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

2018/09/18  浏览量:     

  “郡县治,天下安。”

  坐拥世界文化遗址唐崖土司城址的革命老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以基层为舞台,以创新为内核,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探索出“一统三治一站六联”工作模式——紧扣党建统领关键,德治、法治有机结合,促进基层有序自治,以社会治理工作站为平台统筹人员和技术,以治安联防保民安、纠纷联调顺民意、平安联创塑民风、困难联帮解民忧、服务联心应民需、发展联手惠民生为工作抓手,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村风民风向好向善,基层发展内生动力日渐增长,工作经验受到时任湖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于绍良,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省综治办主任王兴於等领导批示。

  一

  秋高气爽。咸丰县清坪镇龙潭司村大坪寨院里,“美丽家园建设”理事会会长周国恩,与数十位村民围坐成圈,商讨今年“道德与法治”讲堂的筹办事宜。

  龙潭司是中共施鹤临时特委及施鹤农民武装总队的成立地。1933年3月24日,贺龙率领的红三军到达清坪镇龙潭司,驻扎在大坪寨院,大坪寨院因此成为 “红三军军部驻地遗址”。

  “这样的院落会开过多次,第一次是定村规民约,上个月刚开过一次,重点讨论了小组路维修的事情。”周国恩说。

  两年前,大坪寨院在村支部、党小组统领下,探索出“党小组+理事会”自治模式,组织乡贤能人、务工返乡人员成立“美丽家园建设”理事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制定了大坪寨院建设规划、大坪寨院自治民约、卫生责任制》等制度,村民在理事会上“自己定内容、自己定制度、自己定措施”,以协议方式签订新村建设、纠纷调处、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移风易俗等一系列村规民约,如有违反,就向理事会缴纳罚金,用于开展院落改造,建设美丽家园。

  “都是乡里乡亲的,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扯皮,现在想来真是没有必要。”忆及往事,曾经因为“闹不团结”主动给理事会缴纳罚款的大坪寨村民周某,一脸羞愧。

  2017年,周国恩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最美咸丰人”称号,大坪寨所在的龙潭司村则荣获全县“最美乡村”殊荣。

  在广东打工的刘德超是忠堡镇板桥村三组村民,曾因计生问题未能享受到危房改造政策,耿耿于怀。后来听说村里开会搞评议,刘德超铁心进入“危房改造补助”笼子,专程从广东赶回村里参加“一推两议”会议,当耐着性子听完全部议程,原本打算在会上“发难”的他却平静了下来。

  “干部当服务员,群众当评选员,村里的大事,老百姓都参与决策表态,我从内心服了。”刘德超感慨。

  “板桥的‘一推两议’通过村民推荐,村‘两委’审议、党员和村民代表决议,对涉农政策落实、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民生事项实行民主评议,群众全程参与。”据板桥村支部书记刘恩波介绍,“一推两议”不仅解决了村民关心的具体问题,还融洽了干群关系,提升了村民对基层组织的信任度。一位曾经在板桥驻村的忠堡镇政府干部坦言,因为办事公开透明、群众基础好,板桥村很多工作走在全镇前列。如今的板桥村,已经成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还迎接过中组部的专题调研。

  基层的案例是一滴水,折射出咸丰落子基层治理创新的弈局。咸丰全面推广“一统三治一站六联”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模式,以基层党建为统领,选优配强基层干部,发挥党支部“桥梁”作用,探索了“党小组+理事会”、自管委员会、红白理事会等成功的村级自治模式,健全基层自治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一系列制度,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明显增强,村民有序参与基层事务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二

  “有些事,干部跑断腿,还不如工作站的乡贤动下嘴。”坐在老乡的堂屋里,高乐山镇老寨村支部书记李明友对村里的乡贤赞不绝口。当天,村里德高望重的黄相贤老人与李明友一起轻松化解了一起土地纠纷。

  乡贤是老寨村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站的成员之一。咸丰县在各村成立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站,工作站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支部书记兼任站长,网格员、乡贤能人、“两新”组织法人、村医村教、驻村律师、扶贫工作队任成员。

  “让专门的人做专业的事,基层办事效率提高、效能优化、效果显著,工作站成员功不可没。”李明友介绍说,前段时间搞交通安全等专项整治,村里从安全隐患的角度考虑,要求基层红白喜事的在场人员全部签订责任状,遵守交通规则,注意防火防盗。李明友把村内的几个“总管”(红白喜事的现场负责人、主持人)纳入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站,让他们在红白喜事现场宣传“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骑摩托要佩戴头盔”“注意交通和消防安全”,现场组织在场人员签订相关责任状,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工作站虽小,内容可不少。”网格化平台、电商平台、视联网、“雪亮工程”配备齐全……咸丰县配备“两平台”“两张网”,推动基层治理智能化。

  打开网格系统,录入实时数据。咸丰县丁寨乡春沟村网格员钟春艳平凡的工作背后,有着许多的不平凡。

  2016年8月的一天,特大暴风雨引发春沟村丛树岭山体滑坡,导致交通中断和路边高压线起火;数小时的暴雨浸淫下,野猫河水位翻过桥面,情况危急。事发后,一网格的信息员按照网格排查处置机制及时向村里上报,钟春艳录入网格并上报乡政府,乡政府接报后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实施抢险排险,在短时间内把群众的损失降到最低,防止了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去年,春沟村两个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走失,我通过网格化平台导出老人照片,再公开发布,很快就在邻村找到了;六网格吴某某需要审批二孩生育证,夫妻在外务工,家中仅有一个老人,我通过网格系统行政审批平台把所需资料扫描上传审批中心,5天后生育证就到了老人手里;别的村换届选举做选民登记材料要全体动员,花好几天时间分组筛选,我通过网格不到半小时就搞定。”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钟春艳把网格化平台用得很“活”。

