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发挥老区扶贫“三会”作用 助推脱贫攻坚

2020/10/25  浏览量:   作者:杨谦  来源:中国老区网

  按照省扶贫“三会”关于召开六届五次理事会工作会议通知要求,现将我们在助推脱贫攻坚中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连续发力,讲求实效的一些做法向大家作个汇报。

  一、补短板,设立乡镇扶贫资金强基础

  乡镇协会缺乏实力是明显的短板。前几年,由于乡镇协会可用资源有限,只能搞搞调查、做做汇报,既缺乏活力,更没有多少话语权,甚至有的乡镇会长到市里开个会,往返车费还得自己掏腰包。发挥乡镇协会的作用,调动协会同志的积极性,是我们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基本保证,因此必须重基层、强基础,补上这一短板。江都区老区扶贫“三会”在调研的基础上创新设立乡镇扶贫资金,资金每年由乡镇财政在预算内安排,乡镇协会主导使用,乡镇长监督审批,乡镇人代会年终审议,充分利用乡镇协会同志了解村组经济状况,熟悉农户家庭情况的优势,精细筹划、精心安排、精准使用。2017年,我们在全市大力推行这一办法,把设立乡镇扶贫资金作为乡镇协会建设的基础工作和关键措施来抓,73个当年设立扶贫资金的乡镇就筹集到扶贫资金1287万元。去年底,全市81个乡镇共筹集扶贫资金2008万元,不仅增强了乡镇协会的实力、提高了乡镇协会的地位,更为乡镇协会在各自区域范围内深入村组、精准到户落实各项帮贫助困措施,为助推脱贫攻坚做了大量拾遗补缺的事情。仅江都区,就用180万元的乡镇扶贫资金撬动了1154万元社会资金投入,实施了58个扶贫项目,为41个市、区级经济薄弱村发展、8000多个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设立乡镇扶贫资金,集聚财力的可行性较强、资金安全性较高,且可以全额直接用于投入扶贫项目,极大提升了全市“三会”系统的扶贫实力。去年,市县两级建立的扶贫基金会基金收入354.3万元,加上可全额使用的乡镇扶贫资金,我们可直接用于扶贫的资金总量有2362.3万元。另外,民间大病救助基金还筹集了917万元。市县乡三级去年用于助学扶贫的资金有721万元,用于帮助特别困难户的资金达948万元,帮扶联系村、帮助低收入农户就业、扶持产业项目扶贫等都有了比较充足的实力支撑。

  二、勇担当,帮扶联系村摆脱贫困求发展

  联系村制度已坚持了十多年。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求后,我们调整了联系村,新增2个当年确定的市级经济薄弱村作为示范,担当起助推脱贫攻坚的责任。经过不懈努力,经济薄弱村全部通过考核并成为脱贫标杆。2019年底,10个联系村平均集体经营性收入78万元,比四年前翻一番;407个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全部脱贫。一是激发内生动力加快发展。我们对联系村实行面对面指导,帮他们理清发展思路,协调各方关系;每年召开现场会压担子,激发内生动力去找差距、想办法,谋定而动,加快发展。育新村通过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发展物业等措施,由集体收入只有4.7万元的贫困村蜕变成经营性收入105.7万元,且有丰厚积累的富裕村。湖滨村通过国土扶持项目等办法,由镇里倒数第一的“三多村”逆袭成为全镇排头兵,固定资产快速增加,经营性收入达119.5万元。二是利用项目抓手促进发展。用好国土扶贫、农业开发、水利交通等建设项目,特别是用国土扶贫项目来挖掘集体经济的“源头活水”,再利用资金积累去发展增收项目。杨蒋村是市定经济薄弱村,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新增近50亩耕地发包搞农业种植,让群众直接得实惠。同时,增减挂钩、占补平衡的“指标进城”,获得政策补助1000多万元,既化解了全部村级债务,又分期兴建起8000多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对外出租,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80万元,一举摘了经济薄弱村帽子。和平村也是市定经济薄弱村,通过太阳能光伏电站和道路建设,整合资产开发仓储等项目,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经营性收入达到71万元,成为高邮市经济薄弱村脱贫的先进典型。10个联系村通过几年的帮扶,都做了一些大小不等的项目,不仅摆脱了贫困,而且支撑起平稳转型、有效衔接到乡村振兴的基础。三是安排适当资金撬动发展。市老区扶贫“三会”每年拿出100万元,扶持联系村因地制宜发展增收项目。前巷村先后实施无人机和旋耕机为农服务等项目,购置两台无人机和一台旋耕机由村“两委”班子成员直接操作,为农户进行植保飞防和土地旋耕,周到的服务和实惠的价格,既贴近了村民改善了干群关系,也提高了村干部自身报酬,还为集体增加了收入。我们支持和平村利用项目资金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改造闲置资产出租搞物流,三年安排了30万元,撬动其项目投入资金147.7万元,集体增收的效果非常明显。

