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美丽宜居新莆田——莆田老区改革开放四十年

2018/11/09  浏览量:     

  莆田,地处福建省沿海中部,曾经是闽中革命斗争的重要活动地区。全市5个县区均为重点革命老区县区,有重点老区乡镇32个,占全市54个乡镇(街道)中的59.3%;老区村538个,占总村居数969个的55.5%;老区人口193.7万人,约占总人口的61%。全市列入福建省革命旧址通览汇编总数的革命旧址、遗迹222处。

  一、莆田老区革命早、坚持久、红旗不倒、精神永存

  1926年2月,莆田第一个中共支部—莆田党团混合支部在哲理钟楼宣告成立,这也是闽中第一个中共支部,同年6月发展为中共莆田支部,直接隶属党中央领导,莆田成为福建省最早建立党组织的三个地区之一。1935年,中共闽中特委成立,统一领导福清、长乐、莆田、仙游、永泰等县党组织,独立开展游击斗争,成为整个闽中地区革命斗争的领导核心,使闽中成为南方8省15块游击根据地之一。在长达24年的革命斗争中,闽中地下党及其领导的游击队经受住血与火的洗礼和考验,迎来了革命的胜利,赢得了闽中“红旗不倒”的赞誉。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40年来,莆田市各级党委、政府十分关注、关心和支持老区建设,把老区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大力支持革命老区的各项建设。1995年莆田市老区建设促进会成立,这支主要由曾经在党政等部门工作过,在全市有一定影响力的老干部组成的队伍,他们怀着对老区人民的热爱及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充分发挥老促会职能作用,一届接着一届干,深入调研、广泛宣传、加强沟通;在老区群众和党委政府之间架起联系的桥梁,积极为老区发展出谋献策;立足老区,特别是基层老区,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大力促进革命老区各项事业发展。

  二、莆田革命老区40年的沧桑巨变

  (一)经济总量快速提升。改革开放40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历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开发湄洲湾,振兴莆田市”“以港兴市,工业强市”的战略,特别是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大力开展城乡一体化试验改革,着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幸福家园、美丽乡村建设等,加大投资力度,发展实体经济,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力促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24.66亿元,比1978年增长107.2倍,年均增长12.8%,经济总量提升到全省九个设区市第七位;201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二百亿元达205.20亿元,比1978年的0.77亿元增长266.4倍,年均增长15.4%,财政总收入从建市时的全省第九位上升为第六位。全市老区地方的经济社会得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

  (二)基础设施日臻完善。2018年7月,随着“长鑫66”轮停靠在地处东埔老区乡镇罗屿港口9号泊位,莆田罗屿港口进行开港试运行阶段首靠船卸船作业,标志着我国东南沿海最大的矿石码头已全面建成。40年来,莆田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市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全市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595.94亿元,其中,2017年完成2307.30亿元,比1978年增长7356.5倍,年均增长25.7%。莆田拥有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大港湾,宜港岸线59.4公里,可建万吨以上泊位150多个,现有深水泊位超过10个,已逐步成为海峡西岸重要的港口货运枢纽。2017年,莆田全市公路里程达6517公里,比1978年增长1.7倍,年均增长2.6%;公路密度达171.5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网密度位居全省第一;随着沈海高速、莆永高速、沈海复线、湄渝高速的陆续建成通车,莆田高速公路实现了从无到有,2017年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63公里,形成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市所有山区老区乡镇机关所在地(除常太库区镇外)20分钟到高速出口的便利格局,大大方便了山区老区群众出行。

  2013年向莆铁路莆田段的建成通车,并与福厦铁路在莆田相连接,不但使莆田彻底告别了“手无寸铁”的历史,而且极大方便了居民远足出行,扩大了山区老区群众与外地的交流往来。各种交通设施的现代化,彻底改变了革命老区过去基础设施滞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发展缓慢、人均收入低下、贫困人口多的面貌;革命老区村实现了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电视广播通、网络通等,连最偏僻的老区村都通了水泥路,老区群众喝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坐上了便捷的交通工具;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大多数的老区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许多老区群众还脱贫致富过上了小康生活;革命“五老”、革命“五老”遗偶等老区服务对象得到了更多的关照、生活补助逐年不断提高。

