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关于老区贫困村脱贫出列后如何巩固扶贫成果的调查

2017/06/07  浏览量:   作者:熊贤远  

  最近,我们深入到我市重点老区庙前镇庙前村、育溪镇水田湾村、王店镇跑马村,就脱贫出列后如何巩固扶贫成果的问题进行了一些调查。下面是这次调查的有关情况及建议。

  一、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

  调查情况表明,随着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战略部署的深入贯彻落实,在市委、市政府和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级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老区贫困村的脱贫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近年来,这三个村都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落地和社会各界支持,大力开展水利、电力、道路、农田和村容村貌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的好效果。例如庙前村,近年来筹集和投入资金560余万元,大力推进安全饮水、通组公路、危房改造和美丽乡村四大工程建设,市委书记郑廷贵先后六次到村检查指导。该村利用友谊水库142万立方库容建起自来水厂,架设水管7万余米,让村民饮上了安全卫生水;拓展通村公路硬化通组道路15公里,使水泥路通到了很多农户的家门口;改造和改建危房9栋,解决了贫困户13人的住房问题;修建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活动场地及村委会、卫生室等公用房屋和文体娱乐设施;对村街道进行美化亮化,高标准绿化栽树,架设太阳能路灯45盏,新修下水道1000米;新增变压器3台,解决了150户村民的“低电压”问题。同时,落实土地整理项目资金987万元,平整改造建高标准农田500亩,修建排灌渠道3.5公里,从而使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二) 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实施产业扶贫,是老区脱贫和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行动中,这三个村都十分重视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在产业富民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例如水田湾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引导农户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形成了以香菇种植为主导产业,以引进红心猕猴桃种植为新型产业,以优质粮油、山羊养殖、用材林培育为基础产业的“1+1+3” 的产业发展格局,并通过扶持2个专业合作社,新建3座冷库解决收储和销售问题,有力地推动了产业发展。 2016年,全村种植香菇规模达200万袋,户均4000袋以上,销售收入达1000余万元。其中,以每户1500元的标准扶持16个贫困户种植香菇实现了增收脱贫。

  (三)脱贫目标基本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是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确保农村贫困人口按期脱贫。这三个村经过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共计205户397人,脱贫消号的时间,庙前村和水田湾村定在2016年,跑马村定在2017年。在进行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中,通过实施产业扶贫、生态扶贫、金融扶贫、农房改造扶贫、健康抉贫、教育扶贫和社会保障兜底,确保了按期实现贫困村出列、贫困户脱贫消号的目标。2016年,这三个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都达到了15000元以上,其中庙前村和水田湾村贫困户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500元左右。

  (四)村级有了稳定收入。村级经济实力是村级组织履行服务职能的重要支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问题也越来越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并相应采取了一些措施。2016年,庙前村和水田湾村各自通过争取国家光扶贫项目资金40万元,分别建成了一座50kw的光伏发电站,现已并网发电,每年每村可获6万元左右的稳定收入;跑马村则是对集体拥有“三权”(所有权、发包权、经营权) 的3000亩岗地,以每亩每年30元的价格每两年一轮,进行循环式的“ 多经承包”,村级组织通过收取承包费年均可获得4.5万元左右的经济收入。

  二、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尽管这三个村通过脱贫攻坚,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如何巩固脱贫成果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基础设施建设后续任务重,资金缺口大。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的原因,老区贫困村的基础设施一直处于落后状态,欠账太多,建设难度大。近几年虽然花大力气解决了很多问题,但基础设施的后续建设任务仍然很重。例如水田湾村不仅还有8公里道路需要硬化、104口堰塘需要整修,约需资金300万元;而且前些年修建的道路堤坝也因出现损毁需要整修和完善配套,仅去年对15公里主干道进行维修加固就花去资金20余万元。

  (二) 产业发展缺乏后劲,产业链有待健全。这三个村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都基本确立了各自的主导产业并已初见成效,但有的项目却因为资金欠缺或产业链尚待健全而缺乏发展后劲。例如庙前村,由宜昌市政法委资助10万元购茶树苗,支持村里和农户发展茶叶种植260亩,但由于土地流转和后期管理欠缺15万元资金,加上生产、加工、营销等产业链尚待健全,致使后期管理不能按预期时间落实到位。再如跑马村,通过招商引资发展油用牡丹产业,计划种植8000亩,但由于建泵站、修水渠等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受阻,还只种植了700余亩;承包商计划购深加工设备建厂延长产业链的方案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三) 村级经济收入来源单一,债务负担重。目前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的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收入来源比较单一且数额有限,加上历年债务重、化解难,致使村级组识难以扩大公益事业和有效提供公共服务。到目前为止,这三个村的债务负担分别是:庙前村63万元,水田湾村78万元,跑马村271万元。

  三、几点建议

  (一) 持之以恒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老区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要进一步增加资金投入,继续加强老区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彻底破除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从根本上改善老区贫困村发展的“硬环境”,全面打通资源要素自由流通的物理通道,使这些地方的自身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为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 因地制宜地做大做强一批扶贫产业,促进群众持续增收。要加大对扶贫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着力打造-批能带动就业、促进群众增收的主打产业。要将老区村的产业发展,与一、二、三产中的种养殖业、土地流转、转移就业、旅游开发、参股企业分红增收、鼓励农户自主创业等有机融合,增强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三) 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增强村级组织履行服务职能的实力。要抓住农村土地延包确权和村集体资产确权的契机,充分利用集体拥有“ 三权” 的土地、山林、堰塘和建筑物及设备、设施,实行循环式“ 多经承包” 通过适当收取承包费增加收入。 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积极招商引资和邀请外出创业有成的企业家回乡领办农业企业,村集体以土地、房屋等资产折资入股参与经营,通过分得红利壮大集体经济。同时,要通过自身增收、社会帮扶、财政资助等多种渠道,千方百计化解集体债务,让村级组织轻装上阵抓发展。

  (四)进一步抓好扶“志”和 扶“智”,提升老区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内生动力。在老区贫困村实现户脱贫村出列之后,有关部门和基层党组织仍然要继续抓好“扶志” 和“扶智”的工作,进一步帮助老区群众自强自信,树立人生目标,提升认知能力,摆脱“人穷志短”的困境,鼓起主动战胜贫困的志气。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扶贫的力度,通过保障适龄子女上学、劳动素质培养、职业技能培训、经营意识再造等方式,不断提升贫困人口的知识水平、生产技能和自我脱贫致富的能力。

  (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加大健康扶贫的力度。一方面,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适当提高兜底保障水平,让五保户和低保户能亨受到更多的改革红利;另一方面是要鼓励和扶持有一定劳动能力和致富门路的低保人员,依靠自己的努力脱贫致富回报社会。同时,要扩大困难群众政策性保险复盖面,探索重大疾病、慢性病商业保险新机制,加大健康扶贫的力度。对老区贫困群众无论小病大病,一律实行免费医治;对有康复需求的贫困残障人员,一律实行免费康复冶疗,由政府兜底买单,确保老区群众不再因病因残致贫 。

  (六)进一步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应当十分清醒地看到,现在老区贫困村脱贫出列还是一个很低的标准,而且由于种种原因,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村级收入、化解集体债务等,还有较重的任务和较大的难度。因此,我们必须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进一步统一认识,继续加强领导,深化结对帮扶,落实责任措施,建立扶贫帮困长效机制。何特别是要切实加强村“两委”班子的建设和党员干部的素质教育,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和务实作风。

  (撰稿人:湖北省当阳市老促会副秘书长 熊贤远)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