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延边州老促会:开发利用红色资源为老区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2017/07/24  浏览量:     

  今年上半年,延边州老促会系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强老区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建设和利用工作,增加资金投入和红色项目建设,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基因”教育阵地的功能,使红色根脉不断传承,为振兴延边革命老区,加快老区建设和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1928年2月,中共龙井村支部宣告成立,成为延边传播马列主义的中心和摇篮,带领各族群众开展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为了更好地挖掘和传承龙井村党支部这段光辉历史,龙井市老促会投入2万多元,重新雕刻纪念碑和碑文,并用花岗岩制作了永久性的宣誓碑,提高和丰富整个遗址的党性内涵。延边大学马政学院和延边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把“龙井村党支部遗址地”确定为该学校学生教学实践基地,今年4月正式挂牌,为与高等院校联手开展挖掘龙井革命历史和红色旅游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使“龙井村党支部遗址地”成为对青少年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

  和龙市老促会上半年重点加强三项红色工程建设:一是十三勇士魂归故里项目。在渔浪村建渔浪村抗日游击根据地标志碑、十三勇士纪念碑,32米铜铸浮雕墙,投资概算500万元,于2017年4月15日破土动工,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计划于8月中旬竣工;二是药水洞苏维埃政府遗址提升和“中共东满第一次代表大会”展厅项目,计划投资30元,已完成设计,开始动工,9月初交付使用;三是高岭村纪念碑道路工程,计划投资18万元,已于6月15日动工,7月20日前交付使用。

  汪清县老促会按照《中共汪清县委关于党建促红色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部署要求,在全县8个革命老区乡镇树立革命老区标志碑,每个乡镇投入5万元。小汪清抗联密营部分新建及维修项目投入9万元,新建50平方米地窨子和100平方米广场,对8处密营进行维修;复兴镇日军侵华罪证馆建设项目投入15万元,用于罪证馆内展柜、展台建设,院内广场地砖铺设;投入60万元,建设罗子沟镇纪念馆、大兴沟镇纪念馆和抗联战士金伯文故居。

  按照国家级烈士陵园标准,敦化市委市政府对敦化北山烈士陵园和陈翰章烈士陵园进行升级改造,并通过了上级管理部门的考核验收。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公布了第六批96处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名单,敦化烈士陵园入选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为进一步完善陈翰章烈士陵园建设,市委市政府在陵园西侧征地12公顷,拟建设东北抗联纪念馆。敦化市老促会全力以赴,积极参与,与有关部门踏深山,入密林,查档案,深入挖掘东北抗联史料,充实完善抗联历史和抗联英雄事迹内容,倾力讲好“三个故事”即翰章故事、敖东故事、敦化故事,大力宣传陈翰章将军和抗联英雄事迹,使“三红”教育更具特色和亮点。

  抗日爱国将领王德林1932年2月8日在中共党员李延禄等的引导下,毅然率队在汪清小城子举旗抗日,成立抗日救国军,宣誓就任救国军总司令。王德林号召工农商学兵各界同胞联合起来抗日,主张不分党派一致对外。许多共产党员在救国军中工作,成为抗日骨干。救国军纪律严明,不怕死,不扰民,转战安图、敦化、宁安等地区,捷报频传。王德林在安图十几年,家喻户晓,老少相识,功业永存。1932年,因寡不敌众,救国军在日伪“讨伐”中受挫。1933年5月王德林等被迫撤入苏联境内,后转道波兰等地回国,活动于广州、上海、南京等地,并把募集的8000块大洋交给陈翰章,支援抗日斗争。“七七事变”后,他带病奔波江淮、豫鲁一带,组建民众抗日武装。后因病重回原籍山东疗养,于1938年12月20日逝世。1939年2月4日,《解放》周刊发表中共中央题为《悼念东北义勇军领袖——王德林》的文章,称“丧失这位民族老英雄,实乃我中华民族的一个损失”。新中国成立后,追认王德林为革命烈士。为了永久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安图县老促会已完成王德林铜像设计工作和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拟矗立在明月镇内广场,供市民瞻仰。在永庆乡东清村“大关东文化园景区”内的“大沙河战役纪念馆”前,县老促会为在“大沙河战役”中英勇牺牲的许成淑烈士树立了雕像,给“大关东文化园景区”增添了红色印记,吸引众多游人瞻仰,许成淑烈士的英勇顽强抗击日寇的英雄事迹广为流传。延边红色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成为激励老区人民加快发展、建设美好家园的不竭动力。

  (延边州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 张培英)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