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云南三年内将向47个老区县投入332亿元

2010/05/13  浏览量:   作者:文|张平  

 

云南三年内将向47个老区县投入332亿元

文|张平

出台老区发展三年规划
由云南省发改委、省扶贫办牵头,会同省级有关部门编制的《云南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发展规划(2010-2012)》(简称《规划》),巳经云南省政府同意,并于1月初印发全省贯彻落实。
《规划》围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财政增长、改善民生,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连片开发,推进革命老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云南革命老区。
《规划》把连片开发,产业带动,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作为开发建设的重要途径。把全省47个老区县和38个乡镇分成9个片区,根据各片区的实际和特点以及发展基础提出了产业发展项目和目标。根据革命老区发展的不同情况和程度分为3种类型进行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把昭通和文山等两州市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作出重大贡献又被国家认定为革命老区的5个县,作为省级建设重点进行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

成立职能机构抓老区建设
老区开发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规划》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老区开发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涉及的州县,要成立职能机构,安排3-5人的编制,专职负责老区的开发建设工作。

着重解决老区基础设施
《规划》遵循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与扶贫开发、山区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统筹兼顾与优先扶持相结合,政府扶持、社会资助与充分发挥革命老区人民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加大老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有效解决住房难,行路难,读书难,看病难,收看电视难,听广播难等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依靠科技进步,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创新发展思路,完善公路交通形成“畅通效应”,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形成“支撑效应”,打造软环境形成“服务效应”,打基础,调结构,建支柱,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重点提高老区综合生产能力
《规划》明确了云南全省老区开发建设三年的发展目标:到2012年末,生产总值达到2584亿元,年平均增长10.5%;地方财政收入238.82亿元,年平均增长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82亿元,年平均增长15%;粮食总产量717万吨,年平均增长3%;农民人均纯收入4025元,年平均增长11%; 努力实现以上六项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老区开发建设主要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产业开发、社会事业、生态环境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规划。首先解决老区群众增收难、行路难、饮水难、住房难、看病难、读书难等问题,以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等社会民生工程建设为重点。其次依托老区资源,可再生能源、有色金属、贵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优化老区资源配置,产业互动互促开发。集中连片谋划大项目带动大产业,大产业带动大发展,从而使老区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高,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财政增收,形成老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

项目投入增量不少于15%
《规划》实施投资规模332.5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103.04亿元,占总规模的30.9%,社会事业15.43亿元,占总规模4.6%,生态环境建设42.39亿元,占总规模的12.7%,产业开发171.72亿元,占总规模51.6%。投资规模巨大,为保证资金落实,云南省政府提出,坚持统一规划,多方筹措。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解决老区特殊区域、特殊困难和特殊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
二是整合资源,以县为平台,积极整合部门的项目资金。结合国家和省现有即将实施的项目,巩固存量增加增量,在增量上不少于15%。
三是积极推动银政、银企合作,通过商业信贷、政策信贷等多种形式,支持革命老区开发项目的信贷投放。
四是引进省内大中型国有控股企业、外资、民营资本参与老区资源开发。
五是发扬革命老区广大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出劳集资,积极参与开发建设。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