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宜阳县扎实开展文化服务

2018/06/28  浏览量:     

  实现脱贫摘帽,提振贫困群众精神动力是关键。近年来,宜阳县秉承“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工作理念,不断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强力推进文化扶贫,为打好脱贫攻坚总攻战和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建公共文化设施,覆盖“县乡村”。宜阳先后投资2.45亿元,新建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图书馆、文化馆各1座,“两馆”硬件设施一流,实现全年免费对外开放;建成了锦屏生态文化广场、李贺文化广场、召伯文化广场等8个文化景观广场,在洛河之滨建成了可容纳3000余名观众的滨河文化广场。实施“书香宜阳”工程,新建城市书房2座。

  宜阳高标准建成面积均在300平方米以上的1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置图书室、信息资源共享室、娱乐室、多功能厅和管理用房等“三室一厅一房”,配套建设了室外文化广场,配备文化管理员及各类文化器材设备;整合扶贫资金5749.5万元,坚持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统筹安排,按照“七个一”标准,建成村级标准化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53个,配齐锣鼓乐器、广播器材、体育健身器材,实现了全县353个行政村全覆盖;投资2560万元,实施贫困村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全县所有贫困户免费接入有线电视信号,免费收视。目前,以县级公共文化设施为龙头、乡镇文化站为纽带、村及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基础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兴群众文化活动,提振“精气神”。宜阳县增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开展“舞台艺术走基层”“百场戏曲送农民”等活动近400场次;利用图书流动服务车等开展“图书赶庙会”等活动,为基层群众送去各类图书8000余册次;支持高村农民剧团倾力打造了廉政扶贫戏曲《万家灯火》、现代家风曲剧《古树老宅》,深入89个贫困村巡演,其中《古树老宅》荣获洛阳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戏曲进校园”活动让243所中小学的师生看上了优秀戏曲。

  围绕“弘扬主旋律、文化进万家”主题,宜阳连续16年举办“滨河之声”群众文化活动,使该活动成为享誉全省的群众广场文化活动金字招牌。乡村实现“乡乡有节目、村村有活动”,宜阳县持续开展“送春联,惠民生”活动,2018年春节期间累计免费赠送春联38万副,组织开展“舞动船城”全民广场舞大赛、“前进杯”全民龙舟大赛、全民健身球大赛、“诗词宜阳”创建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荣获“全国健身球操之乡”称号,成功创建“河南省诗词之乡”;传承保护优秀文化遗产,投资750万元,实施五花寺塔、灵山寺、苏羊古村落修缮保护工程;开展苏羊竹马、同乐社盘、聂麟郊膏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培育69名非遗传承人。

  抓乡风文明建设,滋养“新风尚”。宜阳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广泛开展核心价值观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等“八进”活动,用核心价值观规范“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制度”等,使其汇入工作、融入生活、形成实践;扎实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联创共建活动,创建一大批省市级文明单位、文明乡村、文明家庭,打牢了创建文明城市的群众基础和工作基础;以道德模范引领乡风,开展两届“德耀宜阳·善孝先行”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层层评选出的“孝老爱亲、善行义举、爱岗敬业”道德模范,在县电视台、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上广泛宣传其先进事迹;大张旗鼓地评选表彰“好婆媳、好妯娌”“文明户”等,引领了城乡群众崇德向善的风气;深入开展“好家风”建设工作,在全县建成一批“家风家训馆”;在全县353个行政村设立了“孝心基金”,为6641名老人补贴“孝心基金”530万元,对主动赡养、孝顺老人的子女,张榜宣传、通报表扬,孝老爱亲在宜阳蔚然成风。

  深入开展了“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活动。宜阳县出台《宜阳县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意见》《宜阳县文明节俭办理婚丧事宜参照标准》,在所有行政村建立“一约四会一讲堂”制度,党员干部示范引领,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改变了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倡导文明节俭、健康向上新风。

  转变传统思想观念,扶出“脱贫志”。扶贫先扶志,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用“先进的思想”引导人。宜阳县组织34名党校教师、单位负责人、驻村第一书记,组建3个县委宣讲团、5个第一书记宣讲队,到基层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300余场次。县文化局编演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河洛大鼓、快板书、戏曲小品等20个节目,乡乡到、村村进,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送到田间地头、群众家中。宜阳县编印《群众心中十九大》《有这一句话就够了》口袋书2万余册,发放给基层群众,确保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落地生根;指导村级党组织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新时代“三新”讲习所353个,围绕十九大精神和政策理论、道德文化等内容开展讲习活动,满足了党员群众的需求;组建讲师队伍人数2631人,开展集中讲习活动433次,受益党员群众17239人次;创新讲习方法,不仅按照规定动作定期组织讲师进行集中宣讲,而且成立了流动讲习所,开办了“网络讲习所”,使讲习活动更具灵活性、便捷性,确保了讲习活动常态化。

  用“脱贫的榜样”激励人。宜阳县设立“发展生产奖、务工就业奖和脱贫光荣奖”,开辟《我脱贫我光荣》《讲好脱贫故事》栏目,运用电视、微信公众号、网络自媒体对脱贫典型进行广泛宣传,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让贫困户在脱贫过程中少走弯路,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在县乡村开展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巡回报告活动,加强交流互动,激励更多贫困户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拔掉“穷根”;落实补贴政策,发放“两免一补”“雨露计划”等教育补助金,保障贫困家庭子女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设立“宏志班”,给予平均每年每生4000元的生活补贴,保障贫困家庭优秀学生就读;强化技能培训,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对贫困家庭劳动力实行免费培训,并给予每人每天30元生活补贴,让贫困家庭子女拥有一技之长。

  促贫困群众增收,走上“致富路”。 立足乡土文化,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以文旅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宜阳以“历史文化景区”带贫增收,依托“西游文化、驿馆文化、禅修文化、诗词文化”,打造了“花果山、三乡汉唐文化公园、灵山寺、莲花公园”等历史文化景区,直接带动贫困户650户,带动周边群众兴办家庭宾馆88个,发展餐饮、购物、娱乐等服务业,惠及贫困群众4500余人;依托丰富的农业生态资源,培育乡村节庆文化,形成了上观桃园文化节、韩城桃花节、凤凰岭槐花节,柳泉草莓、锦屏镇石榴、韩城葡萄采摘、七彩花海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文化特色产业,带动周边6个乡镇、29个村发展特色种植,惠及3.5万农民群众;挖掘宜阳“红星陶瓷、青岛啤酒、富隆特公司、好射手体育文化集团”等工业文化资源,建设“红星陶瓷文化小镇、青岛啤酒文化广场、富隆特文化产业园、凤凰岭体育小镇”等文化景区,通过吸纳用工、虚拟岗位、入股分红、入园经营等方式,带动3200余名群众增收。

  文化服务可以凝魂聚人、文化扶贫切实改变乡村,宜阳将始终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文化扶贫、文化惠民”的有力推手,让文化扶贫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努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县域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

  (宜阳县老促会)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