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对范家门村群众易地搬迁后大力发展产业情况的调查

2018/05/03  浏览量:     

  登封市唐庄镇范家门是有名的革命老区村、深山村、省级贫困村“三村”叠加的一个行政村,位于登封太室山背阴五指岭峰下,海拔600—1136米,距镇政府所在地唐庄街10多公里,曾是抗日先遣支队创建豫西抗日根据地同日伪反动势力迂回转战之地。全村7个村民组194户689口人33名党员,分别居住在极其分散的13个自然村,全村流域面积7.39平方公里,其中山岗薄地1480亩。该村由于海拔较高,自然灾害频繁,老百姓收入低微,虽然解放后全村老百姓生存、生活、生产条件有很大改变,但因受自然条件制约,农民仍过着贫困的生活,是省级贫困村之一。改革开放后的40年,在市委、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特别是近10年间随着上级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从2012年开始,全村易地搬迁,从大山深处搬到镇政府所在地、由国家补助资金新建的玉溪新型农村社区。“搬出大山天地宽”,彻底解决了全村老百姓行路难、上学难、吃水难、看病难、打工难等实际问题,现在老百姓在社区过着舒适的生活。广大群众从实践中认识到搬出大山不仅是让老百姓住上了新房,而更重要的是拔掉穷根,告别贫困,从此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情不自禁地高呼:“党的富民政策实在好,连祖祖辈辈都不敢想的事,在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共产党万岁!”

  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和老百姓同样心情,从实践中认识到贫困村老百姓易地搬迁是深山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但我们又认识到老百姓搬出大山并不是就可以彻底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目标,而是通过这项富民政策,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激发贫困群众的内在活力,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范家门村党支部在镇党委的领导下, 始终坚持“12个字”的目标,从本村实际情况出发,从发展农村产业入手,把全村农民引上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实现易地搬迁的初衷,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9户132人除2户需国家兜底外已全部脱贫,目前向建设美丽乡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

  该村近几年突出抓了易地搬迁后五个方面产业的发展:

  一、大力发展林业生态产业。全村1480亩耕地,除百亩外全部退耕还林,并及时栽种上以核桃、嵩山五指岭金银花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当时党支部书记范占标主动拿出5万元帮助群众购买树苗,目前全村核桃面积达1000亩(人平2亩),金银花面积400亩左右。核桃树70%已进入盛果期,据不完全统计,核桃年产15万余斤,金银花2500余斤,仅此一项全村人均收入在2000元上下,加上退耕还林补偿金,人均在2500元以上。村内4000亩荒山,由河南一三农林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租赁经营,全部造林绿化,其中栽种核桃2000亩、皂角树1000亩及其它树种。另800亩荒山也转租栽树经营。现在范家门山区所在范围内林业覆盖率达85%以上。与此同时,在上级的支持下,打深井两眼,建地面小水窖400多个,修拦河坝一座。目前可以说范家门村漫山遍野绿树成荫,青山绿水,景色怡人,空气新鲜,基本成了天然氧吧之地。

  二、抱团发展菌类产业。前几年在市老促会举办香菇产业培训班和党支部组织外地参观学习后,使该村范二周等一批农民受到极大的启发,开始他们两个在山上发展了两万袋香菇,取得了成功的经验,2015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党支部书记积极运筹下,租用了唐庄街以北近100亩原高速路施工的空地,5户抱团发展香菇产业。党支部书记为他们发展香菇产业,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帮他们建种植大棚,聘请技术人员等,这样他们5户由开始10万袋的规模,现在发展到25万袋以上,今年正在扩大规模,到年底力争实现50万袋目标。正常年景,每袋纯利6—7元,香菇产业的发展为这些户脱贫致富闯出了路子。他们的示范作用将带动周边村对香菇产业的发展。为了使香菇产业和其他农副产品加工产业连为一体,党支部和河南一三农林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在100亩香菇园内,由公司投资900万元,建设范家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公司,已建成企业厂房和办公用房5500平方,设备安装基本到位,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因环保评估手续待批)。该企业投产后,不仅带动本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还将为全镇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三、就近组织劳力务工。在易地搬迁的同时,镇政府在镇区周边建设了8个工业企业和农业开发企业,还建设了容纳数以百计的街道门店,为搬迁后就近务工打基础。现在从山上搬迁下来的农民有50多人在镇区企业务工。该村更多的劳力参加范家门村旧址开发建设的务工产业。范家门村旧址开发国家投资项目多,所需用劳力数量比较多,为此党支部组织劳力到开发项目工程中务工,平均棒劳力日工资在100元以上,比较弱的劳力日工资在80元左右,但不绝对,对按件计功或组织包工者他们挣的钱更多。部分老人不愿到搬迁新房居住,仍在山上原宅发展小规模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向游人出售土特产品。现在老百姓都说:“只要肯下力,不愁没活干”,实现了人人有就业门路,天天有收入的大好局面。

  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范家门村地处深山,具有林果茂密、空气新鲜、奇山怪石、历史典故、登山望远等优势,非常适合观光旅游产业开发。该村干部群众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以战略的眼光,从规划入手绘就开发蓝图,克服种种困难,疏通各方面关系,千方百计引进项目资金,有计划的开发实施,经过几年的努力:5公里7米宽的水泥主路已修建到村迎宾大门,6公里6米宽的盘山水泥二主道全部贯通,8公里2米宽的沿山树荫曲径小道全部铺就,7处观景亭和1200平方的游客服务中心及14000平方的山崖栈道建成投用,1200米的深山溶洞基本开发到位,能容纳1000车位的停车厂正在铺整,400盏盘山道路灯全部安装,民俗改造工程已完成5000平米,范家门小吃一条街正在施工中,特别是300多米长的玻璃桥力争5月底实施运营。这些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已投入资金近亿元,计划今年后半年在万事具备的基础上全部对外开放,将引进大批游客观光,为带动村民持续增加收入创造有利条件。

  五、着手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产业。全村老百姓对党支部有高度的凝聚力,认为只有跟着党支部走,才能彻底摆脱贫困,走向幸福之路。因此党支部更加重视到老百姓这份情意和期盼,在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致富这项重大事项上,党支部和村委会研究,从落实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入手,彻底澄清全村所有资源、资产及农民宅基地“三权”分置。在此基础上同群众反复商量,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成立了登封范家门风景区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为了实现对资源、资产、资金、劳力的统一运作,组建了土地、劳务、房产、资金、置业5个股份合作社,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各选举了理事会。由于村集体和农民的资产、资源全部作价入股,这样所有利润集体和村民按股分红,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现代化农村农业集体发展之路。目前这个工作正在运作之中。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该村易地搬迁之后,党支部在引导农民发展产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巩固脱贫成果,彻底摆脱贫困方面确实做了大量工作,尽管有些项目尚未建成,还没有见到效益,但他们的精神和做法值得借鉴。目前,范家门村全体党员干部群众决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登封市老促会)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