  (三)科学治水造福人民。木兰溪绵延伸展105公里,流经莆田四个老区县区,流域面积达到了1732平方公里。历史上,莆田人的这条“母亲河”水患频发,老百姓谈溪色变。1999年10月,一次强台风就导致木兰溪洪水泛滥,莆田将近6万间房屋倒塌,45万亩农田被淹,近3万名群众寄居他乡,2万名学生被迫停课。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习近平在视察灾情后,提出“是考虑彻底根治木兰溪水患的时候了”。习近平同志提出:“要变害为利、造福人民”,并亲自参加整治劳动。在习近平同志的关心下,莆田科学治理木兰溪,坚持不懈治水,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不仅彻底结束了“福建全省唯一一座洪水不设防的设区市”的历史,还成为全国首条全流域治理水系;自治理以来,木兰溪已超过10多年未发生过重大洪涝灾害,下游20多万亩平原、70多个行政村和近百万人口,特别是以革命老区新度镇为重灾区的周边沿线50多万的老区百姓从此不再受水患困扰,全面实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提出的“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目标,使木兰溪成为百万莆田人民的生命之水、安全之水、生态之水。2017年木兰溪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家乡河”。莆田人民特别是老区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四)工业发展城乡繁荣。长期以来,莆田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强市富民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工业经济得到了较好的发展。40年来平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工业总量不断扩大。2017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863.63亿元,比1978年增长569.4倍,年均增长17.7%,高于全市gdp年均增速4.9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3.1%,比1978年提高40.3个百分点,工业已经成为推动全市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全市重点培育发展了化工新材料、食品加工、工艺美术3个支柱产业和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医疗健康3个新兴产业。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三大支柱产业和三大新兴产业共实现工业增加值417.30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4.9%。品牌建设硕果累累,涌现了中锦尼龙6、华峰高端运动面料、佳通轮胎、海安橡胶、雪津啤酒、三棵树涂料等一批市场占有率占全国前列的品牌。

  莆田市国土面积4300多平方公里。工业化大大促进了全市城镇化的发展,随着各项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莆田山区、平原、沿海连成一片。因此,莆田市曾经被福建省列为“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近年来,莆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宜居港城、建设美丽莆田,创建美丽中国的示范区”,着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造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建设。城市建设成就斐然,旧城改造有条不紊进行,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大。2017年末,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已达到115.10平方公里,是1978年的26.4倍。随着城镇化的推进,2017年全市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4.6%提高到59.6%。道路建设、城市夜景、垃圾污水处理、城市供水供气及市政配套工程、绿道网规划建设等齐头并进,莆田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全市绿道总里程已达220.5公里,绿地覆盖率达到38.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7平方米。莆田市全面整治环境卫生,全市95%的行政村全部实施生活垃圾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逾98%。美丽乡村建设惠及了广大老区乡村,许多昔日的老区乡村如今变成现代化的城镇,许多老区百姓过上了城市化的生活,广大老区群众都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五)农民收益稳步提高。改革开放40年来,莆田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一系列惠及“三农”问题的方针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对农村的资金及科学技术投入力度,全市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革命老区的农业、特别是老区的特色农业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全市已形成了水产、水果、蔬菜、畜牧、食用菌五大经济效益较高的农业主导产业,荔枝、龙眼、枇杷、文旦柚四大名果扬名海内外。2017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5.89亿元,比1978年增长9.0倍,年均增长6.1%;2017年,水果产量达到22.06万吨,比1978年增长20.9倍,年均增长8.2%;蔬菜产量达到56.77万吨,比1979年增长13.6倍,年均增长7.3%;农业机械总动力67.86万千瓦,比1978年增长5.7倍,年均增长5.0%。面向市场,品种不断改良后的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推动了老区农民的收益不断提高。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490元,比1978年的342元增长99.8倍,年均增长12.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92元,比1978年的131元增长124.9倍,年均增长13.2%。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454元,比1978年的273元增长81.2倍,年均增长12.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047元,比1978年的95元增长146.9倍,年均增长13.7%。革命老区的百姓虽然人均年收支基数还比较低,但年平均增幅都超过城镇居民。