  “人在网上走,事在格中办。”通过网格化平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站为群众代办各类审批事项,推进金融、精准扶贫、调解等进网格。2017年以来,全县依托网格化平台,实行代理代办、代收代付、代购代销“六代”服务,为群众办证办事1.4万件,代销农特产品电商业务累计金额超过2500万元,办理小额取现、转账、缴费业务近5万笔,调解矛盾纠纷2000余件,真正做到了便民惠民。

  网格平台为群众办事,电商平台则为村民增收。咸丰县整合了“供销e+”“家乡宝”等优秀农村电商平台,将电商站点统一设在各村工作站,网格员就是联结电商和村民的“纽带”,农特产品卖出去了,村集体经济也壮大了。电商瞄准市场动向,推出“唐崖·好响李”、富硒黑猪腊肉等品牌,群众增收了,矛盾纠纷也少了。

  全县263个村,律师总数不到30人,要实现基层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乡镇全覆盖、村村有顾问,显然是一个难题。通过“视联网”系统,这个难题迎刃而解——律师登录镇级视联网系统,村民有法律问题想咨询的,在村里通过视联网系统就能与乡镇、县里进行视频通话对接,做到“律师面对面”。

  由公安承接的“雪亮工程”,则为咸丰编织了一张基层治安防控的“安全网”。每村配备5个以上高清视频监控探头,分布在村出入口、学校、广场等重点场所,盗抢、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行为一旦发生,无处遁形。

  三

  距离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恩施州咸丰忠堡大捷遗址及烈士陵园不足一公里的咸丰县忠堡镇龙捷广场小区,59岁的朱长进在新居内安享晚年。

  朱长进是湖北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24年前,他在忠堡集镇上义助民警抓捕逃犯时负伤,落下了二级残疾,常年头疼失忆,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治疗,家境也每况愈下,仅有的一间木房因为年久失修成为危房。

  “不能让见义勇为的英雄流血又流泪。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良好社会风尚。”咸丰县委政法委书记刘拥军立下军令状,力推朱长进进入“海航·见义勇为英模安居工程”捐助对象。

  2017年8月下旬,县城皇城广场举办“见义勇为·英模在身边”大型道德与法治讲堂,咸丰见义勇为英模事迹让现场数万观众热泪盈眶。活动现场,朱长进从县领导手中接过新居钥匙,在忠堡街上有了自己的新家。

  咸丰县深入推进依法治理与以德治理相结合,开展“法治与道德讲堂”、“最美系列”和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推动部门联合普法、法律咨询服务和调解服务进村,实现群众文明素质和法律素养双提升,进而从源头上预防社会矛盾的产生。

  在忠堡镇板桥村,有一棵“情谊树”,它是该村82岁抗美援朝老党员龚茂生为村委会赠送的“吉祥物”。

  经历过硝烟战火、人生起落,龚茂生老人唯一喜好便是侍弄植物。3年前,龚茂生老人家有观赏树一棵,茎干古拙,枝繁叶茂,客商数次登门高价求购,他执意不卖。村办公室维修时,家境并不富有的老人却将其无偿送给村里。这棵“情谊树”,至今仍生长在村办公室门前的花坛里,郁郁葱葱,枝繁叶茂。

  “作为老党员,看见干部真心为民办事,心里便舒坦,愿意为村里出力,把村里建设得更加漂亮。”龚茂生老人朴实的话语中,富含深意。

  咸丰县委政法委不断总结、提炼和推广“板桥”模式,组织义务巡逻队、依托监控网“全程紧盯”、落实“十户联防”,实现“治安联防”保民安;组建基层调解委员会、实行矛盾纠纷层级调解和联合调处、落实调解员“定期回访”,实现“纠纷联调”顺民意;通过“一推两议”(对重大民生事项采取村民推荐、村支“两委”审议、党员和村民代表决议的方式讨论决定)民主管理、“一创两挂”(将平安创建与村民荣誉性评选活动挂钩,与惠民政策资金投入挂钩)激励扶持、“一规两导”(用村规民约倡导优良家风民风、规范行为,引导矛盾纠纷基层化解、依法化解)约束引导,实现“平安联创”塑民风;发挥驻村工作队作用,成立综合服务队,帮扶困难群众、“三留守”家庭,实现“困难联帮”解民忧;依托网格收集民情信息,搭建“农民办事不出村”平台,实现“服务联心”应民需;工作站牵头、网格参谋、电商搭台、“两新”组织合作,因地制宜谋划产业,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实现“发展联手”惠民生。通过“六联”,逐步落实服务群众、保障发展的治理举措,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蓝图。

  “最好的治理不是冰冷僵化的管理,而是温暖贴心的服务。” 在“一统三治一站六联”模式的起源地,州人大代表、板桥村委会委员龚新华说。

  (恩施州咸丰县传媒中心记者、县老促会兼职宣传员 李维君;恩施州咸丰县政法委办公室干部 祁方韦)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