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河南省辉县市老区扶贫脱贫工作调研

2017/05/12  浏览量:   作者:石明海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2020年让所有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河南省辉县市地处太行山区,老区面积和人口占全市总面积和总人口的90%和80%,有121个贫困村,5万2千多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繁重。经过多年的努力,贫困人口减少到2016年底的2.13万人,今年计划再退出15个贫困村6900人,力争在2019年全部退出贫困。纵观过去易地搬迁、搞基础建设改善民生条件、靠工业发展带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发展旅游业等扶贫脱贫艰难之路,可为今后攻坚脱贫提供借鉴。

  一、易地搬迁,搬进新时代

  扶贫要因地制宜,以辉县市深山区拍石头乡,黑沟水村为例,易地搬迁是其脱贫的正路。该村有18个小自然村组成,406户,1407口人,离城40余里,散居在那沟沟洼洼的山岭陡坡上。土薄石厚地贫瘠,人均不足一亩地,还是靠天收,年产小麦不过二三百斤,吃水难,行路难,恶劣的自然条件造成了村民祖祖辈辈的贫穷。群众就医难,孩子们上学难,本村的姑娘不愿意在本村找对象,外地的又不愿意来,很多小伙子们找不上对象,只好打光棍,上述情况只是山区村的一个缩影,像黑沟水村一样的村很多,深山区要想就地脱贫很难,搞基础建设成本高,而且对生态环境付出也大,实践证明要解决这部分的脱贫,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易地搬迁。近几年来辉县市投资2.21亿元,新建了扶贫安置小区9个,已安置深山区贫困户2099户,9676人。以从拍石头乡黑沟水村搬到辉县市佳怡社区的村民路麦莲为例,她现在在社区有105㎡宽敞明亮的房屋,用上自来水、天然气,家有空调、冰箱,社区距市商场、市医院一里多,周围有学校、幼儿园。她又在社区就了业,每月有一份1500多元的固定收入,在县城打工的儿子也找上了对象,,从此摆脱了过去在山区贫困生活之苦。

  搬可以撇开制约生产发展的穷根子,使散居在深山的村民传统封闭的生活方式向现代开放式的生活态式转变,使山里人不再土里刨食,不再石头缝里求财,使更多的贫困户像路麦莲一样走出深山脱贫致富。今后市里还计划采用ppp模式,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扶贫搬迁,力争用3—4年时间完成深山区贫困群众搬迁脱贫任务。

  二、搞好基础建设,改善民生条件

  山区的贫困,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群众生活基础条件差,交通闭塞,路难行,没有水,土薄石厚地贫瘠,靠天吃饭。所以近几年从扶贫帮扶农民脱贫致富的实际看,首先要解决的是路和水有关民生的问题,然后才是发展经济。(1)辉县市检察院驻高庄乡白道村工作队,入村后经过调查,认为村里穷在路不通没有水,为此首先是筹集资金,帮村里修通村中主干道和架通一个塌桥,解决了村民出行难,再整修铺设管道15000米,使全村家家通上了自来水,然后带领村民搞果树冬桃种植,从此群众生活有了根本性变化,摆脱了贫困。(2)新乡市政协副主席赵秀志驻拍石头乡圪道村帮扶,也是先引资打了一眼扶贫井和整修辉县北干渠配套工程4500米的引水渠,解决群众吃水困难、浇地困难。之后,引导村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鼓励农民因地制宜,种小杂粮由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搞土地流转,建蔬菜大棚,使群众生活水平逐年提高。(3)辉县市人民武装部驻上八里石门店村后,为解决困扰多年村民的饮水问题,部里拿出10万元,修蓄水池加固和维修补装管道,整修村组道路,当村民们喝上了清洁的泉水,踏着平坦的水泥路后,感谢人民解放军的鱼水情结,该村还借助南太行旅游发展带动优势加快了脱贫的步伐。等等例子举不胜举,但都是从改变基础设施,使民生得到改善,人们常说要想富先修路,路通百通,路通促进经济发展,治水能改善饮水条件,一是可以提高健康水平,二是提高农作物灌溉能力,变旱地为水浇地,增加农业产量,促进经济发展,脱贫致富。

  三、依靠工业发展,致富脱贫

  辉县市太行山老区深处南寨镇,有一个贫困村叫蒿地掌村,过去是辉县侯兆川出了名的穷村,全村一百多户人家分布在狼石沟的六道山坳里,整个沟里没有一眼深水井,吃水要翻一道岭到几十里外去挑水吃,因为穷苦村里很多年轻人找不到对象,为延续香火,山区人只好用换亲组成家庭,由于近亲联姻,结果出现了一茬一茬的残疾人,生活在这山沟里的人总老盼望着哪一天能由穷变富过上好日子。

  然而人们愿望最终实现了,在共产党领导下,经几任党支部书记的拼搏、努力,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由县里扶贫工作队的支持与辉县市汽车电器厂结了缘,开始搞村办弹簧加工厂,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家庭小作坊,统一原材料、统一技术,家家户户都搞弹簧加工,产品由村里统一检验,合格后统一销售。特别是第三任支部书记原银贵接任后依靠科技的竞争力,弹簧产品一举垄断国内市场,并还远销日、美、韩等国,蒿地掌村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弹簧第一村”。村里有了集体经营,村民家庭富裕了,之后用工业挣来的钱,投资上千万元,硬化村间道路,打深水井,埋设地下管道,改建喷灌技术,使全村旱地变旱涝保收田,提高粮食产量。全村196户人家,有170余户在市里卖了新房,家家都有小汽车,人均收入早已超过万元。村里每年还向考上大学的学生提供奖学金,为厂里职工办理社会养老保险,使山沟的农民也过上像城里一样的生活。

