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惠州市让农民工走得出、进得去、留得住

2010/05/13  浏览量:   作者:文| 惠州市老促会  

 

惠州市让农民工走得出、进得去、留得住

文| 惠州市老促会

2009年11月10日,云淡天高,艳阳高照。
55辆大巴旅游车一字排开,车前挂红花,车身贴标语;锣鼓喧天,彩旗招展。1947名农民工手提行李,精神抖擞,正在同前来欢送的亲朋话别。——广东省惠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启动仪式暨大型专场招聘会正在这里举行。
惠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业斌正向务工人员挥手送别。“我们送你们到大亚湾务工,就象是送别适龄青年参军入伍一样,真为你们感到高兴!”黄业斌与来自老区平山镇的务工青年林运国亲切攀谈起来,“希望你在大亚湾比亚迪好好干,等你学了一技之长、生活改善了,到时候请我喝茶。”黄书记语重心长地勉励务工人员:走上新岗位要安心工作,掌握一技之长,努力改善生活,做一个对自已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决策
通过认真学习《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革命老区建设工作的意见》,惠州市委、市政府一班人进一步认识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帮助企业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解决企业用工短缺问题的务实之举,又是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民生实事。做好农村特别是老区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是省两办《意见》中扶持老区经济发展的“十项措施”之一。他们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部署,制定规划,努力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并有针对性地向老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在前段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加大转移力度。转变观念抓转移,转变观念抓落实,转变方法求实效,扎实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通过反复宣传强调,在全社会中逐渐成为共识,形成了“政府统筹、部门协助、企业支持、农民参与”的工作机制。从而拉开了全市新一轮以老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为重点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大幕。
惠州市各级党政部门和有关单位认识到,要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真正得到实效,并且使之成为常态化,关键要做到:走得出、进得去、留得住。为此,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采取灵活措施,积极编织培训、招聘、就业、服务“四张网”。
为了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调查摸底、转移和服务等工作,全市各乡镇成立了劳动力转移服务中心,一些重点村(居)委会设立了劳动力转移服务站。各服务站配合服务中心开展劳动力情况摸底调查并实行电脑化动态管理,形成“一人一表、一户一档、一村一册、一镇一台账”的管理方式。“不论你什么时候想知道全镇的劳动力情况,随时都可以在电脑里调出来。”惠东县多祝镇劳动力转移服务站负责人说。
惠阳区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的劳动力转移服务部门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普查工作,将普查情况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并录入电脑,确保资料数据全面、准确,为企业用工和劳动力就业提供保障。
惠东县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方面努力抓好“三个对接”:一是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对接;二是加强县内农村劳动力丰富的乡镇与用工紧缺乡镇进行直接转移就业对接;三是加强培训机构与企业的对接,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订单式培训。
博罗县将在稳定全县已转移的14.3万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基础上,努力做好其余3.34万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力争做到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多少登记多少,有多少转多少”。

动员
如果说,对富余劳动力进行摸底调查是面上的、普遍性的工作,那么,转变一些人的就业观念、动员他们积极就业,却是一桩一对一的细致的思想工作。
各级劳动服务站的同志和有关人员,本着“转移一人,脱贫一户”的理念,走村串户,积极上门宣传和发动,动员可供移转的农村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
服务人员引导务工人员算好经济、家庭、前途这三笔账,指出外出务工是大有可为的;务工人员走上新岗位,掌握一技之长,努力改善生活,做一个对自已负责、对家庭负责和对社会负责的人。
博罗县老区石坝镇冷水坑村青年邓春华告诉采访人员:高中毕业后,他曾先后到深圳、东莞等地打过工,近期在家待业。村干部日前到他家宣传县里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政策,再次激起了他外出务工的念头。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到镇政府参加了普工招聘面试,并顺利通过考核,今天坐上到惠州华阳集团公司上班的专车。
家住惠东县多祝镇新联村的小周,日前到镇上的劳动力转移服务中心报名。他说,中专毕业后,本想在家多待一阵时间,听了劳动服务站同志登门动员后,感到外出务工每月能够赚到1000多元,不仅自己不再成为家里的负担,反过来还可以帮补家里,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培训
做好培训工作,是保证富余劳动力走得出、进得去的关键。惠州市各级劳动部门大胆创新劳动技能培训方式,只要用工单位需要,又能使务工人员学到实用劳动技能的任何培训方式都可以采用。如惠阳区采取送教下乡、校企合作、校镇合作、村企合作、订单培训等形式,努力提高技能培训层次,以满足企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的用工需要。对农村45周岁以下、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本地农村劳动力,提供一次免费单项或中初级技能培训;对45周岁以上的大龄劳动力,开展1个月左右的适应性技能培训。
惠城区制订了一系列激励富余劳动力参加就业和培训的措施,对农村劳动力报名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继续实行培训费全免政策,本地农村劳动力只要在村民小组或辖区劳动所登记参加培训转移,即可免费享受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职业指导和推荐就业等全套政府公共就业服务。
自2009年11月以来,惠州市各县(区)都陆续举行多次农村劳动力转移仪式暨大型专场招聘会,共有105个企业参加,提供就业岗位7000个,吸引了1万多农民工前来应聘。人们普遍反映,招聘会为企业用工和广大求职者就业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供需平台。
惠阳区通过开通企业用工咨询服务热线、发放就业服务卡、编印招聘信息报、开通手机招工短信等形式,将企业用工信息全面、快速传递给每一位农村劳动力。结合企业用工需求,每季度在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和村巡回举行便民招聘会。由于就业岗位信息发布到各个村民小组,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服务
让进厂务工的劳务人员留得住、成才快,是做好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环节,需要政府、企业、农民工密切配合,各级各部门要为广大农民工就业提供机遇和广阔空间,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关心农民工的良好氛围。
如何才能留得住已经就业的农民工呢?
务工人员较多的镇(街道),由该镇(街道)派出干部负责领队。领队责任是力求把务工队伍带好、管好,让他们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关心务工人员的生活,多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加强与厂方的协调,努力做好跟踪服务。
劳动服务部门加强监督管理,督促劳资双方执行劳动合同,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企业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务工环境,保证员工留得住;企业除适时提高员工的工资待遇外,还不忘搞好员工的福利,如为员工提供免费宿舍,宿舍内配备独立卫生间、阳台;为员工提供夫妻房;本地农民工不加夜班;每季度安排员工旅游;根据业绩发放商场购物卡;春节为员工集体订火车票,等等,给予农民工更多的人性关怀,实行人性化管理,为留得住农民工做足了功夫,真正实现企业、农民工和社会三者共赢。
在这次全市性的新一轮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中,据劳动保障部门的不完全统计,有近8000人转移到当地或附近企业上班;其中,85%以上是来自老区、边远山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