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保护开发利用革命遗址 继承和发扬老区精神

2018/09/14  浏览量:     

  革命遗址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好革命遗址,无论是对于保护红色遗产、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继承和发扬老区精神,还是对于建设和巩固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南平市革命遗址现状

  南平市地处福建省北部,又称“闽北”,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共福建省委的诞生地及长期战斗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及方志敏、彭德怀、罗炳辉、寻淮洲、粟裕、曾镜冰等都曾经在这里留下战斗足迹,陈昭礼、黄道、徐履峻、陈耿、黄立贵、徐福元等许许多多革命英烈,他们为后人留下令人信服的学习榜样和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故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闽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中国革命付出了重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红旗不倒”的美誉。长期的革命斗争,丰富的革命实践,在闽北大地上留下大量的革命遗址,文物丰富、历史厚重,既可供缅怀追思,又可供宣传教育,还可发展红色旅游,这些无价财富人民将永远传承。

  (一)数量情况

  全市革命遗址共308处。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173处,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65处,革命领导人故居7处,烈士墓9处,纪念设施54处。革命遗址分布在全市10个县(市、区)103个乡(镇、街道)。

  (二)分类挖掘情况

  从类型划分看,既有革命事件、活动遗址、名人故居的遗址;也有属于纪念场所的纪念馆、烈士陵园、墓祠、碑亭;还有宣传革命精神型的遗址,如:方志敏手书“中国红军万岁”标语、“红军护水”标语群、苏区精神、方志敏革命精神等。

  (三)保护利用情况

  从保护级别上看,全市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武夷山馀庆桥、邵武宝严寺、建瓯东岳庙),占0.97%;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武夷山5处;建瓯1处;光泽3处;政和2处;邵武1处;浦城3处),占4.87%;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6处(延平7处、邵武7处、建瓯1处、建阳1处、武夷山10处、浦城9处、顺昌8处、松溪3处、光泽3处、政和7处),占18.18%。

  从利用级别上看,全市被确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有1处(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占0.32%;被确定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有30处,占9.74%;被确定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有16处,占5.19%;利用级别未定的的有261处,占84.74%。

  二、 南平市推进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的做法

  (一)完善保护机制,强化政府的主导地位。南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革命遗址的保护、建设。2010年4月,市委办、市政府办下发了《关于加强革命遗址保护的实施意见》;2014年5月,市委办、市政府办又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革命遗址保护工作的通知》,对全市的革命遗址保护工作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一是充分提高对革命遗址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出加强对革命遗址的保护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和了解革命斗争历史,牢记革命先辈为建立新中国立下的不朽功勋。二是扎实推进革命遗址保护工作。全面开展调查摸底,周密制定保护规划,加强革命遗址保护,充分开发利用。三是切实加强对革命遗址保护的组织领导。建立革命遗址的保护联席办公会制度,健全革命遗址相关管理制度,利用各种形式加强革命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对革命遗址的保护意识。

  (二)抓住有利时机,以发展“红色旅游”促进革命遗址修复、保护近年来,南平市对革命遗址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力度不断加强。抓住发展“红色旅游”的有利时机,持续推进红色文化资源项目的开发建设,开发红色革命遗址资源,打造红色旅游项目,投资近2亿元重点推进赤石暴动烈士陵园等11个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通过发展“红色旅游”,促进革命遗址的修复、保护。经过几年努力,武夷山赤石、大安红色旅游景区,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坑口革命遗址,邵武市中共苏区闽赣省委旧址、东方县委旧址,光泽县大洲国共谈判旧址,武夷山市上梅暴动、闽北红军中医院及岚谷革命旧址,列入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制定《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作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300处红色景区中。同时,武夷山市赤石暴动烈士陵园、大安红军街被列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经典景区;2016年邵武市中央苏区纪念馆被评定为2a级景区;2017年延平区菖上古堡旅游景区、邵武市金坑红色旅游景区、顺昌洋口红色旅游小镇被评定为3a级景区。各级民政、文化、老区等部门不断加大对全市革命遗址、旧址、纪念场(馆)等进行修缮、新建力度。市老区办每年都向上争取资金100多万元,用于遗址修复。文化部门还将相关革命遗址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去年,市政协把革命遗址列为年初政协调研课题,于6月份牵头组织民政、旅发委、文化、党史、高等院校等部门及民主党派政协委员,深入5个县(市、区)的革命遗址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报市委、市政府领导决策参考,为我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旅游开发奠定了基础。