  四、新型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

  在调研中发现辉县市常村镇常绿合作社的典型,常绿种植农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位于辉县市常村镇常春社区,前期已流转土地800余亩,建立生态园,生态园为有机蔬菜区和旅游观光区两大功能。有机蔬菜区的建成通过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每年可为居民提供6000公斤优质蔬菜,生态旅游可接纳50多万人游客,已成为辉县市最大都市休闲农业 园区,既能有效发挥高效农业,提供优质农产品,又能发挥农业的生态功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提高农产品副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脱贫致富。该镇的沿东村整村3000多亩土地去年全部流转,也在搞特色种植和大型生态园,现已初具规模见成效,即将带动整村脱贫。

  再从吴村镇赵屯村看,土地流转转出农村发展的新路,该村位于太行山脉下边缘地带,农民祖祖辈辈靠种地为生,是传统的农业村,全村320余户,1200多口人,有农田3000多亩,多少年来也未摆脱贫困。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状况,2013年村民在党支部书记牛保俊的带领下,认真分析该村现状,在创农村发展新路子上做文章,通过到外地考察学习,认为搞特色种植最适合,先期流转了900多亩土地种葡萄,成立了天冠农业种植合作社。葡萄2014年栽苗,2015年挂果,2016年后是盛果期。村干部赵国安算了一笔账,土地流转前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每年秋、麦两季收入千元左右,流转后露天种葡萄每亩年收入5000多元,是传统农作物的5倍,而大棚种葡萄年收入是1.5~2万元。是传统农作物的15~20倍,农业增效十分明显。流转土地后的村民能得到土地流转费每亩每年800元,村民们既能从土地上解脱出来,又通过反包合作社土地,入股当股东,或到合作社打工,又增加一份收入,年人均收入万元以上。村民路光付家有11亩土地,先流转了7亩,通过在合作社打工,每月净挣1800元,儿子、儿媳都有活干了,全家6口人,年收入最少也不少于8万元。树挪死,人挪活,赵屯村土地流转转出了一片新天地,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董事长牛保俊说:“通过土地流转,赵屯村90%的群众脱贫了,家家都走上了富裕之路。”

  这里还要说的是上八里镇杨和寺村,全村依靠种果树富了,三年前就摆脱了贫困。春季万亩桃花万亩红,引来八方游客赏花,秋季果林果实累累忙外销,车水马龙的繁忙景象,带动了第三产业。沿路摊卖和家庭农家乐、饭店生意红火,村民们再也不愁没钱花了。

  五、旅游的发展,带动农民脱贫

  依靠南太行自然资源,近几年旅游业蓬勃发展,很多村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基础上,大力开发乡村旅游业。以增加人文景点,使山水更有景观价值,办起了农家乐、旅社宾馆,为游客提供生活方便条件。沙窑乡的南坪村,位于辉县市万仙山景区的核心区域,从上世纪90年代初新开始发展旅游,目前已成规模化,全村有11个自然村,160户,常住人口600余人,现在80%的农户都从事农家乐,餐饮或经营土特产、小商品等。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就已达到1.3万元以上,年收入20万元的农户就有近50多户,个别还有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上。农户侯长青一家5口人,就有家庭床位110张,旅游旺季时天天爆满。村民郭三全过去外出打工,累死累活年收入不足2万元。自从2013年回家经营小商品店,卖纪念品之类,年收入在6万元左右。实践证明,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乡、村旅游带动产业发展和农民就近就业。后期发展起来的轿顶山景区,使沙窑乡小井村逐步走向脱贫致富,投资3.2亿元的4a景区,通过公司董事长赵平生,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修登山步道、龙脉长城、历史文化景观、官职文化长廊、天云观及神奇独特的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观,并率先在景区安装了智慧旅游服务系统,实现了景区一年一大步的发展,把昔日无人问津的荒山变成了风光秀丽、文化厚重的旅游圣地。在景区发展的同时,小井村富裕了,办起了几十家农家乐,村民还能就近为旅游公司打工,使村民从逐渐解决温饱到彻底摆脱贫困,走上了富裕的轨道。

  六、几点启示

  从上述现实看,纵观脱贫致富之路形式多种多样,但总有一个前提,得到的启示就是:一加强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是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关键和根本;二完善政策体系把任务落到实处,派驻村工作队包村具体实施帮扶,强化基层活力;三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投入,并落实到位使其产生效益,逐步把输血型变造血型;四在具体工作中,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结合贫困地、贫困户的实际对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寻找多渠道多形式的脱贫致富渠道;五在实施易地搬迁脱贫、产业扶持脱贫等等措施的同时,还要实施转移就业,社会保障,特殊救助脱贫等;六要动员爱心企业家扶贫,营造全社会支持帮扶贫困村脱贫的氛围。

  总之,要是老区贫困群众脱贫,打好这场攻艰战,就是要使老区贫困群众享受政策和财政的支持,享受教育、医疗、卫生等等生活所必需要的优惠条件,使脱贫不返贫,能永久性地真正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