  (六)社会事业不断进步。莆田一直将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随着市委、市政府对城乡教育均等化问题的重视和解决,大大加快了革命老区村的教育事业发展。2017年末,全市共有高等院校2所、中等职业学校16所、特殊教育4所、普通中学145所、小学570所、幼儿园352所;全市各类学校教职工人数达4.19万人,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达60.40万人;1997年莆田成为全省第二家实现“两基”达标市,全市中小学普及实验教学;九年义务教育得到全面普及。2017年,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升学率达100.95%。卫生事业加快推进,改革开放40年来,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医疗卫生机构经历了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健康莆田”建设步入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2017年末,全市卫生技术人员达1.93万人,比1978年末增长6.2倍,年均增长5.2%;卫生机构床位数1.50万张,比1978年末增长3.7倍,年均增长4.0%,千人均床位数从1978年的1.48张增加到5.16张。老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新农合制度成为近年来老区群众受惠最大、最受农民欢迎的政策之一。

  改革开放40年,“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莆田,曾经的红土地,今昔巨变,先后荣获了全国“田径之乡”“武术之乡”“篮球城市”“戏曲之乡”“电子城”“啤酒城”“鞋城”“绘画之乡”“摄影之乡”“枇杷之乡”“全国木雕工艺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称号。这些都生动地表明了莆田这座古府新市到处都充满着青春、激情、张扬、奋斗的活力,革命老区人民的生活丰富多彩。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莆田老区,同全省各地一样,在经济、社会、民生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革命老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特别是一些位于老少边岛的革命老区村发展相对滞后,矛盾比较突出。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特色产业发展不起来;二是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难,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老旧,民生社会事业短板显现,公共服务保障不足;四是基层组织还比较薄弱,青壮年劳力进城务工、落户城市,老区乡村缺乏引领发展的能人、贤人。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在迎来改革开放40年的今天,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积极推进老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在省老促会的直接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初步的思路是:

  (一)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指导做好老促会工作。按照市委部署,我会要在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基础上,近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理木兰溪的重要理念,围绕“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宜居港城、建设美丽莆田,创建美丽中国示范区”的奋斗目标,促进我市老区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

  (二)以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重点,大力推进革命老区的各项建设事业再上新台阶。重点围绕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

  (三)以关注老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着眼点,督促对老区贫困村、贫困户的各项扶持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特别是要督促一些支持老区建设的重点项目,如中共闽中特委宁里驻地旧址水泥道路的硬化项目和全市“精准扶贫—莆商再行动”60个老区村的“企村对接”实施等方案的落实。

  (四)以发挥参谋助手,搭建平台为纽带,认真选择市委市政府关注、各部门支持、老区人民急需解决的议题。以问题为导向,深入老区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向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促进国家、省市的优惠政策在我市老区用好用实用活,让老区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进一步参与整合社会资源,为老区人民办实事好事。

  (五)以宣传老区为切入点,保护好革命红色资源,讲好革命老区故事。充分挖掘我市革命老区的历史资源和红色文化,保护好革命旧址遗迹,继续大力宣传革命老区的光荣历史,弘扬革命老区的优良传统,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革命老区发展的良好氛围。发挥优势,将红色文化与精神文明、生态旅游等有机结合,以保护带动开发利用,以开发利用传递资源价值,带动老区乡村振兴。

  (六)以加强老促会自身建设为工作中心,牢牢把握老促会工作的正确方向,增强帮扶老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省老促会、省老区办指导下,主动向市委市政府请示汇报,努力争取职能部门大力支持,发挥老促会成员单位、理事、会员的作用,向兄弟市和兄弟县区老促会学习,不断完善老促会工作机制,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水平。

  莆田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2018年11月6日)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