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8/11/19  浏览量:     

  英山县陶家河,人称是药材之乡。全乡因发展药材产业而摆脱了贫困。耳听是虚,眼见为实。2018年8月11日我们应县老促会之约,专门到陶河乡一看究竟。

  陶家河乡地处大别山腹地,距英山县城50公里,与安徽岳西毗邻。这里曾是红二十五军根据地和长征始发地,有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全乡版图面积84.9平方公里,山场面积10.2万亩,耕地面积0.78万亩,平均海拔高度650米,辖12个自然村,总人口10065人。上世纪末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 1768 元。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老区、贫困地区。摆脱贫困是历届乡党委、政府的愿望。为此,多年来他们不懈努力,不断探索,终于走出一条药材兴乡产业发展之路。

  一、 产业的选择

  陶家河乡地僻、山多、耕地少,这是他们的劣势;而山场面积大,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大别山道地药材主要产地),人们历来有种植药材的习惯,这是他们最大的优势。进入新世纪以来,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扬其长,避其短,“做山场文章,念药材真经”,坚持主抓药材产业。明确提出“54321”发展目标:即每年新发展药材5000亩,主攻苍术、当归、柴胡、栀子四个当家品种,发展壮大3个龙头企业,每年人均药材收入增加200元,打造鄂东药材第一乡。乡政府与驻村干部、村两委明确目标任务,签订责任书,全乡上下合力同心,矢志不渝,一任接着一任干。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终于抓出了一个大产业。到目前为止,初步统计全乡种植药材人均达到4亩多,已形成以天麻、灵芝、茯苓为主的菌类,杜仲、银杏、厚朴为主的木本类,苍术、桔梗、丹参为主的草本类药材近80多个品种,总面积4.5万亩的种植规模。药材收入过5万元的农户1300户,过10万元的150多户。2017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0731元,其中药材种植收入占70%以上,人均达到8000元。全乡村村有基地,户户种药材,山上山下、大垅大畈、路旁村舍,到处是药材;连街道、农户庭院都有药材。许多农民凭种植药材走上了致富之路,全乡基本实现脱贫目标,陶河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鄂东药材第一乡。药材产业的兴起,也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事业的进步。过去偏僻的山乡,现在村村通硬化道路,户户有楼房,药商络绎不绝,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二、作法和经验

  陶家河乡通过发展药材产业,改变了贫穷落后面貌,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之路,其作法和经验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典型示范政策激励

  乡党委、政府为推动药材产业,一手抓典型示范;一手抓政策激励。着力培养了一批药材种植专业村和经营大户,如陶家河、严家坳、英太寨、塔耳岗、桦树沟等药材专业村,孙家恩、徐正元、包仕猛等经营大户。同时,对这些典型进行总结推广,发挥其示范和引领作用。党委、政府为药农和市场搭建联系的桥梁,引导和支持组建药材专业合作社(现巳发展到12个),通过合作社带农户,覆盖全乡。对药材种植达到一定规模的,乡政府给予奖励(连片种植药材20亩以上的,每亩奖补500元)。政府鼓励动员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兴业,(先后有20多位)建药材基地,为其提供优越环境和优质服务。由于典型的示范和政策的激励,药材种植由点到面,由小到大,逐步形成了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二)引进主体共建共赢

  为降低市场风险,使药材产业做大做强,持续稳定发展,乡党委、政府走出去,请进来。先后引进武汉健民制药集团、北京同仁堂、沃尔康药业公司等四家国内知名药材加工企业,在陶河投资建生产基地。争取到湖北省中药学院占亚华教授课题组,将这里作为苍术规范化(gap)生产基地;湖北省中药研究院王克勤教授,在此建立大别山茯苓研究中心。市场主体和科研机构的进入,为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随着药材种植规模的扩大,乡党委、政府领导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完善经营模式,由原来的分散经营,逐步向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转变。市场主体(药材公司)对药农实行“三统一分”“三式一联”,即统一种子种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价格收购,分基地管理;订单式收购,合同式管理,保姆式服务,结成共建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因为市场主体的进入,经营模式的转变,极大地提振了药农的信心,促进了药材专业化的种植,一体化的经营,标准化的生产。药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三)主动作为竭诚服务

  一个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经营主体是基础,而在产业发育过程中行政推动和服务是关键。陶家河乡党委、政府为药材产业的发展壮大,可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切实做到竭诚服务。一是加强技术指导。乡里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和聘请专家,进行药材生产技术培训,每年受训2000多人;村村配备技术员,对药材种植每个环节进行技术指导。同时,聘请华农专家,研究药材生长环境,改良品种,推广种植技术,开发药材种植的专用肥料。二是印发宣传资料。乡里每年向药农发放药材种植技术、市场信息资料12000多份。三是提供产后服务,构建药材销售市场。根据陶河传统赶集习惯,乡政府因势利导创建药材交易市场;成立专门机构,加强规范管理,为药农提供自由贸易、信息交流的便利。同时,充分发挥药材专业合作社桥梁纽带作用,开拓电商业务、进行网上药材销售。乡党委、政府这些服务措施,为全乡药材产业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促进了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三、 启示和思考

  陶家河,一个偏僻的贫困山区乡,能够通过发展药材产业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令人眼前一亮。陶河现象着实令人鼓舞。我们在感叹之余也在思考,陶河乡的经验对于我们山区、贫困地区的发展有什么启示?以笔者通过对陶家河乡的初步了解,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老区精神是原动力。多年来,英山县老促会利用其自身政治优势和人脉优势,始终把陶家河乡作为老区建设的重点来关注,在该乡建设扶贫联系点。会长段仲谋同志,经常率领老促会一班人深入实地,配合乡党委、乡政府开展调研,探索扶贫对策,结合山区实际,大力推动药材产业。同时,募集资金修复革命遗址,建设红二十五军纪念馆,纪念碑,修复革命遗址,宣讲红二十五军战斗史,弘扬老区精神,开展红色教育,激发党员干部饮水思源和服务老区人民的责任感、使命感。在县老促会影响和促动下,乡党委、政府一班人意识到,建设老区,带领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从而坚定了发展药材产业的决心和意志。有了这种决心和意志,他们自觉心系老区、山区群众,超越届的观念,不计个人升迁得失,一心一意谋发展。按照既定目标一以贯之抓药材产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二是立足实际,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是关键。陶家河乡最大的实际是人多耕地少,山场面积大;最大的优势是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且有传统种药习惯。路子选对了,出路就有了。陶家河发展药材产业是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的正确选择,这是他们成功的关键。三是主体带动、政府服务是制胜要方。多年农业产业化的实践证明:新型经营主体,是促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规模经营、增加农业质效,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动力和载体。药材产业,技术性很强,制约因素多,市场变化大,更需要新的经营主体的参与和带动。仅靠行政号召,一家一户单打独斗不可能不可能形成大产业,更不可能持续发展。陶家河乡发展药材产业,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市场主体带动,以服务产业发展为第一要务。如此,陶河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陶家河乡药材产业之所以有今天良好局面,是该乡历届党委、政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结合山区实际,充分挖掘和发挥其资源优势,注重培育和引进新型药材经营主体,竭诚为市场主体和药农排忧解难,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结果。陶河的经验可贵,陶河的精神可嘉,陶河为我们山区、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黄冈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夏春明)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