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宝丰县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现状开发保护的调研报告

2018/11/22  浏览量:     

  一、红色宝丰,中原首府

  在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5月至11月,邓小平、刘伯承、陈毅、邓子恢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我县商酒务北张庄村,统一指挥中原和华东两大野战军,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消灭国民党正规军20多万人,摧毁了国民党在中原的防御体系,使中原各解放区连成一片,为发起淮海战役奠定了基础。同时,对中原地区的土改、整党和经济文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8年5月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作出加强中原局和重建中原军区的决定,将刘邓大军和陈谢部队改为中原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委,陈毅、李先念任副司令员,邓子恢、张际春任副政委,李达任参谋长。邓小平、刘伯承根据中央军委的意图,于1948年5月将中原局和中原军区领导机关移驻豫西宝丰。中原军区司令部驻扎商酒务北张庄村,政治部驻扎柳林村,中原局驻扎赵官营村,供给部驻扎商酒务村,使宝丰成为当时中原地区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

  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宝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相继发起了宛东战役、开封战役、睢杞战役、襄樊战役等一系列战役,进一步发展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形势。毛泽东主席曾高度评价指出:“没有中原军的南下,东北、西北的胜利是不可思议的。刘邓驻宝期间,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注重提高全军指战员的军事素质和政治素质。6月17日至19日,陈毅在北张庄村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中央会议精神。7月28日至8月7日,在宝丰县城文庙召开“宝丰会议”,刘伯承作了关于整军工作的动员报告,陈毅传达了党中央1947年12月以来的方针政策。特别是邓小平在驻宝期间,根据新区实际,纠正了“急性土改”中的“左”倾错误,摸索出了新区工作经验,制订出了《中原局减租减息纲领》等重要文件,为完善党的新区政策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了党中央毛主席的充分肯定,并转发各中央局、分局、前委仿效执行。1948年6月22日开封解放,27日开封河南大学部分师生来到柳林村。中原局决定,以河南大学来宝师生为基础,在县城北肖旗大白庄筹建中原大学,陈毅担任筹委会主任,校址设在县城北大白庄村,学员们在那里上课、操练、唱歌等,吸引周围群众前来观看。至9月5日,中原大学由大白庄迁移宝丰县城东街文庙。此外,还相继在县城南杨庄杨家大院筹办了中原军政大学、行政干部学校。当时,这三所学校被称为“革命的熔炉”、“豫西人才库”,为新解放区培养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干部,为巩固解放区新生政权,推动解放区土地改革、参军支前、剿匪反霸等打下了坚定的人才基础,发挥了重要的人才支撑作用。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驻宝期间还在前营大连庄樊家大院开办了印刷厂,成立了编辑部,编印出版新区报纸和书籍,宣传新区政策,扩大社会影响。并在周庄镇余官营村建立造币厂,发行新区货币,稳定市场,发展经济,保障了部队供应。此外,还在大营建立了机械修理厂,及时为部队修理制造了武器弹药,保障了部队的战斗力。

  1948年10月11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27日,陈毅、邓小平率部东进,部署淮海战役。11月5日,即淮海战役开始的前一天,刘伯承在完成南线钳敌任务之后,率前线指挥部离开宝丰。至此,中原野战军和中原局驻宝历时181天,在解放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二、旧址现状,令人堪忧

  商酒务镇北张庄等村作为我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邓小平以及刘伯承、陈毅等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经过县老促会有关人员详细统计,其所部驻宝旧址共涉及6个乡(镇)20多个行政村200余间房屋,这些星罗棋布的红色遗址文化点,形成了河南省乃至中原地区最大的红色文化遗址群,这种集中的红色文化遗址群极为罕见、十分珍惜,开发利用价值极大。

