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革命老区咸丰“三个五”抓实易迁工作

2018/09/25  浏览量:     

  咸丰县地处武陵山腹地,古有“荆南雄镇” “楚蜀屏翰”之誉,是湘鄂边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发祥地之一,万余人投身革命,属省二类老区县。

  曾经,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革命先烈挥洒青春和热血,只为取得革命的胜利。如今,一场决战决胜贫困的大战重新在这片红色沃土打响,全县上下干群一心,奋力攻坚,只为决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易地搬迁是难以就地脱贫的偏远地区脱贫的一项重要之策,近年来,咸丰县精准施策,深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显著。全县易地搬迁总规模6754户22618人,建设集中安置点253个,集中安置率达到90%以上。截至目前,全县完成交钥匙5962户,完成拆旧3215户,复垦503亩。

  高位规划,依托“五个靠近”确保“搬得出”

  靠近城区和集镇安置一批。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推动城镇化的有力抓手,建成杨洞、唐崖老街、朝阳寺镇黄虎坪等18个靠近城区和集镇规划建设安置点,让农民变市民。靠近产业园区安置一批。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思路,鼓励搬迁户进城入园,多渠道就业创业,建成高乐山镇白水坝、清坪镇排丰坝、忠堡镇石门坎等7个靠近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安置点。靠近中心村安置一批。坚持把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将易地搬迁作为就地城镇化的重要途径,规划建设活龙坪乡八家台、河坎上、茅坝等靠近中心村的安置点38个,促成搬迁户享受便利的入学、就医、购物、办事、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靠近产业基地安置一批。按照“短中长”“高中低”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思路,确立白茶、油茶、藤茶、中药材、恩施黑猪“三茶一药一猪”的农村主导产业,全县靠近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安置点145个。靠近旅游景区安置一批。立足“全域旅游·5a咸丰”战略,靠近核心景区、美丽乡村、旅游节点规划建设黄金洞乡大沙坝、巴西坝等安置点43个,推进旅游红利全民共享。

  精准施策,探索“五条路径”确保“能脱贫”

  “搬迁+特色产业”。着力壮大“三茶一药一猪”主导产业,推行“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到村发展产业基地,对易迁户实施一户一策、一户一业的差异化扶贫,特色产业发展基本覆盖全县所有搬迁户。如黄金洞乡太子堡安置点依托3个专业合作社,发展千亩水稻、千亩茶园和千亩油茶,打造精品民宿,稳定实现脱贫。五谷坪安置点由政府出资帮助流转土地,发展莼菜100亩,49户易迁户每年靠发展莼菜就可户均增收15000元。 “搬迁+乡村旅游”。着力推进“全域旅游”“六村同创”,依托县内2个4a级景区,45个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和20个景区式美丽乡村,靠近景区、景点安置易迁户,让易迁户吃上“旅游饭”。如黄金洞大沙坝深化茶旅融合,安置点群众通过发展特色小吃、农家乐、民宿和土特产销售,实现了长效脱贫。 “搬迁+盘活资源”。着力推动建立“市场主体+村集体+贫困户”三方利益联结机制,政府奖补入股,村级“三资”入股,通过土地、林地入股或流转,实现村集体有稳定收入,易迁户有长期收益。如忠堡马倌屯、石门坎、庙梁子等安置点依托马倌屯现代农业产业园,易迁户务工有薪金、土地流转有租金、股权分红有股金、农家经营有现金、政府补贴有真金。 “搬迁+就业创业”。着力培育新型农民,对有劳动力的易迁户进行技术、技能、转移就业培训,帮助联系就业岗位,提供就业创业咨询。同时,设立扶贫产业发展基金,实施“三乡工程”、“千企帮千村”工程、“凤凰归巢返乡”工程,支持大户带动易迁户发展产业。目前,全县转移贫困户就业9300多人,其中易迁户就业创业2000余人。 “搬迁+扶贫车间”。着力拓宽就业渠道,通过招商引资,全县规划建设扶贫车间32个,让易迁户在家门口就业,安置区形成“下工上住、前店后家”的布局,拓宽了易迁户的增收渠道。

  统筹推进,坚持“五大举措”确保“稳得住”

  坚持质量“共管”,让易迁户住得放心。始终把质量和安全贯穿到安置点建设全过程,易迁项目严格实行法人责任制、合同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四制”管理,建立监理、乡镇易迁办、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和易迁户的“五方”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在搬迁入住前,政府与易迁户签订房屋交付使用协议,明确职责和义务,确保房屋质量安全,管理规范有序。坚持配套“共享”,让易迁户住得暖心。按照“立足所需、方便实用、共享共管”的思路,加强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充分尊重易迁群众生活习惯和生产意愿,因地制宜,建设“共享猪圈”“共享菜地”“共享农具房”“共享公共服务用房”等,让搬迁群众享受方便舒适的生活。坚持服务“共配”,让易迁户住得省心。按照“群众点单、信息直传、社区代办”的思路,搭建网格化信息平台,对安置点实行网格化管理,网格员可随时查询安置户基本信息、就业状况;搭建便民服务平台,为易迁户办理生活缴费、证件证明、养老医疗保险、政策咨询等,提供“全天候”服务;搭建微信公众平台,利用微信平台进行党务事务公开、政策法规宣传、发布便民信息等,实现信息快捷互通。坚持制度“共守”,让易迁户住得舒心。创新安置区管理,推行“一统三治”“一站六联”基层社会治理管理模式,共同制定安置区管理方案、安置区村规民约等制度,民主推选安置区中心户长、调解员、安全员、卫生监督员,形成“一制一长三员”小区管理模式,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切实提升易迁户自我管理能力。坚持文明“共创”,让易迁户住得安心。教育和引导易迁户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楼栋”“文明家庭”等文明创评活动,建设安置区文化广场、文化长廊和文化墙,组建社区志愿服务队,开展文化素质培训,变农民为市民,让易迁户和谐共处,共同打造干净整洁、文明和谐的幸福新家园。

  决战贫困任重而道远,只有继续发扬革命传统,紧盯目标任务,进一步强化政策落实、建设进度、质量安全、搬迁入住和问题整改,努力把易地搬迁打造成民心工程、良心工程和满意工程,方能打好打赢易地扶贫搬迁这场攻坚战!

  (咸丰县传媒中心记者 咸丰县老促会兼职宣传员 廖祖英)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