  (三)建设纪念设施、场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

  南平市共有烈士纪念设施保护机构单位11个,其中国家级1个、市级1个、县级9个。由各级民政部门为主负责管理。“十三五”以来,投入352万元维修改造建阳区登高山烈士陵园和浦城县革命烈士纪念碑。投入2600多万元进行改扩建武夷山赤石暴动烈士陵园增加了纪念馆和接待中心,赤石暴动烈士陵园于2016年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第六批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有4万余人次到革命烈士纪念设施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全市共有5个县(市、区)已经建成了苏区纪念场馆。2017年12月,政和县投资5280万元,在东平镇建设中央苏区文化展示中心,占地15亩。部分革命遗址保存状况良好,有专门机构维护和管理。如南平市革命烈士纪念碑、顺昌洋口红军东方军旧址、光泽国共大洲谈判旧址、邵武市金坑乡苏维埃政府旧址、建阳太阳山革命历史纪念馆、浦城县方志敏广场、武夷山市大安红军街、赤石暴动纪念馆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革命遗址,发挥了较为有效的教育作用。

  三、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问题和意见建

  议

  (一)主要困难问题

  从全市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利用情况上看,部分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加强。

  1.没有充分加以利用。绝大多数革命遗址处于未完整开发利用状态,只有部分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遗址比较好地被宣传利用,但为数寥寥。一些重要的革命遗址,对于闽北的历史完整性的意义非常重大,但没有被充分保护利用。

  2.管理体制不够理顺。在革命遗址的管理使用单位中,既有文化、旅游、民政等部门,也有学校和个人,由谁来开发,开发后怎么管理、使用和维修,缺乏相应的机制,责任主体不明确。从管理角度上看,革命遗址管理单位不统一,缺乏相应的整体性。有的划归县级民政部门管理,有的归当地乡镇或村管理,还有的归个人管理。由于在管理权限上界线不清,职责不明,难以各司其职和形成合力,容易造成革命遗址的失管、空管。有一些革命遗址因未定保护级别,无法列入部门管理,年久失修或无人看管,出现房屋坍塌、物品侵蚀、标语消失等问题;一些保存较好、价值较高,但由于尚未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遗址,存在被损毁而无人问津的现象。

  3.保护利用经费投入不足。革命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资金作支撑。虽然近年来围绕打造大武夷旅游业,加大了对以革命遗址为核心的红色景区建设投入,但与其他类型旅游项目相比,全市投资规模不大,投资比例较小,建设资金匮乏。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的红色景区,大多数投融资渠道不宽,红色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进度还比较缓慢。投入不足导致遗址保护不力的情况更是令人堪忧:如散落于荒僻乡野的土墙、板墙的标语;重要纪念意义的土坯房、祠堂庙宇等家族或信众的活动场所;弃用的古驿站、廊桥隘口等一些重要革命遗址,因长年失修破损严重甚至消失。“无专门机构管事、无专项资金办事、无专人管理保护”的状况,是目前大部分革命遗址保护所面临的现状。

  (二)对策与建议

  1.立法保护,促进规范管理。建立革命遗址保护与管理的长效机制。建议出台《革命遗址修缮保护办法》,进行立法确认,促进革命遗址保护与管理进入法治化、规范化阶段。

  2.理顺机制,完善分类管理。整合党史、文化、民政、老区、旅游和建设规划等部门力量组成专门小组,对各类革命遗址进行全面摸排造册,并根据遗址类别进行分类,再明确每个类别革命遗址保护的责任单位,科学指导革命遗址的管理和保护。

  3.专项资金,重点帮扶支持。建议建立革命遗址修缮保护专项资金,整合各部门经费,集中统一使用,根据轻重缓急,每年集中安排一批,对重要革命遗址有计划地进行维护,并对闽北困难地区予以全额支持,确保经过几年努力,把需要修缮的革命遗址全面修缮、管理、保护起来。

  4.挖掘价值,有序开发利用。要把遗址的保护和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对具备旅游价值、传统教育价值的遗址,要进行统一规划,在做好保护的前提下,可以引进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力度,真正发挥经济和教育双重价值,开发和保护相得益彰。

  (福建省南平市民政局老区工作科 陈耀明)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