潮安上莆区委委员、中共潮澄揭县委委员。他的父亲早逝,但母亲潘舜贞积极支持子女干革命。当组织决定把彭士禄交给她收养时,她欣然接受,叫彭士禄称她为“姑妈”,并把彭士禄改名为潘保禄。1932年冬,中共东江特委政治保卫局长林苏等两位同志调往中央苏区工作,同时带上了彭士禄同行。乘船至丰顺留
隍时遇到巡查的国民党兵,林苏等两人被捕,彭士禄又被船夫送回陈永俊家。彭士禄虽没到达瑞金,但在这热情可亲的“姑妈”家里,他感到十分亲切。陈永俊有个堂弟陈永辉,比彭士禄大二三岁,他们很要好,经常一起嬉戏、拾柴和放牛。尽管陈家家境贫寒,春节来临还为彭士禄添新衣。村里做“大戏”、闹元宵,彭士禄要出门看戏,“姑妈”还给他两个铜板,买杨桃、“鸟梨”等零食吃。“姑妈”家里很穷,以绣花为生。彭士禄记忆犹新:“只有过年时,才有鹅肉吃。‘姑妈’叫我吃肉,却叫她7岁的亲生女儿啃骨头。”彭士禄在这个和蔼可亲的陈家,度过一个安定幸福的年头。
童年彭士禄
1933年9月4日,由于叛徒陈醒光的告密,彭士禄与潘舜贞等10多人一同遭捕,并被投入潮安监狱。不久敌人要将彭士禄押往汕头石炮台监狱。当时同监的政治犯刘斌(刘光涛,潮州城培英小学进步教师)、许美勋(潮安彩塘人,左联作家)等人,获悉只有七八岁的革命后代彭士禄要离开亲人单独发配异地时,特发起为烈士遗孤捐一个铜板的运动。当难友们知他是彭湃的孩子时,大家都踊跃捐献,全狱300多人共捐十多元,给他做了一套新衣服,剩下的钱也留给他。
转到石炮台监狱几个月后,彭士禄又被送往广州感化院,一年后释放送回汕头,这个未满十岁孩童举目无亲,又不得不再次来到陈厝村,但陈永俊家门锁已生锈,永俊哥、小姐姐又不知去向,“姑妈”还在牢里。只好跟“婶娘”(永辉母亲)乞讨度日。“婶娘”感到这不是办法,后来便带着彭士禄去投靠她的二姐夫蔡锦清。蔡锦清是个石匠,生活也很苦,彭士禄不得不上山割草和学绣花来帮生活。1936年夏,彭士禄又被敌人抓进潮安牢狱。这时流落在香港的祖母周英(彭湃的母亲)得知彭士禄下落,通过彭泽民、陈卓凡等人的关系,前来潮安认领孙子。彭士禄一眼就认出是自己的亲祖母,但他不想认,怕认了被带走,“姑妈”日后没人照顾。在“姑妈”的启发教育下,才上前认了祖母。要离开时,彭士禄与“姑妈”抱哭成一团,含泪惜别。“姑妈”为保护彭湃遗孤坐了4年牢,到了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时才被释放。
彭士禄在祖母照顾抚养下,长大至14岁时,就投奔中共领导的东江纵队,成为抗日小战士。党中央领导同志一直在寻找彭湃遗孤,1940年周恩来得知彭士禄下落,特派副官龙飞虎把他接到重庆,再由贺怡(贺子珍的妹妹)送到延安读书。1951年又把他派往苏联留学,学成归来,投身祖国核动力事业,隐姓埋名数十年,造核潜艇,建核电站。
1937年,陈永俊在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潘舜贞走出牢狱,返回家乡时,已是孤身一人。新中国成立后,彭士禄特将她接到海丰彭家居住,奉养这位保护过自己的革命母亲。后来潘舜贞又重回潮安老家,彭士禄每年都寄钱赡养她。1962年秋,82岁的潘舜贞病逝时,彭士禄因从事绝密的核潜艇科研工作,无法前来奔丧,寄来丧葬费安葬她老人家。
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彭士禄在自述里他回忆幼时经历写道:“坎坷的童年经历人,磨练了我不怕困难艰险的性格。几十位母亲给我的爱抚,也感染了我热爱百姓的本能。”他耕耘一生,只为报恩,生前从未忘记亲同家人的潮州人民。
20多位“妈妈”舍命保护烈士遗孤的红色经典,表明了潮安桑浦山革命根据地的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彭湃无比热爱和崇敬。他们把对党对革命的忠贞化作掩护、培育烈士遗孤的具体行动,用鲜血和生命筑起一道保护线,只有他们对党、对革命的忠贞赤诚,才给小小的士禄,在心里留下一大片的温暖与光明。
缅怀是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前行。彭士禄是中国的核动力专家,中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从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到大亚湾核电站,再到秦山二期核电站,无不倾注了他的心血和汗水。为中国核动力的研究设计做出了开创性工作,为祖国的核动力事业奋斗终生,他始终把祖国和人民记在心中。2021年5月,彭士禄被追授为“时代楷模”。2022年3月,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晚年的彭士禄牵挂着祖国的未来,向小学生表达并寄语“是人民将我养大,我几辈子都还不了,只要祖国需要,我愿贡献一切!”“希望大家好好学习,将来做一名祖国的科学家!”
红棉以树高花繁、艳红如火表达其英雄筋骨又昂扬奋进的风貌
编辑:周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