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兰西县平山镇革命老区复兴村的“复兴”之梦

2018/08/03  浏览量:     

  “复兴村这几年路通了,自来水接上了,泥草房改造完了,村卫生所建起来了,俺们农民的腰包也鼓了……,2014年,我们村可是软弱涣散村啊,这些有形的变化,多亏了党的革命老区好政策,更要感谢我们又一个创新创业,竭尽全力为民办实事的好班子啊”。兰西县平山镇复兴村的党内外群众们动情地说。

  复兴村位于平山镇政府所在地,全村2个自然屯,1046户,4700口人,幅员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1.8万亩。前些年,矛盾多、经济落后,民风不正,属于软弱涣散村。针对村里班子软、人心散、管理乱、发展慢等问题,镇党委及时对党支部班子进行调整,选致富能人王恩龙任党支部书记,并配齐了“两委”班子成员。新班子制定科学的发展思路,率领村民搞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招商引资,大上村办企业、改造基础设施、改善民生环境,破解难题,打胜一场扶贫攻坚战,唱响经济腾飞的凯歌。2017年,全村建档立卡的16个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贫困率降至“0”,人均收入达1万元,是2014年的5倍。一举摘掉软弱涣散村帽子,跨入全县标杆村党组织的行列。

  ——转观念、调结构,村域经济建设快速发展

  复兴村为什么划为软弱涣散村呢?村书记王恩龙带着这个问号走访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谈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一是班子成员深入农户少,与群众存在距离,不为群众办实事,亲和力不够;二是村集体债务累累,公益事业建设无钱投入;三是农民种植结构调整不合理,种“花花田”,“一口咬”的大苞米,产业单一,穷根难拔。针对村情、民情,村班子认识到,必须打破传统思维定势。于是,复兴村确定“产精品粮、种优质蔡、扩牧业群、建文明村”的发展路子,走绿色环保,优质高效,农牧结合,产业兴村的路子,引导村民“村内抓农,村外抓钱”,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走上了集体、农民双增收的奋斗之路。

  念好“农、牧、项、商”四字经,多措并举促发展。

  念好“农字经”。村屯干部逐户发动,讲政策、看行情,鼓励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依托农村主导产业和劳力资源的优势,不断创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新模式,加快了脱贫解困步伐。党员张宝才、吕宝琴组建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实施了“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入户农户87户,流转土地2300亩,合作实施了“整地深松、测土施肥、机播旱种、离子包衣、防螟促熟、滤肥点播、人工除草、双膜覆盖”的增产新科技,每亩多增收150元,村书记王恩龙大力实施“粮改菜”战略,他多次跑县进市,争取国家扶贫资金300多万元,创建了兴复蔬菜园区。建起了1000平方米立体交叉式大棚12栋、600平方米日光节能温室6栋,主要栽植圣女果、辣椒、香菜、黄瓜、茄子等瓜菜。瓜菜与哈尔滨哈达蔬菜批发菜市场,黑龙江商学院等签订购销合同。开发了路边瓜菜经济。100多户把土地流转到园区,常年雇佣本村农民200人次,2017年产蔬菜250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500多万元,村增积累15万元。规模化种植经营模式得到普遍认可,从此深入民心。

  念好“牧字经”。2016年末,王恩龙书记多次跑县、进省寻求脱贫致富项目。通过熟人介绍,与省电视台取得联系,并在省电视台《新闻在线》栏目组帮助下,组建复兴村李德才东北民猪专业养殖合作社,73户以2000元一股入社,在合作社代养民猪。春节前与《新闻在线》栏目共同举办民猪节,大力宣传传统农家生态、绿色、放养模式,邀请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参观养殖场,杀年猪品尝民猪肉,以每市斤售价25元价格,现场出售给爱心企业,100头猪纯收益30万元,农户年增收3000多元。2017年再次扩大养殖规模,建2000平方米的猪舍,养殖民猪1000头以上,带动贫困户17户,实现了全村贫困户整体脱贫。

  念好“项目经”。书记王恩龙通过招商引资、政策扶持、对上争取等有效措施,引进投资5亿元的和畅千头奶牛企业落户复兴村。在该企业的辐射下,村里推广生态养奶牛,和畅奶牛企业,从奶牛的选购、养殖培训、疾病防治、市场销售、牛奶收购,都为养牛户提供了“一条龙”服务。全村33个养奶牛大户发牛财。有9个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奶牛在企业托养,年终分红户均1000元。

  念好“商字经”。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农言商,以商活村”已成为全村村民的共识。利用镇政府所在地人员密集的优势,村“两委”班子,扶持30多名有致富头脑的有经济实力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他们在政府所在地建商店、开饭店、洗浴理发、农机修理、废品收购、汽车配件、电脑网吧等。截至目前,打造餐饮服务一条街,种子化肥经营一条街、蔬菜批发一条街、文化娱乐一条街、机械修理配件一条街,拉动了商贸经济腾飞。全村大大小小的商户已经发展到200多家,拉动了全村的经济转型升级。

  ——修村路,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升

  “晴天道不平、雨天无法行、鸡鸭满街串、粪肥满街道、垃圾撒路面、柴垛连锅沿”。这是过去复兴村的真实写照。多年来,“水”与“路”一直困扰着村域的经济发展,“找水源修马路”成了复兴村几代人的梦想,村班子苦寻良策,寻找“症结”所在。2016年经多方协调,为村里争取扶贫资金70万元,打机电井7眼,保证了1.5万亩农田坐水种,亩增收200元。村路难走,出行不方便一直困扰着复兴村的百姓,为此,他们按照“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社会和谐”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在镇政府的支持下,总投资1,050万元,把村内主街道进行拓宽、改造,修筑油板路3.8公里,铺设了地下排水管5000延长米,架高了输电线路,通讯设备埋设在地下,安装路灯200盏,新砌路边石4000延长米,成立了专业环卫队伍。群众拍手称快,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

  ——保健康,重文化,民生改善大见成效

  前几年,复兴村地表水含氟超标,喝的水又黑又臭,有些村民患上了大骨节病,甚至失去了劳动能力。因此,班子率领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向“生态”文明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投入近百万元,打饮水深井4眼,高压水泵设备4台(套),全村自来水入户率达100%,全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2016年,在县相关部门的扶持下,兴建了文化书屋和图书阅览室。农闲时节,聚众喝酒、打麻将、蹲树根唠闲嗑的少了,村民有了自己健康的休闲娱乐方式,文化品位得到提升。村里还有一些贫困户和孤寡老人住在泥草房里,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村班子争取170多万元的资金,改造了贫困户的危房、泥草房,住进了彩钢房。人均住宅面积达到30多平方米,村领导班子成员心里又放下了一块沉重的石头。

  目前,许多村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买回了电脑、安装了宽带和网络电视,开着小汽车,住上小洋楼,不再是稀奇事了……

  复兴村党总支班子,这支农民致富路上的领军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带领着他们的村民们向小康社会目标迈进!2018年,他们将建一座大理石塑碑,做革命老区村标识,让青少年们传承红色基因,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下,砥砺前行!

  (黑龙江省兰西县老促会:胡恩涛 王亚义)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