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关于产业扶贫基地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2018/12/10  浏览量:     

县委书记陈平批示:

  县老促会、扶贫开发协会这篇调研报告,内容详实,周到全面,所提建议很有价值,请农口部门研究落实。

  2018年12月5日

 

  加快推进基地建设 合力提升扶贫质效

  —— 关于产业扶贫基地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江苏省建湖县老区开发促进会 扶贫开发协会

  近年来,江苏省建湖县以产业扶贫基地建设为抓手,因地制宜,聚集资源,突出重点,大力推进产业扶贫行动,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日前,我县“两会”组织人员深入基地、走访有关镇和相关单位,就产业扶贫基地建设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实践证明,加快基地建设,大力推进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一条新路子,是“造血”扶贫的一项好举措。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初步成效

  ——产业扶贫基地促进了低收入农户持续稳定增收。截止2018年初,全县共建立了35个产业扶贫基地,位居全市前列,宝塔、上冈、高作等镇新建产业扶贫基地3个以上。各镇新(扩)建基地2个以上,涉及蔬菜大棚、经济林果、花卉苗木、特禽养殖、中药材、有机稻米等8类14个品种,基本做到产业全覆盖,带动1550户低收入农户就业创业,实现集中创(就)业、分批脱贫目标,2017年1125户低收入农户通过产业扶贫实现脱贫。

  ——产业扶贫基地促进了现代农业结构调整。全县产业扶贫基地与现代农业园区紧密相联,依托园区建立基地,建好基地促进园区发展。芦沟镇依托城东现代农业园区建立了两个苗木基地,每年为低收入农户增收20万元以上。全县有10个产业扶贫基地与现代农业园区联为一体,共流转土地1.5万亩,其中产业扶贫基地8000亩,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九龙口镇新建富硒稻米基地,通过产业扶贫资金入股方式,扩大了基地规模,基地贫困户每年分红500元以上。

  ——产业扶贫基地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2017年,全县17个经济薄弱村通过建立扶贫基地发展集体经营和混合经营,当年收入达到18万元以上,退出了贫困村序列,当地农民依托产业扶贫基地,扩大了高效农业经营面积,不但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也催生了一批新的经营主体,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沿河镇利用荡滩水面发展光伏基地,为低收入农户安装光伏电磁板,村集体收入每年增加100万元以上,同时低收入农户光伏发电每年增收3000元以上。

  二、基本做法

  (一)摸清贫困户发展意愿,选准选好产业项目。按照脱贫攻坚工作总体要求,我县制定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规划,对发展项目、基地规模、带动农户数量进行了科学调研论证。一是编制产业项目规划。围绕扶贫标准、扶贫政策、扶贫方式和扶贫效果及相应措施进行编制规划,明确种什么、养什么、如何持续增收,既具有操作性,又能保证贫困户真正受益。规划到2019年全县发展35个产业扶贫基地,涉及设施果蔬、优质稻米、特禽养殖、经济林果等8大类35个不同产业类型项目。二是因地制宜确定规模。根据镇村财力状况、上级专项资金可使用额度、社会资源的集中程度、贫困户的发展愿望和能力,合理确定扶贫基地项目规模,采取能大则大、宜小则小、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统筹考量,逐步推进。三是明确产业发展重点。重点发展具有一定基础的特色优势产业,以及接地气、门槛低的项目,提高产业竞争力。要求各镇选择2-3个适合本地发展、贫困户能参与、市场潜力大、比较优势好的特色项目,集中力量,重点发展。

  (二)创新经营模式,增强基地带动能力。一是“龙头企业+农户”领办经营模式。全县筛选20个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作为产业带动主体,实行统一布局、统一种苗、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包底收购“四统一包”形式,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2017年,我县17个扶贫产业基地中有5个基地由龙头企业牵头领办。军曼科技公司帮助108户低收入农户养殖火鸡4000余只,当年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二是“合作社+农户”合作经营模式。支持村组干部、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牵头兴办合作社,鼓励低收入农户入社经营。2017年,全县产业扶贫基地成立了6个专业合作社,吸纳400多户低收入农户参与经营,生产在家、服务在家,实现集中与分散的有机统一。宝塔镇籽多多合作社2017年带动20户低收入农户从事瓜蒌种植,每户年增收3000元以上,今年又新扩基地100亩,带动96户贫困户发展瓜蒌种植。三是镇村发展产业集体经营模式。今年,我县尝试由扶贫结对挂钩部门与所在镇(街道、区)共建绿色扶贫基地,县直部门无偿提供苗木,镇村流转土地,镇林业站或村集体集中经营管理,最终由县直部门保底价收购,采取提前预付、最终结算的方式,结合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人数,对确无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实行平均分配利润,确保贫困户获得稳定收益。今年春季,结合绿色扶贫工作,我县交通局、水利局、农委和住建局分别与宝塔镇、芦沟镇和上冈镇建立4个绿色扶贫基地,据测算,当年可为低收入农户增加1000元以上收入。四是发展社区股份合作模式。对有资产、资源的村居成立社区股份合作社,把资产资源直接量化到户,通过评议认定,增设贫困股直接量化到贫困户,实行年终分红。2017年,九龙口镇收成村等4个村通过社区股份合作,31户贫困户共分红52200元。

