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引入竞争促脱贫 激发内力拔穷根

2017/06/14  浏览量:   作者:温龙海  

  2016年以来,为提高扶贫实效,促进扶持与扶志相结合,激发贫困对象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新罗区率先将竞争性引入扶贫开发工作,探索实施了竞争性扶贫机制。

  一、 概况

  (一)引入竞争性扶贫的背景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一部分贫困群众通过政策扶持和自己的辛勤劳动,走上了脱贫奔小康之路,但是也有一部份贫困群众对脱贫致富想法不多,甚至想都不想,自认为“富不了,也饿不死”,日子得过且过;有的则贪图安逸,吃不了苦,不愿参与政府扶持的生产发展项目,缺乏辛勤劳动、自立增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着别人送小康。例如,有的帮扶干部为贫困户买了鸡苗、鸭苗,过不了多久,贫困户就转手卖掉,拿去吃喝。这样的贫困户该怎么扶?如何转变这一类缺乏劳动创造意愿,完全依赖外部支持的贫困户的错误思想;如何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竞争性扶贫简介

  竞争性扶贫采取“政府企业搭建平台、贫困对象竞争上岗”的方式,由政府或农林项目业主搭建竞争性项目平台,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途径,让贫困对象通过竞争方式无偿或低偿获取项目、技术、资金、岗位等外在帮扶机会,增强贫困对象的主体意识和机遇意识,强化其脱贫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一部分竞争“上岗”的贫困对象脱贫致富的真人真事,带动更多的贫困对象树立脱贫信心,激发内生动力,并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梦。同时,有效调动各方面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主要做法

  (一)积极探索,先行先试

  为激发贫困群众发展增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去年底至今年初,新罗区率先在雁石镇和江山镇开展竞争性扶贫试点。一是在雁石镇益坑村试点“村集体资源+贫困户”竞争性扶贫模式。由益坑村拿出4亩村集体土地给本村贫困户竞争,通过比技术、比信心、比勤劳、比口碑等由村民代表打分,将4亩土地无偿交由得分最高的贫困户罗玉灿耕种。去冬今春,罗玉灿在区、镇农技干部的指导下,利用4亩耕地种植芥菜、包菜、花椰菜等冬种蔬菜,增加家庭收入6000多元。二是在江山镇试点“农场+贫困户”竞争性扶贫模式。租赁龙岩市绿鲜山蔬菜种植农场20亩大棚蔬菜基地。由贫困户自愿报名,通过下村领导、干部、村两委和协理员统一评分,按分数高低择优“上岗”。至3月中旬,第一期20户贫困户(山塘村4户、铜砵村16户),已进驻农场耕作。农场与竞争“上岗”的贫困户签订协议,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指导、生产用具,统一购买肥料、农药,按市场批发价统一收购贫困户生产的蔬菜,并保证每个贫困户年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

  (二)精心谋划,创建模式

  2017年初,新罗区将竞争性扶贫写入《新罗区2017年脱贫攻坚战役实施方案》,并将其列入“七大扶贫工程”之一,统筹设立扶贫开发项目竞争性引导资金500万元。制定了《新罗区竞争性扶贫项目实施方案(试行)》,对竞争性扶贫项目平台每提供一个竞争性岗位,给予启动资金1000元,并根据具体项目的实际投入给予一定补助,同时,对通过竞争上岗并取得实效的贫困对象给以一定的奖励。由镇(街)发布竞争性扶贫项目公告,并建立项目申报、调查核实、评审考核等一套公开透明、方便申报对象操作的规范程序、工作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最大程度地扩大贫困对象的受益范围,确保做到公平和效率的有机统一。经过前期摸索,目前新罗区竞争性扶贫主要形成以下五种模式:

