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1 浏览量:
精准脱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头等大事,是老区发展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把老区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为第一要务担负起应尽的责任,全力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
一、学习贯彻系列讲话,落实上级文件精神
去年年初以来,我们通过召开老促会干部学习会、基层老促会常务会长工作汇报会、市直老促会成员单位会长座谈会等形式,认真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脱贫、支持老区开发建设系列讲话精神,学习贯彻中央64号文件和省委29号文件精神,提高老区工作者的认识,把大家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重要指示和工作部署上来。去年5月15日,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了《肇东市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我们还通过印发材料、进村宣讲、广播电视宣传等形式,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中央、省委文件精神以及市委对老区脱贫攻坚工作部署送到老区广大干部群众中,做到全覆盖,知晓精准脱贫、加快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以时不我待、砥砺奋进的精神投入到这场伟大的实践中来。
二、主动参与“回头看”,促进落实“三精准”
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开展以来,市老促会的同志和单位的工作人员多次深入老区村开展调研,主动参与、协调指导老区村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是摸清情况,建言献策。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全市10个老区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差异很大,有3个老区村特别困难,我们建议市委、市政府给予特殊扶持。经市委研究并得到上级批准,将东发办事处同发村、西八里镇三合亚村纳入省级贫困村,太平乡同合村纳入市级贫困村进行重点帮扶。我市向省、市级贫困村派驻了扶贫工作队,有7个不是贫困村的老区村没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我们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建议,本着对老区高看一眼的原则,向不是贫困村的老区村也委派驻村扶贫工作队。这一建议,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市里统筹安排,很快向不是贫困村的7个老区村派驻了驻村扶贫工作队。二是发现问题,帮助解决。在深入10个老区村“回头看”工作中,市老促会和市老促会成员单位认真帮助村党组织研究落实上级提出的“回头看”“十三步”工作法的执行情况,发现在精准识贫中还存在需认真考虑的问题。比如,在确定贫困户时,有的村只局限于年人均收入不足3146元。我们按照市里要求,帮助指导老区村对年人均纯收入低于4000元、超过3146元,但住房鉴定为c、d级危房的农民,也识别为贫困户。在精准识别工作中帮助老区村严格把关,对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贫困人口坚决排除,对已脱贫的要及时推出,对新发现的贫困户、贫困人口要准确纳入。目前,经过精准识别,全市10个老区村共有144户贫困户、307名贫困人口。三是帮助研究措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根本问题在于增加贫困户农民收入。因此,市老促会根据每个老区村的不同情况,认真帮助研究发展措施并落实贫困户增收渠道。西八里镇三个老区村实行“旱改水”增收。东发办事处2个老区村既扩大水田面积,又大力发展渔业生产增收。太平乡同合村增加大白菜种储数量增值促进增收。昌五镇一街村扶持贫困户增加养鹅数量增收脱贫。向阳乡百合村以扩大瓜菜种植面积为平台建立就业基地增加贫困户收入。宋站镇晓光村既靠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绿色产业增收,又靠引进千头牛场安置贫困人员就业增收脱贫。明久乡明久村在发展种、养产业增收的同时,创办了玉米加工企业,安排贫困农民就业增收。总的看,各老区村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和有力条件积极有效地促进脱贫。
三、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助力老区精准脱贫。
近年来,市老促会在助力老区脱贫攻坚工作中,注重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经验,为老区村精准脱贫提供样板、加油鼓劲、擂鼓助威。我们先后总结推广了西八里镇3个老区村旱田改水田农民增收致富;向阳乡百合村扩大瓜菜种植面积、建立就业基地、增加贫困农民收入;太平乡同合村增加大白菜种储数量增值增加贫困农民收入等多个方面增收脱贫典型经验,分别在《中国老区建设》、《黑龙江革命老区》、《绥化老区建设简报》和本市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发表,有些还在相关会议上交流。这些典型经验,既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又为老区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启发了新思路、萌发了新举措、产生了新动能、带去了新希望。
(肇东市老促会)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