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扎根老区 情满罗坑——记省“民族团结先进模范个人”张金明

2018/08/13  浏览量:     

  在曲江革命老区罗坑镇有一位默默无闻、时刻把群众冷暖疾苦放在心上,一心一意为老区人民排忧解难的人。他就是广东省“民族团结先进模范个人”、罗坑镇人大主席、共产党员张金明。

  张金明自1987年曲江农校中专毕业分配到曲江最偏远的山区罗坑镇政府工作已有三十一年。三十一年来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务实的工作作风为老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解决了村民许许多多困难和疾苦,使老区的面貌焕然一新。2006年,区领导考虑到他在艰苦的老区工作了十九年,想把他调到条件好一些的镇去工作,但被他婉言拒绝。他说:“自己生在老区,长在老区,对这片土地无限眷念,想留下来尽最大的努力为老区人民办点事实。”

  张金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罗坑中心坝村委上河村和老屋村两个移民村,因长期饮水困难,平时喝水都要走三百米路挑水喝,三十年来一直提不到解决。他了解情况后,为解决两个移民村的“用水难”问题,并多次到区政府反映情况,要求尽快解决两个移民村“用水难”问题,并主动和区老促会领导深入现场调研、制定方案。经过他不懈努力,2013年,在区政府和区老促会的大力支持下,筹集资金7万元建设饮水工程,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心坝村委两移民村30多年的“用水难”问题,使村民能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村民握住张金明的手激动地说:“你真是我们的好父母官。”

  他对老区人民提出的事情总是尽心尽力地去办,想老区人民所想,急老区人民所急,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水背村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每逢下大雨、发洪水时,水背村的村民出行、师生上学都要绕道2公里,使村民耕作、学生上学都十分不便和危险。张金明获悉这一情况后,又马不停蹄地奔走在水背村造桥项目上。水背村桥长30米、宽4米,总造价要10多万,村时双没钱,于是,他积极发动水背村、新屋村300名村民集资了部分钱,区老促会支持了5万元,国家自然保护区支持5000元,水背桥终于在2014年竣工并投入使用,村民十分感激。他长期主管扶贫工作,先后为蒋公村铺路争取到区老促会下拨资金8万元,为瑶族棉地、大坑平光建两条公路争取到资金8万元。据不完全统计,10多年他为罗坑镇争取总资金达73万元。由于罗坑各项有力地促进了罗坑镇经济发展,目前95%的村民走上致富路。

  张金明牢记党的宗旨,时刻把群众疾苦放在心上,在精准扶贫中,他积极帮扶贫困户开展各种产业扶贫项目,制定创业致富方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村民感到党的温暖。罗坑村委四队的刘纯宝家里是纯女户,老婆长年类风湿病,无法下地干活,他了解情况后,立即申请其家为帮扶对象,争取成功人士支持1万元给他家养鸡、养猪,使刘纯宝终于脱贫致富。

  张金明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他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被广东省政府评为“民族团结先进模范个人”称号、“韶关市曲江区百日防期先进个人”,“韶关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被当地群众誉为“罗坑人民的好公仆,百姓的贴心人。”

  (曲江区老促会新闻报道组:李景康 李向晖)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