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革命老区村典型调查

2018/06/22  浏览量:     

  最近我们深入到平山县革命老区村进行调研,选择了“好中差”不同类型的典型村——东回舍镇东回舍村、小觉镇小觉村、温塘镇白龙池村,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走访农户、明察暗访、座谈讨论,形成调查报告。目的是通过“解剖麻雀”,找到老区村脱贫致富的一些规律,为全市如期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服务。

  一、三个村都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

  东回舍村地处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东南部,迄今已有1600 多年的历史。中共平山县第一届委员会在此诞生。平山建党初期,东回舍是中心支部所在地。1938年冬,东回舍村在党支部领导下,建立了自己的抗日武装——东回舍大枪班,开始只有6 个人,一条半枪,后来和周边村联合发展到80 多人100多条枪,成为晋察冀边区一支有名的地方武装。大枪班打伏击、拿炮楼、杀汉奸,共参加过14次较大的战斗,攻克炮楼5 个,消灭日伪军30 多人,俘虏100 多人,缴获枪炮120 支和大量弹药。由于战绩突出,曾受到晋察冀边区政府三次嘉奖。1942 年2 月在晋察冀边区第一届群英大会上被授予“模范大枪班”光荣称号,并受到聂荣臻司令员的表彰和接见。“模范大枪班”奖旗至今还在首都北京军事博物馆展出。

  小觉村位于平山县西部山区,向西20公里即到山西省边界,是平山县西部重镇。小觉村1936年建立党支部。抗日战争暴发后,党支部组织群众为八路军筹集粮款、站岗放哨、动员青年参军参战,开展坚壁清野,与日本鬼子开展游击战,有12人血洒战场。八路军的优秀指挥员周建屏烈士就驻扎此村,牺牲后安葬在村东的红崖头上黑石垴前。小觉村西南的东沟半山腰有一个天然石洞,包括八路军第四军分区政委刘道生、平山县早期革命者栗再温(栗战书委员长的四爷爷)等都曾经在此藏身,躲过敌人多次抓捕。由于抗日坚决,日寇对小觉村进行了三次“大扫荡”,见人就杀、见房就烧、见财就抢,无恶不作。

  白龙池村地处平山县西部,距县城30公里,抗日战争时期,由于这里隐蔽条件好,日军占领平山县城后,县政府和武装部就设在这里。村民修建的巨石洞曾救过数千躲灾避难的老百姓和打游击的武工队员。因此日寇对该村恨之入骨,疯狂追杀抗日军民。1941年农历六月十八日,日军窜入该村,向躲藏在暗道的村民释放毒气,6人当场死亡。农历七月二十一,日军分5路围攻以白龙池村为中心的驴山地区,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烧毁房屋1000余间,残杀我同胞700余人,史称“驴山惨案”。

  二、三个村的现实状况

  东回舍村总面积2.25平方公里,耕地2221 亩,现在籍人口64 00 人,常住人口近万,为平山第一大村。该村党总支部和村委会“两委”班子坚强,2014年被列为革命老区重点村后,先后利用老区奖补资金123万元,建设了一批好项目。2014年完成村北和村南两条主干道拓宽提升工程,扩大了市场,拉动了经济;2015年完成编织厂建设,增加了集体收入,同时建成“东回舍革命英烈纪念园”;2016年完成大街排污工程,改变了脏乱差旧貌;2017年完成5个居民区集中供热项目,使近一半的村民告别燃煤取暖,过上和城市人一样的生活;班子会议专门研究管好市场问题,选派得力村民管理,使固定铺位加流动摊位达到188家,仅此一项年增收300多万元。在支持个体经济发展的同时,村“两委”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办起了编织袋厂、建筑材料厂和火车站运输装卸公司等村办集体企业,年利润在100 万元以上。全村经济和社会文化事业年年都有新发展,村民人均收入由以前的1000多元2017年增加到6000多元;医保、低保、养老保险全面落实,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推进,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小觉村260户,813口人,现有党员43名,耕地89亩,山场面积2300亩。该村地理位置特殊,是扶峪河、营里河、卸甲河三河汇流至滹沱河的交叉地,过往行人多,十里八乡的人逢农历三、八日会到这里赶集上店。村里有个体工商户120余家,多数家庭靠作小买卖或出租房屋维持生计。近年来村容村貌有一些变化,实现了街道硬化、亮化等。但总体变化不大而存在问题不少:一是“两委”班子弱,缺乏“领头羊 ”。由于村委会主任和村支部书记闹矛盾,二人目前都背着处分,临时上任的书记还没能真正担起责任,村里基本处于“维持”状态;二是可利用资源少。目前全村人均耕地只有一分多,可利用山场不多,尤其是朔黄铁路占用耕地和山场每亩只给一次性补偿8000元和6000元,致使许多失地农户生活拮据返贫。