  三、求实效,会校合作助学扶贫重就业。

  帮助贫困家庭的子女完成学业并顺利就业,是摆脱贫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我们与扬州市天海职业技术学校联手职教扶贫已有十多年,2015年又与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合作举办圆梦班,2016年启动“牵手·圆梦”助学扶贫工程。几年来,两校招收了1866名圆梦班学生,今年技师学院和天海职校又分别招收圆梦班学生253人和340人。他们大多来自低收入家庭、残疾人家庭或单亲家庭,还有一些孤儿学生。特别是天海职校,这类学生的占比高达72%。我们每年安排80万元“牵手·圆梦”助学金,与省里“滴水·筑梦”助学金一并使用,累计帮扶了1339人次,有效帮助圆梦班的学生完成学业。对圆梦班中少数极困难家庭,我们还协调各方面的力量给予额外的帮扶。助学扶贫不仅要帮助贫困学子走好完成学业的路,还要帮助他们走好稳定就业的路,才可能摆脱家庭贫困。因此,我们把重就业作为助学扶贫终极目标,决不能做“入学就行”“一招了之”的事情,努力提高就业率。技师学院圆梦班来自宝应和高邮的王超、龚玉两名学生都是孤儿,在我们的帮扶下完成了学业。目前,一个在央企中邮通建设咨询有限公司就职,试用期月薪已达4000元;一个在中国人寿扬州分公司顶岗实习,其底薪收入就有3000元。圆梦班的金士顺、毛运芝同学分别来自滨海和宝应,继获得智能制造技能大赛江苏选拔赛第一名后,又在全国的决赛中获二等奖,还没有毕业就被企业盯上了。近两年该院已经毕业的30多名圆梦班学生,除参军或继续升造者外全部实现了就业,今年将有更多的圆梦班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天海职校的徐莉莉、徐荣荣是一对双胞胎姊妹,在校期间,我们和该校共同帮其解决与母亲三人居无定所的问题,让她们能安心学习,两姊妹现已毕业在扬州灯泡集团就业,分别有3000多元的月收入。吉史子落是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招来的首批学生,毕业后现已成为南京国际青年会议酒店的一名正式员工,每月有近4000元的收入,还有“五险一金”,让我们看到一个穷困柔弱的女孩,从走出大山到有了稳定职业的巨大变化,这些长期在困苦中挣扎的寒门学子,不仅重新开启了自己新的人生道路,而且改变了家庭代际传递的贫困。天海职校自开办以来,始终贯彻“做人第一,动手第一,就业第一”的理念,秉持就业有保证的初心,5236名毕业生绝大部分顺利就业。学校不厌其烦反复向企业推介,有的学生向不同企业推介三、四次,从而使近两年的就业率达到98%,一般学校远不可及。我们不仅要求学校注重跟踪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并将和学校一起跟踪贫困学生的家庭脱贫情况。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将继续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助推乡村振兴发展上来。

  (扬州市老区三会)

编辑:杨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