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故乡的山楂红了

2020/11/25  浏览量:   作者:童善友  来源:中国老区网

  晚秋的故乡,别有一番韵味,赤橙黄绿青蓝紫全显了出来,几只鸟儿在阳光下悠闲自得地飞翔,农人正挥镰收割金黄的晚稻,牛儿摇头摆尾地在田间地头吃着草……好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让人看着,美晕了,醉了。

  上周末,笔者回了一趟故乡——著名的“高山铺战役”所在地蕲春县漕河镇大枫树村,本意是走走,看看秋景,晒晒太阳,松松紧张的心情,没想到正逢学生的山楂园开园,有这样的好事,当然要去走一趟,体验一下摘山楂的乐趣。

  山楂园的老板叫高为超,也是我的小学学生。四十年前,我大学没考上,却考上了村民办教师,当时,我教四年级,他在我班读书,个儿高高的,瘦瘦的,不爱说话,人挺实诚的,但学习成绩好,给我的印象很深。后来,由于家里穷,读完初中,父母再无力让他继续读下去了,他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可爱的校园回家干活。18岁那年,高为超和村里几个年轻人外出打工去了,我也离开了村外出工作。从此,再没见到他。只是听到见到他的学生说,高为超用打工的积蓄在县城建材城开起了一家建材店,做起了厨卫装修生意,当上了老板,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周老师,您回来了?”入园门口摆着两张桌子,两个大纸箱子,一个装着刚摘的山楂果,一个装着山楂糖葫芦,旁边站着两个人,其中一位中年人面熟,但叫不出来名字,见了我满脸堆笑地说。

  “听说高为超的山楂园这几天开了园,来采摘山楂的人特别多,我也来凑凑热闹。”

  “好。先来尝尝山楂糖葫芦、山楂果。”凡是进园采摘山楂果的人都是未进园先尝果。我接过中年人递过来的山楂糖葫芦,轻轻咬了一口,慢慢细嚼起来,给人一种“甜——酸——酸甜——沁人心脾”的感觉。

  进入山楂园,只见一棵棵山楂树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子,前来采摘山楂果的男男女女提着统一的红色塑料篮子,任你看,任你选,任你摘,任你品尝,每斤5元。我一边走,一边看,正碰到村支书周伍友,他带着村干部在果园里维持秩序。从他的介绍中,我知道了故乡村是全县特困村之一,2015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9户,297人。回乡青年高为超回乡创业,在村大力支持下,流转山坡地500亩,种植果药兼备的山楂,创办起了山楂采摘园,挂点帮扶24户贫困户,其他村民也可以去打工,贫困户优先,为村民解决门路少难就业问题,只要村民来干活的每天工资不少于80元,去年一年为村民发放工资50余万元,其中贫困户占30余万元。村集体每年可以增收5万余元。全村实现了脱贫出列。这其中有高老板的一份功劳。

  山楂园最高处有一竹屋,备有茶水,是供采摘山楂的人临时休息的。高为超正在为前来采摘山楂的客人发放宣传单,见了我,忙把宣传单交给其他人,上前握着我的手说:“周老师,什么时候回来的?”“我刚回来,听说了这事,就来了。刚才,听了村支书的介绍,真是不简单。”“刚开园5天,就有万余人来采摘山楂,连武汉的人都慕名找来了。”“看来销路不错嘛。”“是的。山楂既可以当水果吃,又可以作为药材卖。我与安徽亳州药商签订了合同,有多少,他要多少。”“哦。村里荒山荒地多得很,你都可以流转过来种嘛。”“是的。我已和村里商量好了,今年底发展300亩,明年再发展200亩。走药旅联动之路,把家乡建成鄂东南第一山楂村,让村民过上幸福日子。”我望着高为超坚毅的神情,从心里暗暗祝愿他心想事成,大展宏图。

  大姐打来电话,让我回家吃饭。我恋恋不舍地离开山楂园,已是正午了。徜徉在宽敞的水泥路上,望着漫山遍野红彤彤的山楂果,想着高为超说的话,让人无比感动。故乡的好日子来了。

  (蕲春县漕河镇老促会 周永红)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