  白龙池村115户,375人,山场面积4622亩,耕地面积388亩,2014年被确定为革命老区重点村前是贫困村,后由县司法局派驻工作组帮扶脱贫攻坚。在工作组和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近三年来,该村接受上级扶持资金达300万元,富民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村内主要街道已全部硬化并安装了路灯;新建了5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并维修了村内戏楼,村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秧歌不断在这里唱响;大力推广“订单式”种植产业,变过去大面积种植玉米为特色红薯种植,农户每亩地提高收入4000元;利用太行山绿化工程栽种核桃树6000棵,挂果后收入可观;在村内开办“中式烹调培训班”,已有20多人获得初级烹调师资质,拓宽了村民就业渠道。通过上述措施,该村已在2016年底顺利完成脱贫出列目标。

  三、从调研这三个村后得到的启示及建议

  (一)对革命老区村的扶持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的体现,深得民心,不可或缺,扶持资金需继续加大,不能减少;对革命老区的光荣历史要继续挖掘整理,加大宣传,发扬光大。革命老区村为中国的革命做出过巨大贡献。这从东回舍、小觉、白龙池三个村的光荣历史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正是由于革命老区前辈的踊跃支前、参军参战,甚至流血牺牲才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才有了今天安宁的生活和社会繁荣。我们要讲良心,懂得感恩,不能忘记他们,更不能让他们的后代再贫困落后下去。实现小康重点在农村,关键是农民,难点是贫困人群,焦点是革命老区贫困村。老区村和贫困户对党的扶持老区政策打心眼里拥护并心存感激。目前看,这些扶持具有雪中送炭的效果,要继续加强,特别是资金、人才的支持不可或缺。就三个村来看,除东回舍村好些外,小觉、白龙池村仅仅是脱贫,距离全面小康还有很大差距。同时要加强对重点老区村光荣历史的挖掘整理和宣传,如“小觉村东沟石岩洞中藏身”是史志书中不曾见过的。要借现在编纂《革命老区县发展史》的时机丰富资料,弘扬老区精神、鼓舞老区人民斗志,唤起社会各界对老区村的关爱和扶持。要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合力攻坚,让政府的财政、扶贫、科技、农林水、卫生、广电等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参与到革命老区重点村的建设与发展中。必要时,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可就加快老区发展作出决议决定或进行立法。

  (二)老区人民要致富,必须把产业发展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研究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产业和项目,尤其把发展集体产业作为重点来扶持,还要注意关照一下“中等村”的扶持。从产业发展上看,东回舍的实践是成功的。他们用老区重点村扶持资金发展壮大集体企业,使集体的凝聚力增强,村干部号召力、领导力提升,更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白龙池村之所以脱贫,同样得益于村集体实行“订单式”种植产业的发展。相比较,小觉村缺乏集体产业,单靠集镇商业个体经营前景不妙,受网上销售的冲击,商户们都感到利润锐减,经营压力增大。如果不对小觉村这样的老区村进行重点帮扶,该村将面临返贫可能。调查组看到:基础好的东回舍村在扶持下不断锦上添花,基础差的贫困村白龙池在政府扶持下快速脱贫,而小觉这个 “中等村”却面临着 “兰州拉面——中段在下”无所托举的境遇。对此要引起重视,认真研究。深山老区村多数生态环境好,可利用当地的好山好水,开发并发展旅游业带动群众致富。小觉村的东沟是有旅游开发潜质的。下一步应注意把扶持工作的重点向“中等村”放一放,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一些问题,不能使之成为“盲区”。要进一步整合各类涉农专项政策和资金,集中用于重点老区村建设,增强老区村的造血功能。要继续严格落实中央、省支持革命老区扶贫开发的有关政策措施,特别要落实我市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革命老区重点村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

  (三)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两委”班子特别是一名公而忘私的“领头羊”——村党支部书记或包村干部,老区村的发展变化就无从谈起。加强重点老区村“两委”班子建设和为弱村选派包村干部要作为一个首要工程特别抓好。从东回舍、小觉、白龙池这三个村看,村里的“领头羊”——村支书的作用太重要了。东回舍村之所以发展快又好,最关键就是有李吉宽这样一位公而忘私的党总支书记。他从部队转业回村任职以来,把建设美好家乡作为自己的目标追求,通过“抓班子、带队伍、转观念、拓视野、干事业”,使东回舍一举成为省级文明村。白龙池村三年大变样,一举甩掉“贫困村”的帽子,也是自从县司法局包村干部进驻后,与村干部一起谋划,为村里“跑资金、找项目、签订单”而实现的。小觉村目前的暂时落后,也是缺少了“领头羊”和一个团结战斗的好班子。所以,要搞好老区重点村建设发展,就要首先选好村书记这个“领头羊”,突出抓好以村党支部书记为核心的“两委”班子配套建设,选拔培养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党员群众进入班子,搞好以党支部书记为重点的班子成员培训工作,必要时可组织现任的村支书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可到河南辉县裴宅村学习裴春亮等先进模范人物,以增强村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造福群众的能力。对像小觉村这样“两委”班子弱的村,要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村挂职任职,以快速改变落后面貌。

石家庄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执笔:何金录、王雪)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