  一是就业岗位竞争。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企业或农林项目业主提供用工平台,用工需求向贫困户倾斜。由贫困户竞争上岗,优先雇佣生产积极性高、勤劳肯干的贫困户,实现就业转移,增加贫困对象的工资性收入,达到增收脱贫的目的。如,曹溪街道黄洋村晟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果蔬基地+贫困户”竞争性扶贫模式,公司流转黄洋村村民土地300亩,让黄洋村贫困户中符合条件的10户竞争择优上岗,每位贫困户月收入约2000元。另一类是由各镇(街)根据当地公益性岗位的数量,发布招聘公告,让贫困户报名竞聘,根据考核成绩择优上岗,为希望通过自食其力而脱贫的贫困户提供岗位。如,白沙镇政府在全镇31个村发布禁毒巡查员招聘岗位,通过自愿报名、村两委推荐及镇一级综合评定择优录用有劳动力、在本村常住贫困户为禁毒巡查员,让52名积极性高、勤劳肯干的贫困户竞争上岗,每月发放基本1050元,并建立绩效考评制度,根据巡查记录及巡查用时每半年进行考核一次,综合整年的考评分数,对于不合格的给予淘汰,合格的年底将统一发放绩效奖(每月300元)。

  二是项目合作竞争。依托项目业主发展种植、养殖业,由贫困对象竞争种养份额,实行分散经营或者投资入股,给贫困对象提供技能培训、技术指导、卫生防疫、农资实物等帮扶,并以不低于同期市场价格的保护价收购产品,以降低贫困对象的技术和市场风险,确保收入稳定。如,万安镇打造的“灵山土鸡养殖”竞争性扶贫项目。初步设计10个贫困户养殖席位,每个席位一次性给予200头灵山土鸡,由全镇贫困户竞争养殖席位。以贫困户当年度的2000元帮扶资金作为鸡苗成本,由欣草农业公司统一提供2斤重全疫苗接种鸡苗,贫困户养殖3-4个月后,可自行销售或由欣草农业公司按每斤20元价格回收,万安镇政府再根据贫困户养殖的灵山土鸡品质及效益,给予一定奖励。

  三是扶贫资金竞争。贫困对象通过竞争获得项目发展启动资金、扶贫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补助、“三农”综合保险保费、购买农资资金、租赁生产用地、物流成本资金、项目扶持补助资金等生产发展资金。如,苏坂镇远景养羊专业合作社湖羊养殖项目,让有劳动能力、有意向养羊的贫困户自愿报名,竞争获得项目及扶持资金。对首期投资养殖5-15只种羊的,引种资金采用区补助一部分、当地镇政府补助一部分、合作社赊欠一部分形式,贫困户不掏一分钱就可获得种羊。同时,合作社为贫困养羊户提供场址选择,羊场建造改造、送种羊上门、养殖技术跟踪、指导等服务;统一采购供应饲料、药品、配件等物资;贫困户赊欠的种羊引种款,在年底保护价回收贫困户合格肉羊时抵扣。

  四是实物帮扶竞争。由政府统筹各类帮扶资金,搭建竞争性扶贫平台或购买经济作物种苗、畜禽种苗或肥料、农药等各类农资等,让贫困对象通过竞争获得相关实物补助。如,大池镇依托大池花生的品牌优势,推进“花生基地+贫困户”竞争性扶贫模式,由镇政府租赁土地20亩,让黄美村29户贫困户中符合条件的10户贫困户每户2亩,竞争择优种植,并由农业部门提供技术指导、疫病防治和一定的肥料补助,生产的花生由回味花生厂统一收购。又如,由白沙镇政府依托产坑村养蜂脱贫合作社,在产坑村周边的6个行政村中实行公开竞争,通过自愿报名和综合评定确定首批30户贫困户进行集中养蜂。由镇政府出资5万元购买150箱蜜蜂,每户贫困户分配5箱,合作社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三统一”管理机制,所产蜂蜜由合作社进行统一销售,所得利润归贫困户所有。同时,出台贫困户养蜂管理退出机制,通过春蜜、冬蜜的产蜜量和管理学习的积极性等,实行每半年考核一次,对于考核不合格的给予淘汰,并重新招聘新的贫困户进行管养。

