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竹园村的小康路

2018/05/10  浏览量:     

  郸城县革命老区的宁平镇竹园村,辖3个自然村,640户2400人,3100亩耕地。近年来,村“两委”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建设小康村。2014年竹园村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生态村”;2015年被省妇联评为河南省示范“妇女之家”;村党支部连续三届被周口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崔公平先后多年被中共河南省委、周口市委、郸城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双强村党支部书记”。

  一个地上没有资源,地下没有矿产,人均一亩三分地的平原农村是如何建成小康村的呢?带着这些问题,2018年3月,我们来到了宁平镇竹园村。接待我们的是村党支部书记崔公平,当了解了我们的来意后,他告诉我们这些问题不难回答,你们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就一切的都明白了。在崔支书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参观了村集体企业自动化蛋鸡养殖场、乌鸡和三黄鸡养殖场、村民的蔬菜和食用菌大棚、村办学校和幼儿园、村文化广场、村民居住的一排排整齐划一的三间两层楼房等等,我们一边看着,崔支书一边介绍着,参观后,我们又召开了小型座谈会。经过看、听、问,我们初步了解了竹园村建成小康村、文明村的主要经验。

  抓产业生产,千方百计富民强村。竹园村在多年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农民要致富,必须发展产业生产。几年来,他们先后引进了王子服饰厂落户本村,鼓励本村村民办起了梁氏木器厂等,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为了实现在一亩三分地上致富,他们鼓励农户办养猪场5个,存栏生猪5000头;办养鸡场1个,存栏蛋鸡、肉鸡30000只;有6个农户进行了蔬菜和食用菌种植,建塑料大棚50个,种植面积400亩;有120个农户实行了土地流转,流转土地500亩。2017年村民人均收入9800元,逐步走上了致富路。他们根据村民富,集体穷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村集体的主导作用和农民的主体作用,结合实际,按照“资金可以回笼、投项可以盈利、风险可以防范”的定位,实行村控股、农户参股、争取项目资金的方法,筹措资金200万元,2017年建成了存栏2万只蛋鸡的自动化养鸡场一个,作为村集体经济项目,投入使用后运转正常,鸡蛋供不应求,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8万元。

  抓脱贫攻坚,实现村民共同富裕。竹园村虽然比较富裕,但还有22户50人没有脱贫,他们以脱贫攻坚为契机,对贫困户进行技能培训,增强贫困户自我“造血”功能。以陈庄志庆大型散花种植基地为依托,优先对竹园村贫困户进行技能培训、勤杂工雇佣,带动1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以种植养殖基地为依托,采取贫困户土地流转、土地入股、金融担保贷款建大棚、贫困户出劳力分成等形式带动12户贫困户走上致富路;以村内王子服饰厂、梁氏木器厂为依托,对贫困户免费技能培训,进厂上班,月增收入2100元以上。

  抓基础设施,建设美丽宜居家园。着重在规划村庄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整治生活环境上下功夫,立足实际,精心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村庄面貌。近年来经过自筹和争取项目资金等办法,累计投资近千万元,对村内主干道进行硬化,形成了“三纵四横”的道路网格,铺设了下水道,安装了路灯,亮化率达到100%;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采取见缝插绿、拆墙透绿、立体治绿等措施,投资近50万元对村内主要干道两侧进行了高标准绿化,栽植各类苗木3000余株,全村绿化覆盖率达到75%以上;完善村民活动场所,村内建有文化广场、公园、小桥、凉亭等。

  实施旧村改造工程,聘请河南建筑设计院对新村及房屋进行规划、设计。利用争取项目资金和谁居住谁投资的办法,累计投资2000万元,完成了旧村改造一期工程,建设5排3间2层连体楼房210幢,建筑面积42000平方米,每幢仅售16万元,村里不赚一分钱,群众拍手称快,入住率达100%,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条件。治理脏乱生活环境,镇里配备了垃圾清运车,设置垃圾箱40余个,村里成立了义务环卫队,负责村庄的日常保洁。与道路两侧的住户签定 “门前五包”责任书,责任到人,加强管理,实现了卫生保洁全覆盖。开展综合环境整治,拆除违章搭建、残墙34处,清运垃圾210余吨。粉刷墙壁20000多平方米,建设文化墙20多处计3000多米,宣传名言警句、科普知识、文明礼仪、中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荣辱观、民风民俗、婚育新风、环保知识、卫生常识及孝敬父母、邻里和谐的生动事迹,营造美丽、洁净、宜居的生活环境。

