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咸丰老区加强基层党建推进精准脱贫

2018/09/29  浏览量:     

  地处武陵山腹地的湖北省咸丰县革命老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紧扣发展第一要务,强化党建工作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让党旗在扶贫战场高高飘扬,党徽在荆南大地闪闪发光,党的扶贫富民政策根植土家苗寨,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高。截至目前,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5024户146905人,66个重点贫困村;已出列34个村,脱贫28137户97859人,留存16887户49046人,贫困人口发生率由39.67%降为13.88%。2017年减贫成效群众满意率97.8%,2018年计划出列8个村,脱贫21300人。

  建强支部 夯实脱贫根基

  咸丰县高乐山镇白岩村,地处城郊,却一度戴着“贫困”的帽子,路烂、人蛮,村内无主打产业,村民靠打工挣钱,村容村貌脏乱差,干群关系不融洽。

  去年农历大年初一,咸丰县委书记郑东来来到白岩村给贫困户拜年,与村民围坐在火塘边话家常、聊发展,从村庄建设的远景规划到眼前的环境卫生整治,再到产业结构调整,村民提问题列清单,郑东来与党员干部一起找“症结”、开“药方”、治“穷根”。“省道过境、紧临县城是白岩村的地理优势,要主动融入全县‘全域旅游’中,把白岩村打造成‘县城后花园、休闲旅游目的地’。”郑东来说。

  高乐山镇党委和白岩村“尖刀班”从健全规章制度入手,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大力发展支柱产业。一年时间,白岩村实现了从“后进村”向“潜力村”的华丽蜕变,千亩茶园绿成行、千人钓场映成趣,烂泥路变成了水泥路、木房子改建成了民宿,几个山头也成了观景台……

  “外表”的蜕变,源于“内涵”的升华。白岩村的华丽转身,是建强基层组织带来的裂变。

  去年以前,坪坝营镇廖家田村耕地抛荒严重,不仅村民没有支柱产业,村集体收入也是空白。村支书村刘江坦言:“村民受灾,走访看望贫困大学生,想得到为不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2018年初,廖家田村支“两委”解放思想,通过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托管村民土地,以产业发展奖补资金为资本,引进油茶和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发展1700亩油茶和670亩药材。市场主体、村民、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按照5:4:1进行利益分配,村民获得土地租金、务工工资和分红,顺利实现村集体经济5万元以上,3年后可达到20万元。

  去年以来,咸丰县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支部建设的实施意见》,细化合格党支部创建具体标准,先后组织专题督导4次、专项督查3次,同时对全县553个基层党支部进行全面“体检”,开展基层党建“问题大起底”,下发问题清单24份。今年,对党组织书记履职不力、班子不团结的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整顿提升,调整党组织书记9名。全面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完成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新建25个、改扩建18个、示范提升43个。通过发展产业、盘活三资(资源、资产、资金)等举措,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全县116个村实现集体收入“破零”,其中8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

  配好头雁 带领群雁飞翔

  “精准扶贫千条线,到了村级一根针。”处于最基层的“村”,曾面临“一将难求”和“一将难留”的境地:大量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经商,留守在家大多是老、弱、病、残和妇女儿童,村干部队伍“后继无人”,“矮子”里面也挑不出“将军”;村干部工作量大,待遇不高,难以安心工作。

  为切实解决村级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高、后备力量“贫血”等问题,咸丰县探索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三个一批”模式。同时出台《定补干部管理办法》,将村级定补干部工资纳入财政预算,解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培养使用一批。清坪镇下辖34个村,其中8个村是重点贫困村。村书记队伍结构老化、弱化严重,年龄最大的69岁,文化水平总体不高,部分薄弱村、偏远村、后进村面临村党支部书记“断档”的问题。镇党委借鉴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模式,在严格考察的基础上,招录一批思想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热爱农村工作的年轻干部充实到村“两委”。在村级组织换届时,把后备干部选为村“两委”班子成员,解决了村级班子战斗力不强的问题。此举已在全县推行,并取得良好效果,11个乡镇(区)通过公开招考等方式,每村储备村级后备干部3名以上。

  真诚动员一批。2017年初,唐崖镇有9名村主职干部因党务工作业务能力测试不合格、身体状况不佳等原因辞职,镇党委“不慌不忙”,组织专班,直接深入各村,在“回乡能人库”中寻找合适人选,不到半个月时间均按要求落实到位。在提炼唐崖经验的基础上,大力实施“能人回归”工程,采取驻村干部、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推荐等形式,动员农村致富带头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个体经营大户、村医村教加入村干部队伍,投身到服务群众、脱贫攻坚一线。

  精准选派一批。忠堡镇铁厂溪村原书记邓启斌辞职后,村里暂无合适人选,镇党委果断决策,将曾在镇政府跟班锻炼过两年的“80后”退伍军人赵寄凯选派到村担任村支部书记。赵寄凯到村工作后,迅速进入工作角色,着手解决“出行难”“卫生环境差”等问题,很快就赢得了群众的认可。放宽村干部选拔视野,广泛动员在职在岗党员干部、年轻干部、有意愿回村的“改非干部”、大学生村官、劳务派遣人员到村工作,符合条件、有能力的,直接任命为党支部书记或驻村第一书记。目前,已选派263名县乡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

  去年以来,咸丰县按照培养使用一批、真诚动员一批、精准选派一批的方式,调整充实村党组织书记95名,召开选派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到村任党组织书记座谈会,集中选派33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到村任职。目前全县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43.6岁,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占70.5%。派出117名基层党组织书记参与各类能力提升培训班,对263名村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进行轮训。同时,县乡村三级分别建立后备书记备选库113名,实现村党组织书记动态管理、动态补充、动态调整。