  (三)健全激励机制,整合资源共建基地。一是出台财政配套扶持政策。支持镇村帮助贫困户脱贫,根据各镇一般低收入人口数量、产业发展规模、脱贫情况,县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镇村产业扶贫。对低收入农户发展设施大棚、经济林果等高效农业项目的,按其产业类型和标准,给予相应扶持。对新建带动50户以上农户的绿色扶贫基地,每个奖补10万元。在“十三五”期间县财政对一般贫困户人平产业帮扶资金不低于2000元。二是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我县对扶贫产业基地都建有一套相应的利益联结制度。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的基地,由镇相关部门和经营主体、低收入农户签订协议,尤其是对保底收购合同制定了相应制约措施,切实维护贫困户利益。集体经营的基地,实行单独建帐,独立核算,使用产业扶贫资金的量化到贫困户,确保收益按比例分成。全县17个扶贫基地与农户签订合同1050份,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签订合同14份,有效维护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三是健全督查考核机制。我县在基地建设中推行“五个一”机制,即健全一套工作班子、明确一个牵头部门、落实一家带动主体、出台一套考核体系、制定一套扶贫规划,每个基地由镇长亲自抓,负总责,整体联动,合力共建。县扶贫办会同相关部门实行每月一督查、每季一公布、年终总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年终绩效考核依据之一。

  (四)强化组织领导,压实责任强势推进。为了加快推进产业扶贫进程,我县专门出台了《关于推进产业扶贫的指导意见》,明确目标任务、推进措施和各部门职责。一是广泛宣传发动。通过村务公开栏、村民会议、走访调研等形式,大力宣传产业扶贫基地的前景收益、利益分配机制,逐户发放意见征求表,征求贫困户产业发展意见,全面造浓低收入农户发展产业脱贫的氛围。去年9月份,我县结合产业扶贫工作,制作专题片,在镇村集中宣传,使各级学有榜样、做有尺度。二是加大结对帮扶力度。全县落实4639名县直部门党员干部与一般低收入农户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定期上门走访,了解情况,帮助贫困户选择产业项目,改一般走访为针对性产业扶持。结合“大走访大调研大落实”活动,县委、县政府组织62个工作组,指导全县220个村居脱贫攻坚工作,做到脱贫不达标,队伍不解散,一包到底,务求实效。三是组织开展培训指导。县扶贫办先后三次举办产业基地建设专题培训班,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对项目筛选、基地认证、带动方式、分配模式等内容进行集中培训。县农委对养殖、种植等实用技术进行辅导,并明确一名技术人员挂钩产业扶贫基地,现场指导,帮助解决实用技术难题。商务流通部门对农村电商、产品销售等流通环节进行辅导,并落实县农贸市场等流通主体帮助解决农产品营销。通过培训和搭建平台,指导农户种养,帮助农户销售,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

  三、存在问题

  产业扶贫工作仍存于摸索阶段,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低收入农户参与热情不足。部分农户存在等、靠、要思想,参与基地发展积极性不高,不愿意学习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和业务知识,认为扶贫就是政府上门发钱送物,至于扶贫基地那也是政府的事情,跟自身无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扶贫基地的发展质量。二是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不够。在扶贫基地建设过程中,部分农业经营主体也积极性不高,部分农业经营主体表示,发展扶贫基地经济利益得不到保障,而且贫困户也难以组织协调带动到位,带动作用发挥不明显。三是部门合力共建氛围不浓。扶贫本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大力推进的民生工程,应该各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协作,但大合唱却变成了农办、农经部门的独唱戏,其他部门动作不多,措施不实,成效不明显。四是扶贫资金渠道多而散。各级扶贫资金较多,管理部门较多,没有形成合力,不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扶贫资金的最大效用没有发挥出来。五是扶贫基地经济效益不高。经济效益是带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根本保障,但从实践来看,政府调控较多,市场规律引领较少,经济效益难以达到预期。

  四、几点建议

  1、强化领导,压实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每个产业扶贫基地都要建立一支工作队伍,定目标、定责任,严格考核。党委、政府的主要责任人和分管负责人都要牵头领办一个产业扶贫基地,形成示范效应。

  2、加大宣传,提振群众脱贫信心。扶贫先扶志,通过各种形之有效的方式,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积极宣传各级扶贫政策,让群众了解到政府的坚定决心,不达目标不动摇,加大技能培训,提高一般低收入户的劳动技能,提振广大群众参与扶贫基地建设的主观能动性,提振脱贫致富信心。

  3、健全机制,拉长产业扶贫链条。建立健全产业扶贫的长效机制,明确各方的责权利,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领办、创办基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产业扶贫模式,让低收入农户参与经营、参与分配,不断拉长产业链条,确保低收入农户能获得稳定收入。

  4、加强政策配套,不断扩展帮扶力度。出台配套扶持政策,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创办产业扶贫基地,对基地辐射效果好,带动作用强的,加大扶持力度。统筹盘活多渠道项目资金,精准发力,凝聚合力,发挥项目资金的最大社会效用。鼓励薄弱村建基地,发展集体经营,扶贫资金向经济薄弱村倾斜,实现集体和农民双增收,增强扶贫实效。

  2018年11月7日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