  五是集体资源竞争。盘活村集体的土地资源(耕地、林地、荒地等),水面资源(水库、河流、山塘等),旅游资源(自然、人文、生态等),以低价或无偿租赁给贫困户,供其发展种养业、农家乐、乡村旅游等,对符合条件的申报对象竞争择优承租。如铁山镇富溪村依托旅游资源,采取“集体资源+贫困户”竞争性扶贫模式,投资50万元(由镇政府、挂村单位和富溪村联合出资),建设富溪旅游区贫困户土特产销售中心,让邻近村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竞争择优承租摊位,第一期拟建15个竞争性扶贫摊位。目前,已由驻村干部、镇下村领导、干部、村两委和村协理员统一评比、打分,选定了12户贫困户,预计6月中旬可开始营业。

  (三)注重宣传,扩大影响

  将宣传报道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用典型引路,大力宣传竞争性扶贫机制的具体做法、取得的实效,发挥榜样的力量,让贫困户尝到勤劳脱贫的甜头,树立贫困户的主体责任意识和脱贫致富的信心。2月21日,龙岩新闻联播以“新罗:‘竞争性扶贫’助推全区2478人增收脱贫”为题进行了报道;4月5日,东南卫视专题报道了新罗区推行择优承租的竞争性扶贫模式;4月19日,闽西日报要闻版面以“扶贫先扶志——新罗开创‘竞争性扶贫’模式”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并作了题为“竞争性扶贫值得推广”的短评,为新罗区开创的竞争性扶贫机制点赞;5月1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农民日报、中国新闻网、新华网等中央媒体记者到新罗区江山镇、苏坂镇开展竞争性扶贫专题调研,5月16日,中国新闻网以“‘竞争性扶贫’模式的试点:扶贫先扶志,输血更造血”为题进行了报道,参考消息、中国日报、中国扶贫在线、网易新闻等主流媒体网站纷纷转载;5月17日,新华网又以 “‘筑巢引凤’育产业 竞争发力‘拔穷根’ ——福建龙岩新罗区精准扶贫新观察”为题对新罗区探索实施的竞争性扶贫进行了报道,光明网、东南网等主流媒体网站转载。

  三、存在问题

  新罗区在引入竞争性扶贫,激发贫困对象内生动力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已实施或拟开展的竞争性扶贫项目大多只适用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对丧失部分劳动力的贫困群众覆盖面上还有所欠缺,还要进一步探索建立更多的可覆盖有部分劳动力甚至无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的竞争性扶贫项目平台,让更多的贫困户在一定的外在帮扶下,通过自身努力,走上脱贫奔小康之路。

  四、下一步计划

  (一)在总结中完善推广竞争性扶贫

  以正在开展的竞争性扶贫项目为切入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探索、总结,完善实施方案,健全规范竞争模式、项目评审和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等相关制度办法,循序渐进,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区推广竞争性扶贫机制。

  (二)探索扶贫开发项目竞争性立项

  探索对扶贫开发项目(如“整村推进”项目)实行竞争性立项,确保扶贫开发项目质量,更好地发挥扶贫开发项目的作用。组织有关专家组成扶贫开发项目评审小组,对初步选出的项目进行评审,通过项目实施单位演示、专家提问和现场打分,最终决定项目归属。

  (三)探索贫困村扶贫资金竞争性分配

  在贫困村扶持资金分配上进行竞争性探索。在扶持范围上,对38个贫困村一视同仁,多中选好,好中选优;在资金分配上,通过组织贫困村申报项目、专家评审,设立区扶贫资金项目库,再由区脱贫攻坚战役指挥部对入选项目进行差额遴选,集体决策,确定扶贫资金归属,切实增强扶贫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