  典范引领 激发内生动力

  3月7日,咸丰县鸡鸣坝村一组党小组组长李照学、党员村医秦松在小组微信群中喊话:“大家有没有信心把院落的路灯搞亮起?现在‘马家营院子’老百姓自己出钱已经把路灯订好了……”

  一呼百应。在党小组、党员带动下,鸡鸣坝村一组34户居民踊跃筹资,不到两天就筹集资金11万元。随后,鸡鸣坝村另外3个村民小组受到感染,组织130户村民参与筹资,在4公里公路沿线安装134盏路灯。

  县委组织部派驻鸡鸣坝村“尖刀班”负责人介绍,鸡鸣坝村党支部实行“4个党小组+64名党员”的战斗堡垒运行机制,根据党员的实际情况,分类管理设岗定责,将在家有履职能力的党员,分别明确为政策宣讲员、致富示范员、文明督察员、维稳调解员、发展参谋员、村情监督员,搭建农村党员有效发挥作用的平台,带领全村2764名群众致富奔小康。

  党员当先锋,群众对村党组织的认可度随之攀升,今年上半年,鸡鸣坝村有6位村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朝阳寺镇全面推行鸡鸣坝村“1+1+1”(村党支部=一个党小组+一批党员+一批群众)运行机制,兴起了党员群众合力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潮。7个村级院落环境整治示范点建设,在党员的带动下正朝着扫干净摆整齐、改厕改危拆废、绿化美化亮化的目标奋进。

  在清坪镇龙谭司村,大坪寨院探索出的“党小组+理事会”自治模式受到省、州领导肯定。村民在理事会上“自己定内容、自己定制度、自己定措施”,以协议方式签订新村建设、纠纷调处、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移风易俗等一系列村规民约,如有违反,就向理事会缴纳罚金,用于开展院落改造。

  咸丰县探索了“党小组+理事会”、自管委员会、红白理事会等成功的村级自治模式,在易迁集中安置点、人数较多的村庄院落建立“自管理事会”187个,指导建立村级“红白理事会”等基层自治组织346个,同时健全基层自治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一系列制度,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明显增强,困难群众决战贫困的内生动力也因此提升。

  “把党员队伍抓好了,村里的工作就抓好了一半。”在村里工作了20多年的黄金洞乡大沙坝村党支部书记张明山道出了自己的工作秘诀。去年春,大沙坝村用5个月的时间建成茶旅融合的美丽乡村,跑出了让人羡慕的“大沙坝速度”。

  咸丰县263个农村党支部共建立党小组600余个,搭建起了8367名农村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其中,一大批农村党员主动站到一线,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场,成为“带领致富、带头致富”的典范。

  创新机制 促进担当作为

  初秋时节,总投资超过10亿元的咸丰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有的已交钥匙入住,有的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几乎每个易迁安置点都有改非干部和职级并轨干部忙碌的身影和辛苦的付出。

  “这些‘改非’干部改‘非’不改初衷,改‘非’不退意志,改‘非’不忘责任,甚至比年轻时更有紧迫感和责任感。”咸丰县委组织部负责人如是评价。

  去年以来,咸丰县积极探索破解“受处分干部心里怕、改非干部慢慢熬、享受待遇干部跟到混”三大难题,出台《失实信访举报澄清办法》,旗帜鲜明地保障党员干部合法权益,消除因诬告、误告或举报不实对党员干部造成的不良影响,对不担当、不作为、不落实的干部严肃处理,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政治环境。

  针对部分领导干部“改非”后存在心理落差、自身要求降低等现象,咸丰县制定出台《非领导职务干部和享受职级待遇干部管理办法(试行)》,从工作安排、教育管理、考核及结果运用等方面予以明晰规定,同时明确“改非”、非领导职务、享受职级待遇等3类干部可兼(担)任单位中层干部,要参与单位或全县重点工作,并将职务层次、职级待遇与工作实绩直接挂钩。

  为敢想敢干的党员干部“兜底”。制定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明确容错免责5项原则、免予追责11种情形、免予追责3大程序、免予追责5个范围及容错免责纪律底线,列出容错免责清单,划定容错免责边界,将无心与有意、无禁与有禁、失误与失职、敢为与乱为、负责与懈怠、为公与谋私区分开来,构建起“事前防错、事中纠错、事后容错”一体推进的制度框架,让党员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大胆工作。

  让受处分的党员干部正确认识错误,放下思想包袱,重树理想信念。制定出台《受党纪政纪处分和组织处理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坚持“根子不坏、知错改错、重新站起”的教育管理原则,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别界定所在单位、组织部门、纪检部门、人社部门教育管理职责,配套建立教育帮带、定期报告、回访教育、创优环境等教育管理制度,重点明确此类干部在处分期满后,经综合考核表现优秀、成绩突出者可重新任职、提拔重用。全县214名改非干部、839名享受职级待遇干部在各自领域发挥作用,348名受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干部轻装上阵,由“马失前蹄”到“马力全开”,其中20人被重用、重新走上领导岗位,转变为“有为干部”,70余人积极投入到脱贫攻坚等主战场,200人在各自岗位上领取任务、勇挑重担。

  今年七一期间,咸丰县表彰60名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绝大多数来自精准扶贫第一线。

  除穷魔,斩穷根,在决战贫困的战场上,咸丰党员干部始终走在最前面。

  (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传媒中心、县老促会兼职宣传员 李维君;县委组织部干部  熊炎 黄鹂)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