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老区巨变话改革

2018/11/29  浏览量: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迅速,城乡居民收入快速提高,人民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极大改善,和谐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尤其是当年为了新中国的解放做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革命老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老区群众切切实实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家庭财产由无到有,由少到多,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并逐步向富裕迈进。

  如今,走进革命老区,就会感觉到科技成果显著,交通运输便利,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明显改善,老区群众的爱国热情高涨,幸福指数不断上升,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不断夯实,呈现出人民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建国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上世纪70年代,我国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由此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40年来,党和政府坚持不懈地将改革作为推进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农村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由于坚持了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以市场为取向的农村改革,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维护和发展农民的根本利益。使得符合世情国情农情的农村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农业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农民生活水平极大提升。广阔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以说,改革开放40年来,农业最得力,农村最受益,农民最实惠。国家不但免除了涉及每个农户的农业税赋,反过来还发放各种农林补贴。各级政府支持农民土地流转,产业结构调整,农林牧副渔自由发展,产供销自主经营。农民进城发展个体经济已成常态。据了解,我县中小企业中较有成效的企业家大多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他们很多人在城里挣了钱,不忘反哺家乡,又投资拉动带动村民一起发家致富。

  如今一走进我县的乡镇村屯,处处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莺歌燕舞。一个个红墙绿瓦、杨柳成荫、错落有致的小村落坐落在大山的怀抱之中,犹如一处处世外桃源。

  “天然林保护工程”让大山深处充满生机与活力;

  “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使得村屯周边山更青翠,草更茂盛;

  “村村通”将城里的柏油公路直接修到了每个村口,“晴天扬灰道,雨天水泥道”一去不复返了;

  硬路面纵横村中巷道,卫生箱排列有序。过去“一进村儿是牛粪,一进院儿是猪粪,一进门儿是鸡粪,一上炕是娃娃粪”的场面再也见不到了;

  “兴边富民项目”和“泥草房改造”将原来的“木刻楞”、“干打垒”、“垃子屋”、“土坯房”变成了红墙朱门、青砖碧瓦,具备取暖设施,客厅书房,冲水厕所,沐浴洗漱,厨房餐厅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农家院;

  “自来水改造”、“改水改厕”使农民不再喝“氟”招标的河水,不再随意便溺。“大骨节”、“大粗脖”、“佝偻病”在新一代农民身上不再重演;

  “文化健身广场”,“文化书屋”将农民的农闲时间与夜晚生活充实的丰富多彩;

  “合作医疗”、“新农合”让农民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障;

  “农机补贴政策”帮助农民春耕有播种机、插秧机,秋收有收割机、脱粒机,吃粮有碾米机、磨面机,运粮有小货车,进城有小轿车。再也见不到“老牛破车嘎达套,坑坑洼洼稀泥道,起早贪黑一天造。”的状况了。

  “农资补贴”、“免费农技培训”“阳光工程”让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春种秋收不得闲”的农民科学种田、科学养殖,成为了新时期的“种养殖能手”和“农业专家”。

  “农村养老保险”保障了年老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农业改革一系列惠民政策惠及了农村千家万户,现代农民腰包鼓了,腰杆硬了。银行有存款,城里有“洋房”,村里有“别墅”,院里有“豪车”。过去的“三大差别”(城乡、工农、脑力与体力)已成为了历史。

  革命老区有着秀丽的山水,光荣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勤劳的村民,执着的传承。尤其是我县的朝鲜族村屯,经历了40年的改革开放,从挨饿到温饱,再到富足。他们感觉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苍生,才能救中国。他们感恩党和政府,感恩改革开放,他们要立足于当前大好的发展形势,知足奋进,创新发展,决心在小山村里干出一番大事业。

  我县万宝镇红旗村是一个日伪时期被日寇以欺骗和强制手段从朝鲜半岛迁徙到我县的少数民族村落,饱受日寇欺辱和压迫。抗战时期成为了抗击日寇,支援抗战的革命老区。建国初,可耕地面积只有80公顷,人均耕地0.25公顷。改革开放前村民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勤劳的红旗村村民依托长白山旅游优势和朝鲜族丰厚的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民俗旅游业,逐渐形成了以朝鲜族特色餐饮、民俗表演、民俗风情体验、家庭度假和农业观光为主的民俗旅游产业体系。目前,全村有近1/3的人在表演队、旅游饭店、纪念品销售点就业。他们凭着自己聪明的才智、非凡的勇气、勤劳的双手和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把一个贫穷落后的移民村落建设成各个方面都走在中国农村前列的先进村。被誉为“中国朝鲜族第一村”。2002年、2005年、2008年红旗村村民委员会三次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称号。多次获得省、州、县级荣誉。2003年、2004年、2006年红旗村妇代会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多次授予“全国美德在农家活动示范点”称号。2006年红旗村党支部被中共吉林省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并多次获得州、县级表彰。

