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南通市通州区老促会:关于破解因病致贫难题的调查报告

2017/08/04  浏览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所面对的多数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需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抓工作。”罹患疾病是我区农村家庭致贫的重要因素。因病致贫困难群众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在我区建档立卡的低收入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据区扶贫办提供的资料显示,2016年全区建档立卡的6874个低收入户中,因大病报支医药费的占41.5%。为了让因病而成为困难群体的对象,同全区人民一起过上小康生活,区老促会、扶贫开发协会列成专题,与镇(街道)“两会”组成调研小组,采取实地观察与问卷调查相结合、上门走访与座谈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区2015年、2016年贷款贴息、无偿资助、无息借款扶贫项目帮扶对象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调查研究。

  一、因病致贫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省市区(县)老促会、扶贫开发协会实施产业化项目扶贫,即运用贷款贴息、无偿资助、无息借款等方式,通过项目载体为贫困户安排就业岗位,提供种子、农药、化肥以及技术培训等服务,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2015年、2016年我区实施省、市、区三级扶贫项目的有10个镇(街道),除张芝山镇未发现因病致贫对象外,其余9个镇(街道)实施扶贫项目23个,有因病致贫对象的扶贫项目19个,占项目数的82.6%;因病致贫75户,占帮扶困难户的20%;发生医药费663万元,人均8.8万元;因病致贫家庭总负债204万元,人均2.7万元。在困难群体中,有五分之一是因病致贫的。

  二、因病致贫的原因分析

  因病致贫的原因及表现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因需长期治病而债台高筑。因病致贫的75人,患病的种类繁多,但都需要长期医治。患绝症的手术后需化疗、放疗;患慢性病的需长期服药治疗。如东社镇共有3个扶贫项目,有9人患病,其中癌症3人,肝炎、心血管、肺气肿、帕金森等6人,患病以来,共用去医药费179.5万元,负债32万元,负债最多的1户16万元,虽享受低保每月801元,也只能是杯水车薪。这些人不但不能劳动创造收入,还要不断支付医学费、营养费等,有的还需要派人照看、服侍,增加了家庭负担,拖累了家庭成员,不断增加了债务。75人中,负债5万元以上的有12人,最多的负债17万元。因负债过多,续借更难,严重影响了家庭生活,成为贫中之贫。

  (二)因报销比例较低而不堪重负。一些患绝症或患病动过大手术的家庭成员,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承担大量的医药费用,给本来就不宽裕的家庭带来了经济上的巨大压力。如石港镇的两个扶贫项目帮扶户中,患病的12人,有4人患有不同类型的癌症,另有1人动过大手术。医药费用都在10万以上。家住石港镇石西村17组的蔡真智,患肺癌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化疗,先后花去医药费用13.5万元,新农合报支1.1万元,自付12.4万元,至今家庭负债3.7万元。农民虽然都参加了新农合,能够报支一定的医药费用,但是仅不过是杯水车薪,巨额的医药费绝大部分需要自己承担,而农民家中一般的都是底子薄、基础差,积蓄不多,抗风险的能力弱,医药费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笔沉重的开支,以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三)因失去劳动能力而陷入困境。据调查发现,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对象中,其生病人员大多数是家庭主要劳动力,因其生病后不再可能外出打工增收,导致这些本不宽裕的家庭,断绝了经济收入来源,陷入困境,无能为力。如兴仁镇扶贫项目帮扶对象阚忠泽,全家现有3口人,因其父亲2015年3月中风住院,花费医药费3万元,于去年2月去世,落得人财两空结局。其妻是外地人,生了孩子以后,嫌弃家贫,离家数年未归,其女儿在校读书,其本人因患慢性疾病,体质虚弱,基本失去劳动能力,全家除政府给予救济补助外,无任何经济收入,生活十分艰辛。

  (四)因智障、精神病等而难以脱贫。调查发现,在因病致贫的75人中,因致残、精神病等而致贫的就有14人,占18.6%。如石港镇扶贫项目帮扶对象张佩佩,本人有间隙性精神病,母亲有智障,不能从事生产劳动,丈夫因家庭贫困而离婚,女儿就读小学,一家四口仅靠其父亲(68岁)打零工的收入和其本人在项目载体间断性地打工报酬维持家庭基本生活,十分寒酸。

  三、破解因病致贫难题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困难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一个亟待高度重视、系统解决的难题。帮扶人均收入低于7000元的这一特殊的困难群体,需要特殊的政策、特殊的举措,各方联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经调查研究,提出如下帮扶建议: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由扶贫办、民政局、卫计委、财政局、人社局等部门组成健康扶贫工程领导小组,并明确一名副区长牵头负责。领导小组作为破解、因病返贫难题的领导和协调机构,负责组织对全区因病致贫的情况的普查登记、建档立卡,并进行动态管理;针对因病致贫的表现和程度,制订特殊的优惠政策,实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靶向治疗”;加强对健康扶贫工程的检查指导。通过多种举措,使他们的收入水平达到贫困线(年人均收入7000元)以上,从而实现脱贫。

  (二)主动搞好健康服务习近平总书记说,健康扶贫属于精准扶贫的一个方面,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现在是扶贫硬骨头的主攻方向。要确立“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理念,立足于防病于未然,对“建档立卡”的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免费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服务。定期开展体检和疾病筛查,提供主动的、个性化的服务,做到无病防病、有病早发现、早治疗、少复发,花小钱看病,减少医药费负担。

  (三)大力推进土地流转。由镇、村出面协调并组织,将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户的承包地进行流转,转给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田大户等,让他们获得土地的租金收入或入股分红收入。这样,“山不转水转”,既缓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又能充分利用因病而无力耕种的土地,杜绝土地抛荒现象的发生。

  (四)依托项目重点帮扶。因病致贫的对象中,对于部分尚有劳动能力的,要通过项目载体,对他们实施重点帮扶,免费提供种苗、化肥、农药,免费技术培训,优先安排打工,并适当提高他们的打工报酬。实行开发式扶贫,帮助他们逐步脱贫。

  (五)认真实施医疗援助。一是对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要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保障范围,其个人缴费部分可由区、镇两级财政给予全额补助;二是逐步降低大病保险起付钱,提高大病保险报支比例,尽量减少个人基本医疗费用支出,同时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支付后,给予医保政策范围内不低于自付费用三分之二的医疗救助;三是加强村卫生室建设,提高医疗水平,让那些患慢性病的困难户,能够就近看病治病,为他们提供高医疗水平、低收费标准的优良服务,减轻他们的看病负担。

  (六)着力实行补助救助。对于那些通过开发式扶贫难以奏效的因病致贫困难户,主要是因病致残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和患有精神病的人,则要由社会政策托底,进行救济式扶贫。一是依靠政府直接补助,强化低保、五保等保障其基本生活,把他们养起来;二是优先安排慈善救助,通过慈善基金会、红十字会,对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支付后,自付费用仍有困难、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患者,实行优先救助,雪中送炭,进一步减轻其医药费负担。三是加强低收入残疾人医疗和康复工作,将符合规定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和部分基本辅助器具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为低收入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惊厥性癫痫病患者提供免费药品。

  总之,要通过多种途经,多管齐下,综合治理,补齐全面小康最短的“短板”,帮助因病致贫的困难户走出困境,过上小康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南通市通州区老区开发促进会 李春辉 姜兆军)

编辑:李自超