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在推进扶贫攻坚中担当奉献

2018/09/26  浏览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市高淳区“三会”按照中央及省市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积极实施对经济薄弱村及低收入贫困农户的帮扶,并采取产业扶贫、智力扶贫、救助扶贫等形式,不断促进和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加速低收入农户特别是建档立卡低收入贫困户增收致富与脱贫,为实现全面奔小康担当履职,发挥了拾遗补缺作用,取得显著成效,赢得人们点赞好评。据统计,所帮扶的8个联系村,2017年集体经济稳定性收入村均达到100万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5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21000多元,比上年增长10%;2013年-2017年,每年帮带低收入农户及建档立卡低收入贫困户430多户、计1500多人实现增收脱贫;到2017年底,已有80%的自然村实现美丽乡村创建,村容村貌发生历史巨变。

  一、主动对接,为帮扶村多办实事

  一是从资金上支持。通过与农村商业银行合作,每年以基准利率为帮扶村发放一定规模的扶贫贴息贷款,由区镇“三会”负责贴息;每年向省市“三会”争取一定规模的低息或无息扶贫周转金,每年为村专门筹集或争取一定的扶贫专项资金,用于项目扶贫。据统计,2013年-2017年,区“三会”共为扶贫联系村和低收入农户发放扶贫贴息贷款 2693万元,向上续借扶贫周转金870万元,为村专门筹集扶贫专项资金 400多万元。同时采取“三个一点”(即财政支持一点、协会自筹一点、社会捐资一点)的办法,区镇“三会”筹集和建立规模达1200万元的扶贫专项基金,生息全部用于了联系村扶贫。二是从项目上争取。通过主动协商或邀请有关人员走基层、察实情,帮助项目论证和立项,在特色产业发展、小型水利改造、村级道路建设方面为联系村争取了一批项目及其资金。三是从政策上配合。通过帮助村实施土地流转、承包土地确权发证,落实土地整理、小流域治理、丘陵山区开发等强农富农惠农项目资金,实施基本农田改造,不断改善农业耕作条件,有效促进了扶贫开发和村庄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如固城镇花庙村,原为区镇经薄村,近年通过包括市区“三会”在内的多部门、多形式、多方面帮扶,对推动该村农业基础设施和村庄环境建设、特色产业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户增收特别是低收入农户增收,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仅市区“三会”从2013年-2017年,为之争取扶贫专项资金180多万元,帮助协调项目资金330多万元。 2017年,该村集体经济年稳定性收入达108万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 26600元,比帮扶初期增加近一倍。每年有30%的建档立卡低收入贫困户实现脱贫。2016年率先在全市实现经济薄弱村脱贫。

  二、多方合作,帮贫困户善解忧愁

  一是扶持项目“带”。通过扶持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大户及低收入农户等,发展特种水产、经济林果、特色蔬菜等,带动低收入农户参与经营和资金与土地入股以及打工,帮带农户实现增收目标。如青松水产专业合作社,这几年由市区“三会”每年给予一定的贴息贷款,扶持产业经营和产业升级,不仅自身有了较快发展,每年还带动200多农户的螃蟹养殖,100多贫困家庭子女或青壮年劳动力打工,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东坝红松村红岗经济林果专业社,是由区“三会”多年续借扶贫贴息周转金帮扶的联系社。近年通过经营千亩果园,每年除为农户实施入股分红外,还带动100多农户家庭剩余劳动力打工,人均年收入达到1.2万元。二是着力智力“培”。一方面通过免费培训贫困家庭子女学驾,帮助他们巩固和拓宽劳动就业;另一方面通过捐资助学,解决贫困家庭女子上学难;同时与镇联合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为农户提供种养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2013年-2017年,共为贫困家庭免费培驾42名;在固城镇花庙村、阳江镇西莲村每年开展一次捐资助学,每村有20名贫困家庭子女受益,每人每年的资助金为1000元,去年又将这项活动扩大到全区八个镇;2017年,还与有关部门通过“志愿者”行动,从深圳高淳籍创业人士中捐资17万元、市经委一退休干部捐资4000元,为175名贫困家庭子女提供了助学金,每人资助1000元一2000元;与镇联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10期,参训人员1000多人次。第三,实行救助“送”。即通过开展扶贫济困活动,每年对部分因病、因灾、因缺乏劳力致贫、返贫困难农户,采取访贫问苦或专项补助等形式,为之雪中送炭,解决了一定困难。近年,与区政协慈善总会合作,在每年春节前下拨专项资金,补助低收入贫困农户。仅20 17年下拨贫困户补助金达8.5万元,受益贫困户159户。每年市区“三会”领导专门到联系村走访3-4户贫困户,为每户送去慰问金1000元-2000元。使之从中进一步感受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三、广泛宣传,让老区村再扬风帆