  抓村民自治,移风易俗树新风。开办道德讲堂,开展“四个一”活动(即唱一首脍炙人口的老歌、讲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读一段古代文化的经典、搞一场形式多样的捐助活动),对全村党员干部及群众进行移风易俗的培养教育,拔除思想“旧根”,摈弃陈规陋习,鼓励他们厉行节约办婚丧,带头树立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目前,已开展移风易俗讲座8场次,受教育干部群众达600多人次。

  制订红白事标准,监督村民共同遵守。召开村民代表会成立了竹园村红白事理事会,讨论制定了符合本村实际的《红白事理事会章程》、《红白事理事会工作制度》及《村规民约》,并书写上墙。建立“一表两书”备案制(即申请表、告知书、承诺书),凡红白喜事聚餐举办者必须向红白事理事会申请,严格按照标准办理,并做好公示、备案登记。坚持婚事新办,提倡集体婚礼,订亲彩礼不得超过2万元,婚宴宴请人员只限三代以内亲属,每桌10人,饭菜及烟酒费用每桌不超300元,迎亲车不超6辆;坚持丧事简办,提倡放哀乐、逐步取消吹唢呐,禁止三周年祭奠大操大办,提倡通过追思会、鲜花祭、网络祭等方式替代焚纸烧香;坚持在生育儿女、升学入伍、生曰庆典、乔迁新居等喜事时不办宴席。自红白事理事会成立以来,已操办26户的婚丧嫁娶事宜,为办事群众节约开支30余万元。

  抓文化建设,提升村民思想素质。村里建立了文化活动室、文化作品展示室、图书室等场所,馆藏报纸、杂志、书籍1万多册,村民可随时借阅,及时了解时事政治、农业经济等方面信息和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拓宽自己的文化知识。组建有老年舞蹈队、妇女文艺宣传队、腰鼓队等文化团队4个,跳舞唱歌成为闲暇时的一种时尚,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按照宁平镇《关于在全镇开展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活动的通知》精神,竹园村采取村民推荐、村委考核、镇党委表彰的办法,认真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的评选活动;组织开展了“送温暖”、“讲文明树新风”、“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留守儿童”等主题活动,2017年共评选出“好媳妇、好婆婆”各8人、“好儿子”6人、“科技致富户”9户、“文明示范户”23户,并对评选出的先进典型进行公开表彰,用本村的先进人和事教育村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抓支部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两个”作用。“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多年以来,竹园村党支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和自觉遵守党支部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党员做到的班子成员首先做到,要求群众做到的班子成员和党员带头做到,把党员和群众紧紧团结在支部的周围。注重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不断把思想进步乐于奉献的致富能手、优秀转业军人吸收到党内来,几年来发展新党员 2名。崔公平担任竹园村党支部书记已30多年了,30多年来他先后办过面粉厂、养鸡场、养猪场等,他致富不忘乡亲,带领群众致富,利用自己路熟门广的优势,为群众提供养殖技术,先后指导帮助崔金领、刘永臣等办起了养殖场,村“两委”的其他成员也都有自己的产业。

  为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们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主线,以“星级化”创建为契机,完善党员星级创评和表彰机制,开展农村党员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载体建设,增强党员的荣誉感、成就感和投身乡村建设的积极性,让无职党员“有位有为”。通过设岗定责,改变了过去无职党员不愿管事、不会理事、不便做事的状况。近年来,竹园村通过无职党员收集反映民情、民意的意见和建议32条,党员共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62件,为群众传授适用技术15项,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6次。

  组建了党员干部义务巡逻队,每天不间断巡逻,逐步完善了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立体治安防范体系,多年来竹园村未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治安案件,群众安全满意率达到99%。

  竹园村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硬是在这平原农村的土地上踏出了一条康庄大道。如今的竹园村已是“产业增收生活美、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小康村、文明新村。我们相信在十九大精神的鼓舞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竹园村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一定会更加努力拼搏,竹园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郸城县老促会:王洪轩 张廷举 仵元海 )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