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发展全域旅游促进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

2018/05/17  浏览量:   作者:王德刚 王娟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下发的《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一个指导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旅游业“全域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中,在农业和农村领域,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促进旅游精准扶贫、旅游富民和乡村振兴。

  《意见》指出,“要加强环境保护,推进共建共享”,特别是要以“全域推进‘厕所革命’”为引领,“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体系的发展;以“旅游+”为手段,“推进旅游与农业、林业和水利融合发展”“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美丽休闲乡村”。《意见》的发布,将对我国旅游精准扶贫、旅游富民和乡村振兴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首先,全域旅游倡导的“旅游+”发展理念,有利于推动旅游业与乡村和农业资源更好地融合发展,提升产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旅游业具有融合度高、渗透力强等特点,以“旅游+”为路径,可以将乡村社区、田园风光、民风民俗、特色种植业等社会和产业资源,甚至荒山荒坡荒滩等闲置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实现“旅游化”发展,将乡村资源盘活,形成高附加值的现代乡村和农业旅游产品体系,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旅游化”路径。

  其次,《意见》中确定的“旅游发展全域化”的目标,对乡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将形成一种引导和倒逼机制。旅游发展全域化,就是要在市场的引导和政府的主导下,推动旅游发展的空间全域覆盖和产业之间的全域融合,包括旅游公共服务的全域贯通和旅游环境的全域优化等。因此,“旅游发展全域化”作为一种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必将形成一种旅游发展的引导和倒逼机制,特别是对于经济欠发达的乡村地区,政策目标的拉动必将引导那些具备条件的贫困县、贫困村在进行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路径选择时,更多考虑旅游脱贫、旅游富民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第三,《意见》强调的在“两山”理论指导下的“绿色发展”原则,将有利于进一步美化和提升乡村环境,使乡村更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发展乡村旅游就是依托农村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开发绿色生态健康的旅游产品,打造一种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旅游产品体系。《意见》强调,全域旅游要在“两山”理论的指导下,实现“绿色发展”,优先打造乡村的生态环境、提升乡村景观水平、提高乡村环境质量,使乡村生态更加优良,乡村景观更加优美,整个乡村环境更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最终发展成为休闲、度假、康养、研学等综合性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第四,《意见》提出的“加强基础配套,提升公共服务”的发展要求,将进一步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城乡均等化。当前,我国在公共服务领域依然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和乡村在交通、环卫、安全、医疗、咨询和商业服务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距。这不仅成为发展乡村经济的短板,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制约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意见》要求发展全域旅游,必须首先解决好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针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要实现城乡互补协调和一体化发展,达到基础设施全面化、公共服务一体化,从根本上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城乡均等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将有利于进一步拉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旅游富民和乡村振兴。

  最后,《意见》着重强调的“旅游扶贫和旅游富民”政策导向,为旅游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脱贫、富民、乡村振兴是一个递进的发展过程,将乡村旅游融入乡村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以“旅游+”为路径,依托贫困地区的自然环境、生活和生产资源,开发乡村观光、休闲、娱乐、文化体验、度假、康养等乡村旅游产品,实现传统乡村经济向以旅游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转变,支持和鼓励外出打工的农民回乡就业创业,不仅促进了以传统农业为主的乡村经济体系的转型升级,也为乡村社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人力资源动力,使乡村经济能够通过全域旅游的发展实现由脱贫到富民、再到乡村的全面振兴。《意见》提出要继续加大对旅游扶贫和旅游富民的政策导向,包括资金引进、技术投入、人才建设、项目规划等,使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能够真正促进农村变美、农业变强、农民变富,促进贫困地区由脱贫致富走向全面振兴。

  总之,旅游脱贫富民是《意见》中确定的全域旅游深入推进的重要目标,是对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和“两个一百年”总体目标的积极呼应,是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内旅游业转型升级和深化改革的行动指针。我们要在十九大的精神和《意见》指导下,全力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构建新型乡村经济体系,打造精准脱贫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旅游产业模式。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