  一是通过调研,扩大老区影响。近年,结合推进老区扶贫攻坚,区镇“三会”驻会人员注重克服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等困难,常深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到村、到户了解实情,开展专题调研,宣传扶贫开发做法与经验,生动反映老区发展变化,进一步激发了老区干部群众创业奋斗热情,扩大了老区对外影响。2013年到2017年,该会形成专题调研材料107篇,印发到区内有关部门及镇村,其中有76篇在《中国农村工作通讯》、《中国老区建设》以及《江苏农村经济》、《南京农村区域经济》等刊物发表。二是讲好故事,铭记老区历史。抗战时期,高淳是新四军东进的第一站,是苏南新四军联系皖南军部的重要通道,也是茅山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曾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痕迹,并与这里的人民英勇奋战,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和进入新时代,高淳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发扬艰苦奋斗、务实进取、奋力拼搏精神,推进了全区脱贫致富和全面小康建设。为铭记这段历史,近年区“三会”利用平台,多次到电视台宣讲高淳革命斗争史;近期又根据中国老促会及省市老促会部署安排,组织专门人员,编纂了约15万字的《高淳老区发展史》丛书,现已形成初稿,将于明年出版发行。为传承老区文化、弘扬老区精神、促进“存史、育人”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三是专题建言,情系老区建设。近年,重点针对革命老区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难事,每年选择1-2个专题,由市区“三会”联合开展专题调研,在反映老区改革开放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做法、经验、成效的同时,注重针对存在问题积极向上建言,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与建议,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注,从2013年到2017年,在此方面形成的专题报告近10篇,分别报送了市区党政领导,并作出了批示,引起了较好反响。2014年,区“三会”通过调研革命老区重点村西舍村的情况,并以“让革命老区重点村焕发生机”为题,形成专题调研报告,重点就加强该村抗战时期革命遗址的修复保护与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很快得到市区领导重视。时任省委常委、南京市书记黄莉新在2015年的“四解四促”活动中,首选西舍驻村调研,在广泛听取村民代表及老党员反映和呼声的同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组织市区有关部门现场办公,制订发展规划,落实项目及资金,先后投入600多万元,为该村进行了村庄环境整治,村级道路等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同时对西舍村原溧高县抗日民主政府大礼堂,新四军兵工厂、纺织厂等10多处革命遗址进行了修复,新建了10处红色纪念标志、14个历史陈列馆,陈列和展出400多幅历史图片、350多件历史文献及文物、20多万字的文字资料。现已被列为南京市党史教育基地对外开放。每年来这里参观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农村党员干部,以及观光游客络绎不绝,仅2016年以来已接待外来人员518多批次、30720多人次,其中半数以上为外地游客。不仅带动了乡村红色旅游发展,还吸引了许多外来投资者,带动了特色农业发展和低收入农户、建档立卡低收入贫困户增收与脱贫。近年, 西舍及周边自然村已发展各类花卉苗木、茶叶、果树1600多亩,新建钢架蔬菜大棚450多亩,村上部分剩余劳动力进入了农业和旅游园区打工,年人均收入超过万元,其中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占到30%,从而使这个贫困落后的偏僻山村,逐步变成了交通畅、环境美、文化“富”、村民生活殷实的美丽乡村和乡村生态旅游的理想选地。

    (南京市高淳区“三会”:李云)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