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依安县多措并举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8/10/30  浏览量:     

  依安县是革命老区县,省级贫困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小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北缘,是齐齐哈尔市辖县,幅员面积3,685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149个行政村和7个农林牧场。其中7个老区乡镇,11个老区村。耕地面积400万亩,总人口500,800人。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奋斗目标,老区依安县多措并举,大力实施乡镇村实施振兴战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以产业发展为核心,振兴乡村经济,促贫困户脱贫。县委、县政府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方向,把高起点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作为新时期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通过实施“半亩园”、“一亩种薯”、“百只鹅”、“千袋菌”+乡村特色产业脱贫攻坚巩固工程,实现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贫全覆盖,年末人均增收800元以上。

  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实施糖、薯、鹅“三增行动”。在增糖上,依托东方瑞雪糖业建甜菜基地8万亩,带动42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7,800元。在增薯上,依托鹏程优薯、弘旭淀粉等企业建马铃薯基地30万亩,带动1,523户贫困户,户均增收6,500元。在增鹅上,依托依博源、依鹤等企业,采取众筹分利、代养自养等方式,带动4,344户养鹅28.9万只,户均增收1,995元。

  二是合作社带动。全县430个合作社通过吸纳土地或资金入股分红、用工倾斜等方式,带动4,054户贫困户,户均增收5,299元。

  三是惠农政策带动。实施每包菌袋2毛钱补贴政策,带动260户贫困户栽培食用菌26万袋,户均增收1,000元。重点扶持5个围城沿路乡镇瓜菜产业发展,新建大棚1,100栋、温室100栋,带动223户贫困户,户均增收4,000元。

  四是劳务经济带动。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富余劳动力转移,搭建平台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提供便利条件,全县3,713户贫困户实现外输内转务工,人均增收5,500元。

  五是金融扶持带动。鹏程生化公司扶贫贷款1亿元,形成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2,076户、4,000人,人均增收500元。为经营主体带动的贫困户发放扶贫再贷款70万元。为305个贫困户发放小额贷款1,203万元。

  六是开发扶贫公益岗位带动。全县共增设保洁员、巡河员、水管员、护林员等扶贫公益岗位963个,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七是乡村特色产业带动。各乡村发挥地域优势,发展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形成 “一村一品”、“几村一品”的区域特色产业格局。全县17,853户贫困户全部实现了产业覆盖,有9,362户实现了两个产业覆盖,有7,282户实现了三个产业覆盖。

  截止目前,“半亩园”产业参与户数8,075户,落实面积6,120.64亩;“一亩种薯”产业入股人数26,038人,11,308亩。共计建档立卡贫困户10,932户25,170股(人)受益,实现了15个乡镇全覆盖;“百只鹅”产业参与户数4,320户,饲养量119.78万只;千袋菌”产业4916户,栽培袋数334.45万袋。在带动贫困户乡(镇)自有特色产业上,有15个乡镇,76个特色产业,14,094人次参与特色产业,其中包含小毛葱、黑驴养殖、粘豆包厂、食用菌栽培、万寿菊种植、溜达鸡养殖等20余种。

  二、打好乡镇、村、屯、户综合整治攻坚战,实现美丽宜居奋斗目标。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头等大事,着力推进改路、改水、改厕、改灶、改房、改圈“六改”工程;集中整治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五乱”现象;扎实开展净化、硬化、绿化、美化、香化、亮化“六化”工作;集中开展乡镇、村、屯、户环境卫生整治,实现乡镇、村、屯、户环境卫生“四个干净”,不断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和水平,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一是压实工作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成立了依安县县乡村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制定方案,严格标准,明确时限。各乡镇党委书记是乡村环境卫生第一责任人,对所辖村屯户环境卫生整治负总责,统筹进行推进;各村党组织书记是村屯户环境卫生整治的具体负责人,要根据村屯户实际,采取具体措施,有序开展工作。

  二是强化资金保障。为推进村屯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县财政将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分别给予中心镇、依龙镇、新兴镇各100万元,其余乡镇各50万元,用于保障“六改”、“五乱”、“六化”、“六个行动”等重点工作如期完成。全县在财力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总计投入3,640万元用于乡村环境整治,其中:县投900万元、乡镇投630万元、村投入1,665万元、农民自筹450万元。目前,全县已全面落实贫困户c级危房14,000元,d级危房28,000元补贴政策,确保贫困户住上安全房。全县贫困户应改造c、d级危房3,879户,除432户通过入驻幸福大院、购买、长期租赁等方式解决外,其他户全部完成新建、修缮任务。建成并运行垃圾处理场、中转站333个,闪蒸矿化垃圾处理设备20个,拥有村级保洁员1,335人,垃圾清运车549辆,全县垃圾收运、处理量达122.6万吨;乡村公厕273座;垃圾箱体1,296个;全县956个涉农自然屯实现村内非硬化道路铺砂石51.4万延长米、修整路肩133.9延长米,绿化植树62.3万株,美化栽花607.9万株,照明设施2,474盏,建设村级文化广场在去年109个基础上,新建40个,实现149个村全覆盖 。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各乡、镇、村因地制宜,制定环境整治的短期与长期规划目标,有序推进,逐步完善。鼓励村屯环境建设与扶贫、立村产业、安排就业等工作有机结合,形成整治的整体合力,制定卫生清扫保洁制度,完善村规民约,改变不良陋习,形成长效机制。通过志智双扶,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是加快脱贫攻坚工作进程、奠定美丽乡村建设基础;通过开展“卫生整洁星、文明风尚星、孝老爱亲星、诚信守法星、自强致富星” “五星新农家”活动。使自立自强、友爱互助、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的传统美德蔚然成风,形成人人思进、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促进农民整体素质提升和农村面貌的改善,今年,全县新挂牌“五星新农家”3,660户,总户数达7,000户;通过四领四创,即党委领航创产业、支部领路创品业、党员领头创实业、新型经营主体和经纪人领跑创家业,提升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村两委班子干事创业的激情,实现了扶贫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机结合。

  三、强化乡村文化基础建设,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全县乡镇村思想文化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文化设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一是统筹规划文化阵地建设。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筹措资金,实现了村村建有文化体育广场,配备了健身设施,为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村村都建立了村级图书室,并配齐书架和桌椅,极大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是丰富活跃文娱活动。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从分发挥县文化站、馆等文化娱乐团体的作用,搞好基层培训,全县各村都组建了形式多样的合唱团、秧歌队、威风锣鼓队及舞蹈健身协会等农民自自娱自乐演出队伍,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三是积极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组建送文化下乡爱心小分队,进入村屯开展文化交流,举办陶艺、书画展等活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依安老促会 尹继华)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