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7 浏览量:
1952年2月1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题为《加强老根据地的工作》的社论。这篇社论,针对当年老根据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这些观点,在今天仍有指导意义。
社论指出:“过去,对于解决老根据地人民的当前生活困难,一般都作了许多工作,并已取得相当的成绩;但是长期建设的观点还不够明确,有的则根本没有长期打算,这是不对的。”
“老根据地建设,必须克服单纯救济观点,克服临时突击的作风,必须按照各地的实际情况,对老根据地的工作给予经常的注意。”
这样的观点,放到今天去对照一些地方的老区建设工作,仍然还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路线和方针确定了,干部是关键。
社论针对当时从事老根据地工作干部力量不足的问题,提出:“首先应该从各方面培养大批的本地干部……同时适当配备一批外地青年知识分子,协助老根据地的各项工作。”社论还专门提出,要启用一些有为的退休人员参与到老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中去。
当前在老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老促会组织,充分证明了党中央的高瞻远瞩,也充分说明了开展老促会工作,是一条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老区工作经验。
1995年,时任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研究成立了福州市老促会,在给福州市老促会成立大会的贺词中习近平同志指出:“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的成立,将对老区建设发挥其积极作用。”1999年,习近平同志高度评价了福州市老促会的工作:“老促会作为一个特殊的组织,是促进老区建设、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
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今天,老区建设工作的任务比当年更为紧迫,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当前的老区建设工作,很有必要。重读这篇社论,我们应该会有所收获。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