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刘锡五:身家性命都是党的人

2021/09/02

  刘锡五(1904-1970),本名刘荣福,孟县(今孟州市)堤北头村人。他的童年是跟随父亲在江苏淮安和家乡的私塾中度过的。这个生于商贾大家的“阔少”,从小却喜欢跟穷人家的孩子玩,还爱与长工们一块睡草棚、钻马圈。

  原本,刘锡五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可是大凡饱读儒学的人,都打上了“治国平天下”的烙印。1924年,刘锡五在圣安德烈中学因积极反对学校当局实行的奴化教育和反对帝国主义实行文化侵略,被开除学籍。在表叔武怀让影响下,1924年8月,刘锡五参加了共产书义青年团。1925年春到上海大学社会科学系学习,同年转为中共正式党员。从此立身救国救民高地,展现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人生抱负。

  1926年10月23日,刘锡五参加了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工人领袖牺牲,百余人被捕。刘锡五父亲担心他卷入不测,十万火急赶赴上海领他回家。

  1927年元月26日,刘锡五回到家乡。一路上饥民遍野,刘锡五伤感不已。进了村子,树上吊打着人,是逼债的,他高喊“住手,放人!”问打人者:“他欠你多少,明天刘家拿去!”一听这话,村民全给他跪下了,“俺也没钱交啊!”刘锡五一挥手,“都到家拿去!”一直坐在车上的父亲,赞叹儿子之余,也为其发愁,问他:“你管得了吗?能救得完吗?”不成想,这一问,问来了一场史无前例!

  刘锡五回到孟县后,他的三位同学也先后回到家乡,他们耳闻目睹繁重的苛捐杂税让百姓苦不堪言,便商量一起到县府请愿,要求减缓捐税,解民众之痛。经过一番动员,农民抗捐队伍迅速组织起来了。

  腊月二十六日凌晨,阴云密布,寒风刺骨,3000多名头戴破帽、身穿烂袄的农民,集聚在庙底村,背着扁担,扛着锄头,举着爬子,高喊“打倒军阀”、“反对苛捐杂税”来到县城。城门关闭,民众抬来梯子强硬闯城,县府不得不开门让路。在众人的高压围攻下,刘锡五与县知事几番舌战,终于搭成协议:释放在押人员;年内停止征收捐税;特别捐款由大户拿,还宣布了以“缓征、免捐”为内容的《孟县公民宣言》。民众们欢呼雀跃,高高兴兴地回家过年了。

  刘锡五领导的这次孟县人民抗捐斗争,开启了怀川农民运动的先河,犹如一场狂飙从天而降,横扫了黑暗的阴霾,打击了反动势力,鼓舞了民众士气,点燃了家乡的革命烈火。

  之后,刘锡五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曾任中共河南省委军事委员,上海沪西区代理书记等职。1930年夏,他被派往东北.担任中共满洲局代理职工部长。1930年12月,在中共北平市委扩大会议上当选为北平市委书记。1931年1月,由于叛徒出卖,刘锡五被捕,关进草岚子监狱,与薄一波、刘澜涛、杨献珍等同狱5年之久。这期间,刘锡五常让家里寄钱,给狱中同志们买报刊、书籍和补贴生活。共产党人一旦开始革命生涯便失去了固定职业和收入,经济十分困窘。安子文说:咱们队伍中,刘锡五是拿着自己钱干革命的。刘锡五道:共产党人身家性命都是党的,何况钱乎?

  1937年,刘锡五被党中央和北方局营救下,草岚子监狱的61名共产党员履行手续出狱。刘锡五出狱后,便到华北开辟抗日根据地。全国解放前夕,他创建东北嫩江根据地,担任吉林省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成为共和国东北重地的首任“封疆大吏”。

  全国解放后,刘锡五曾任吉林省委书记、省军区政委。1955年选为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56年党的八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共中央监委副书记。他坚持党性原则,对于受到错误批判和处分的党员、干部,全部甄别平反,恢复名誉。

  “文革”中,康生一伙攻击刘锡五是“翻案风“,又拉出“61人叛变”问题残酷迫害。1969年3月,康生一伙不顾锡五身患多种疾病,强令他到双岗中央组织部“五·七干校”监督审查,强迫劳动。同年冬,又随“五·七干校”迁往河南长葛。1970年2月28日,刘锡五在郑州含冤离世,终年66岁。临终,他对家人说“相信党”,坚信“61人问题会有正确结论”。1979年元月25日,党中央为刘锡五召开追悼会并平反昭雪。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刘锡五在革命斗争中,经受了牢狱和战争的考验,“文革”中又遭到康生一伙的政治迫害。无论何种境遇,他都坚守党的信仰,坚信党的领导,坚持爱党信党的初心不动摇。

  什么是人格,刘锡五的党性就是人格!一个身家性命都是党的人,心无计较,不虑舍得,他的党性最强,人格最优。

  (赵春营 张永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