  通过县老促会近一段时期的深入调研,发现目前我县红色遗址群的现状是:有的已经被毁掉,有的已改建成平房,改变了旧址原貌;有的宅院和房屋破烂残缺,亟待修缮;有的仍有农户居住,需搬迁重建。经过县有关部门的修缮,目前仅有北张庄村刘伯承驻宝旧址和柳林村张际春政治部会议室得到修缮,其他大部分红色遗址群中的遗迹点房屋宅院频临颓废倒塌、残垣断壁、瓦砾遍地、杂草丛生,并且街巷狭窄、污水横流,不堪入目,且相关部门抢救性保护修缮进度迟缓、工期遥遥,成效甚微。面对这些众多的岌岌可危的遗址群点,抢救性开发保护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因为如果我们缺乏有效地保护措施进行抢救性修缮,致使这些珍贵的红色遗存一旦自生自灭,我们必将造成暴殄天物的历史遗憾和愧对子孙的扼腕之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具有优秀革命传统的山东沂蒙山老区人民把保护传承红色文化提升到发展经济的高度来打造,通过“党委领导、政府主持、企业参与”等多种融资渠道,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传统古村落修复等多种形式,抢救修缮一大批红色革命遗址,使众多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已经频临颓废毁灭的红色革命遗址被修葺一新,再度焕发活力。他们紧紧抓住当前火爆的乡村游等新的消费群体形成的有利契机,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极力推介当地丰富的红色革命遗址,吸引众多的外地游客前来拜谒红色革命遗存,带动当地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探索出了“红色文化搭台、发展当地经济”的新模式,甚至涌现出了“当代红嫂”等典型优秀企业家,受到中央军委和国家老促会的表彰。此外,像我省的竹沟、桐柏,甚至鲁山、郏县等地,都通过对当地红色革命遗址的修复,借助曾经在当地工作过的革命家的历史地位和重要影响,扩大知名度,助推当地经济迅猛发展。

  纵观以上外地红色遗址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价值,曾经作为解放战争中中原首府的红色宝丰,红色遗存更丰富,开发价值更大,修复保护的责任也更艰巨,也更光荣。

  三、修葺完善,刻不容缓

  近年来,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刘邓驻宝旧址的干部群众强烈要求恢复重建这一红色纪念地,从而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基地。通过红色旅游,激活当地餐饮、住宿、运输等,带动当地第三产业发展。恢复修建红色革命纪念地,并使之成为平顶山地区最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填补中原地区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的空白,可有效吸纳平顶山、洛阳、南阳、许昌等半径150公里以内的100余万革命老区党员干部、中小学生在清明时节前来拜谒英烈,祭扫踏青,接受鲜活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能够有效发挥其爱国主义和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的作用,更好地组织党员干部、广大中小学生和群众,缅怀先烈,回顾历史,净化思想,提升认识。除此之外,还能够促进当地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当前开展的古村落开发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发展乡村旅游,吸引外地党员群众前来参观,扩大宝丰县红色遗址群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老区群众收入,助推老区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为加快我县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开发力度,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加快老区人民脱贫步伐,我们县老促会在历时一个多月专题调研的基础上,还学习借鉴了外地保护修复红色革命遗址、发展当地经济的经验和做法,并召开专题会议,经过认真研究,现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仅供县委、县政府参考。

  1、要切实加强对全县开发建设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领导,成立县开发保护红色资源领导小组,组成由县财政、土地、城建、规划、文物、环保、史志、党史、相关乡镇、企业以及县老促会为成员单位的领导组织,定期召开专门会议,听取汇报,分析情况,采取措施,责任到人,各司其责,抓出成效。

  2、要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两办下发的《河南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将我县“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司令部”旧址确定为全省五条黄金旅游线路之一和全省首批开发的26个精品景点的契机,强力推进,抓出成效,使红色文化成为“宝丰文化现象”的一大亮点。

  3、要组织专业部门编制《全县红色文化遗址群规划纲要》,结合乡村振兴规划纲要和美丽乡村建设要求,本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长远规划,统筹安排,分期实施,重点突破。

  4、要采取地方财政补贴、动员企业捐献、争取上级扶持等方式,筹措建设资金,搞好硬件建设。

  5、要增强红色文化项目建设的责任意识,抢救、挖掘、征集当年刘、邓大军驻宝期间留下的珍贵实物及相关图片、文字材料等,使建设与资料征集同步实施。

  6、要本着宝丰红色旅游总体规划的要求,采用纪念旧址修复和纪念馆建设并重,建设和保护并进,分散与集中结合,完成道路、广场、停车场、纪念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在资金充足、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全面开花,打一场抢救开发红色文化遗址群的攻坚战,使众多濒临颓废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毕其功于一役,一次性得到修复完善。如果资金不足、恢复实施有难度,可以先期恢复修缮目前条件尚好的北张庄中原军区司令部旧址或柳林村张际春政治部遗址,因为此两处前期已经修葺了刘伯承旧址和政治部会议室,基础好,有修复的良好基础,可以以此处为点,向四周辐射性修复,使其逐渐形成红色遗址群规模,形成较为集中的红色文化产业,为拉动当地红色旅游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做出贡献。

  (宝丰县革命老区促进会)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