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13 浏览量: 作者:文| 郭宝元
宋英屯农民干啥啥来钱
文| 郭宝元
在黑龙江老区通北镇只有300多户、1200口人的兴东村宋英屯,一年四季很难找到闲人,他们都在忙着手里的活计,做豆腐的,养奶牛的,种香瓜的,做生意的,收购废品的,样样都做得红火,干啥啥来钱。2009年屯里农业虽然受灾,但村民靠多种经营,人均收入仍达到8000元,远远高于附近村屯农民的收入。
近三成农户靠豆腐生财
走进宋英屯,人们会看到很多农家房前屋后都晾着一幅幅乳白色的纱布,它是做豆腐的标志,谁家门前晾着纱布,谁家就是一个豆腐加工厂。全屯固定的豆腐坊就有60多家,一到农闲季节,做豆腐的还要增加几十户,近三成农户都做豆腐。宋英屯的农民开着农用车、摩托车在方圆百里的农扬、林场销售豆腐;有的还坐火车将豆腐销到海伦市的南部。在北安市市场,宋英屯的豆腐算是打出了名气。
在宋英屯,不少农户做豆腐发了家,过上了好日子。村民张玉玲做豆腐,每天加工200斤大豆,自己家20亩地种的大豆只够生产两个月的,其余的就靠收购本村农民的大豆。张家做豆腐十年,已经盖起了120平方米的砖房,买了四轮农用车和微型汽车,银行里还有存款。
奶牛鼓起了农户钱袋子
宋英屯农民靠科学饲养奶牛,也让钱袋鼓起来了。现在,全屯奶牛已增加到480多头,户均饲养奶牛1.5头,饲养8头以上的大户有24户。饲养大户张世辉,养牛十几年,此前虽曾出现过奶贱伤农的事,但他经过市场调研,更加注意科学养殖,加上2007年以后,国家加大了畜牧投入,尽力为奶农服务,在宋英屯建立了机械化挤奶点,增加了鲜奶销售点,屯里奶牛实行了集中挤奶,卫生又不掺假,张世辉抓住商机,适时增加零售鲜奶和为小区居民送奶业务,使每斤鲜奶增值0.3元。全屯通过开展此项服务增收3万元。
王成军是屯里的困难户,2001年儿子已经到了娶媳妇的年龄,当时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来,王成军就向亲友借钱买了两头奶牛,不到4年功夫,他靠养牛不但还清了外债,儿子也娶上了媳妇。
瓜果香四方
每年到6月下旬,在通往宋英屯的路边许多瓜棚就热闹起来了,那是香瓜上市了。过去大地直播,香瓜8月初才能上市。如今是二月里开始温室育苗,4月中旬就可以大地移植了,6月就上市。提前一个多月上市,这一个月的时间,可值了钱了,瓜的价格提高了两倍,最好的每斤能卖到二三元。一个季节下来,宋英屯90多户种香瓜农民就有百万元收入。
外出做老板
宋英屯农民外出打工做苦力的不多,可到外地做老板的却与日俱增。2005年春天,河北省有一个品牌服装商要招销售代理商,村支委张玉臣经朋友介绍,应聘中标。35岁的张玉臣折腾折腾家底,带着8名青年乘上南下的火车,要给乡亲们闯出一条挣钱的路来。第二年春节回家过年时,他们给乡亲带回了好消息,做代理的都挣了钱。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春节,张玉臣成了屯里的“财神爷”了,乡亲们都向他打听还有哪个县的代理没有签约,心里都盘算着到哪里当老板。过了初十,屯里又有30多户农民跟着张玉臣来到了石家庄,与某公司签下了代理。这个品牌的服装,在河北70多个县里,有一多半是宋英屯农民代理的。
废品也有财宝
闲不住的宋英屯人,不放弃任何挣钱的机会。本事大的外出当老板挣钱,本事不大的,外出收购废品也能淘到“宝”。
五十多岁的山世国认准收购废品这活正适合他干,不要什么大本钱,只要是不怕脏、能吃苦就可以。他每天推着小轮车,带着盘子秤,就能挣几十。在老山头的带动下,屯里收购废品的有四十多人,还收出了规模。村民越春雨为收购废品特意买了一辆农用车,领着儿子到黑河、长水河一带的农垦部去收购,每次进账都有几百元。2009年,他家盖了砖房,儿子还娶了媳妇。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