  我县石门镇茶条村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朝鲜族村落,是土地革命时期“红五月斗争”的策源地。全村共有336户1170口人。耕地面积300多公顷,常年粮食总产量300多万斤。改革开放前也是只能解决温饱问题。上世纪80年代初,在改革开放春风吹拂下,开始发展多种经营。外出劳务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主体。2008年村内外出劳务人员426人,劳务收入934万多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80%多。劳务输出成为本村的支柱产业。为此,茶条村被吉林省政府命名为“吉林省劳务输出基地”。除此外,茶条村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起来,从事商业、餐饮业的有23人,可创年收入23万元。茶条村特有的“石门小鱼汤”、“绿豆腐”在延边已经小有名气,很多“美食家”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一品为快。

  近年来,茶条村立足“生态立村,特色兴村,旅游富村”战略,建设完成了民俗风情园、酱文化产业园、朝鲜族传统民居以及草莓园采摘基地等项目。将茶条村打造成以发展朝鲜族民族文化为底蕴的原生态特色村寨,为传承和彰显朝鲜族乡村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2014年5月,茶条村被列入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命名的“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录”。

  松江镇松花村距离当年的安图县城(松江镇)八里地,是抗日救国军“姚振山旅”攻打县城,消灭日寇的“前敌指挥部旧址”。也是个典型的朝鲜族村落。全村有100多户290口人。耕地面积80多公顷,常年粮食产量77万多斤。改革开放前是松江镇拥有贫困户较多的一个贫困村。改革开放以来,村民开始走出国门打工挣钱,年打工收入达到了110万元,占经济总收入的40%以上。国家“兴边富民”政策惠及了松花村,使村民生活条件逐渐得以改善。通往镇里的土路以及村内巷道全部硬化;家家户户搬离泥草房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家家喝上了安全便利、洁净的自来水;村里设立了卫生所、图书室。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村里的第三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村内有90人开始发展草莓种植业,当年创收20多万元。一户发展养蜂业,当年创收1.4万元。村民实实在在的富裕起来。

  2010年,邻村的村民李姝君携丈夫一起返乡创业来到了松花村,创建了“松花村姝君朝鲜族民俗旅游服务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高薪雇用本村村民,承接长白山旅游经济圈辐射互动,为往来游客提供餐饮、住宿、游玩、选购土特产品及旅游纪念品服务。仅2016年就接待游客15万多人次。合作社租赁村里果蔬采摘大棚,为村集体经济支付13.7万元租金。同时,雇用村民采摘,高价回收村民自种果蔬用于旅游餐饮服务和销售,带动全村村民共同致富。

  松花村坐落于松花江源头的五道白河江畔,纯净的江水,肥硕的土地培育出优质的绿色稻米。2016年,姝君合作社注册了“松花村大米”品牌,成立了“绿色大米种植合作社”,整合村里72名村民零散水田地20公顷,实行统一种植、管理、销售,使这一绿色无公害品牌大米迅速打开了市场,并成为旅游购物中非常受游客欢迎的产品。松花村村民种植水稻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村民也以此彻底脱贫致富。

  我县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依托长白山自然资源,展现边疆少数民族民俗风情,勇于发展,开拓创新,各个革命老区村屯打破思想禁锢,实施产权制度改革,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与人文特点,走出了一条适于自身发展的改革之路,使老区的村村屯屯都改变了模样,到处是绿水青山,到处是幸福家园。奶头山村、红丰村、江南村、六人沟村、东清村、会财村等等革命老区村屯在改革开放春风吹拂下,像山间野花竞相绽放,为祖国这座大花园增添着芬芳。

  我国经过40年的农村改革实践,已实现农业生产协调发展,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回顾整个改革历程,首先是农业方面,增加资本与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采用先进的生产手段,构建农业产业体系,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完成了由传统农业改造到现代农业建设的转变。其次是农村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会管理事业,强化公共服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完成了由促进经济发展到加强社会建设的转变。再次是农民方面,健全了村民自治制度,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扩大农民政治参与,促进了农村民主的发展,完成了由增加经济利益到保障民主权利的转变。最后是城乡关系方面,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改革城镇户籍管理制度,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破除二元结构,推动一体化发展。这一切都说明,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农村(特别是比较贫穷落后的革命老区)发生的巨变与取得的成就绝对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这是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一场伟大辉煌的变革。

  (吉林省安图县 蒋成义)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